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根深深扎进大地深处——纪红建印象

来源:湖南日报 | 何宇红  2018年08月18日09:25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作家网主编,毛泽东文学院培训部主任,长沙市作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已出版《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长篇报告文学十余部。多篇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第十一届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第二十八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今年8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制图/傅汝萍

对于纪红建获得鲁迅文学奖,我并不感到意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觉得这句诗就是写给纪红建的。

第一次见到红建,是他刚刚从部队回归家乡参加长沙市作家协会的年会,他因为获得鄂尔多斯文学奖被推上主席台,台上的他黝黑中透着几分红润,朴实得就像田野里的一棵稻子,他一开口却是那么低调可亲,原来还是垂着果实的谦逊的稻子。

这样可爱的红建,一下子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大家都愿意亲近他。

红建这棵稻子的根基在望城,他的家在望城区大众垸新康乡,一打开门就是茫茫的大地,大地上田野横铺,河道迂回。他的父母就在这片土地上谋食。他们在田野上种植水稻,在河道上放鸭养鸭,年复一年换得红建兄弟姐妹的学费和生活费。从小跟着搞“双抢”的他深知土地劳作的水深火热,懂得只有劳作才有收获,更深深懂得要做一个硕果累累的稻子只管埋头苦干,使劲在大地里汲取营养。

红建感恩大地,他是大地的儿子。他把他的文学梦种植在坚实的土壤里,不断生长。他写作就像他父亲在大地上种植庄稼,勤奋、扎实、真诚,处处充满太阳的温度。

红建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作息时间常常是晚上8点睡觉,凌晨3点开始起床写作。他是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哑巴红军》《忠诚》《诗歌生长的地方》《中国御林军》《不育不孕者调查》《母爱最真》《决战中亚》《国家血管》《有一个地方叫望城》《马桑树儿搭灯台》《见证》……40岁的他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名副其实,而且这些著作一部一个台阶,一步步走向大地深处。

红建写报告文学不止是用手中的笔在创作,他还用脚在大地踏出扎实的诗行。写《见证》,他的脚扎进了大别山革命老区;写《马桑树儿搭灯台》,他的足迹遍布桑植;写这次获鲁迅文学奖的《乡村国是》,他走了中国的202个村庄。每一次行走,吃苦耐劳的他在公交车、三轮车、拖拉机上辗转,在各种方言中操着一口长沙普通话和老百姓交心,而且每次都是自费采访。白天他走村串户,晚上就苦苦思索,国计民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他不止是实录,还有探求,还有追问,这样扎实的行走和采访,必定会让他的作品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有力量。

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红建都有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采访的路上,他总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最底层的农民,最基层的干部,无数次走进和他父辈一样的乡亲,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当看到贫困家庭穷得一家人共穿一条裤子,他的心揪得流血;当看到贫困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他泪光闪闪拉开自己并不厚实的钱包;当他看到“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吴天来做出的一系列抗贫事迹,震撼得晚上失眠……他的行文,并没有什么华美的语句,却自有一腔真情在其中涌动,有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中奔流,那是大地之子的赤子之情。记得我在湖南首届报告文学班中朗诵《乡村国是》的片段,学员们被感动得流下泪来。

红建为人有一种根植泥土的善良。与人为善,给人相帮,红建走到哪里帮到哪里。只要你是真心热爱文学,就可以在他这里找到温暖,得到写作的专业指导。作为望城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出发的地方,这些年他为望城的文学事业助力,鼎力相助望城的各种文化活动,全力把望城作家引进毛泽东文学院学习,为他们打开更大的天地。作为湖南人,他的身边聚集着一批热爱报告文学的湘军,他帮助他们选题材搞创意出作品,但是每次开作品研讨会时,他总是默默地忙前忙后。

大地母亲总是给她热爱的孩子以回报,给坚实有力的行走以回声,给勤奋耕耘的人以果实。各种大奖接踵落到红建头上:鄂尔多斯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新人奖、鲁迅文学奖。每一次获奖,红建只淡淡一笑,然后真诚而谦逊地说谁谁谁比他更强更应该获奖。有人说红建的谦逊是学不来的,因为他从来不装,他的谦逊是骨子里的,因为他总是把自己当作大地上一个行走的孩子,当成大地上的一棵小草、田野里的一棵禾苗。

现在的红建,早就不是当初的那棵庄稼,而是一棵大树了。当我们用仰望的姿势看他,他却总是和我们并肩站在一起。因为大地的儿子总是俯着身子把他的枝叶垂向大地,他的心深深扎进了人民,他的根深深扎进了大地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