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现代舞团成功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科学运营助力民营舞团走出去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刘  淼  2018年08月15日08:38

《三更雨·愿》剧组亮相爱丁堡街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地时间8月5日,随着谢幕音乐响起,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的观众起立向演员致敬,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北京现代舞团圆满结束了此次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演出。

此次演出,也是高建城受聘为北京现代舞团执行团长以来,帮助舞团成功运营的又一个国际交流演出项目。

北京现代舞团成立于1995年,金星、曹诚渊、张长城都曾担任过团长,而舞团的发展也几经起落。2012年,由高建城创立的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成为北京现代舞团独家品牌经营合作伙伴。通过几年的相互磨合及逐渐了解,2014年,高建城正式受聘成为北京现代舞团执行团长。

“高艳津子作为舞团艺术总监,负责舞团的艺术创作;我则利用多年经营文化经纪公司的经验,负责舞团的演出运营,包括商业演出和交流项目。”在高建城看来,在北京现代舞团任职,也是进一步深入实践公司所秉承的“做国际一流舞台艺术管理运营服务商”的目标。“我希望把舞团作为运营案例来开展工作。”高建城说。

几年来,高建城帮助北京现代舞团完成了《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十二·生肖》等剧目的国内巡演,以及所有国外交流项目的前期开发和沟通安排。“可以说,我们和舞团正是在这样的配合和分工中,共同进步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成功经验的积累,将来可以把艺术管理运营以及文化交流推广,复制到更多的艺术团体以及艺术项目上。”高建城说。

此次北京现代舞团受邀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出,亮相艺术节中的第四届中华文化艺术节,从前期的剧目选择到沟通协调,高建城费了很多心思。“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节之一,每天都有四五百场演出在此进行,选择什么样的剧目既能代表舞团的特色,又不被淹没在海量的演出中,我们确实经过了讨论。”最终,北京现代舞团选择了既能代表舞团艺术水准,又极具中国特色的剧目《三更雨·愿》。

《三更雨·愿》创作于2006年,是当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委约作品和开幕作品,曾被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形容为“美轮美奂,超越想象”。在《三更雨·愿》中,高艳津子通过一个身着嫁衣、头披红纱的喜娘,将花、鸟、鱼、虫、草串联起来,演绎一个女人的五世轮回。

“在中国文化中,‘轮回’是一个神圣而神秘的生命过程,这个作品是我对轮回的理解,花、鸟、鱼、虫、草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表现出内心理想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据高艳津子介绍,整部作品包括5个独舞,在场景设计上使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一些造型细节、动作细节来体现中国文化的深沉、厚重和飘逸。

在高建城看来,除了编舞艺术上的价值,《三更雨·愿》更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舞的成功嫁接与融合。“现代舞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比话剧还要短,而且经常会被贴上晦涩难懂的标签。但在《三更雨·愿》中,高艳津子运用了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讲述了一个富有东方哲学意味的故事。这个作品从创作之后,一直没有停止在国内外的演出,自2014年起,又成了北京正乙祠的驻场演出,它的魅力可见一斑。”高建城说,将东方哲学、中国元素与现代舞融合,也成为了北京现代舞团如今的创作方向。

“作为民营院团,我们的经费有限,这也促使我们在不影响剧目质量和呈现效果的基础上,给舞美做减法,让剧目更轻盈。”据高建城介绍,此次《三更雨·愿》的演出,演员可以随身携带各自的服装和道具。而堪称舞团大制作的《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其舞美道具也仅用7个行李箱就可以全部带走。

在多年帮助舞团运营国外演出的过程中,高建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地接方是一个成熟的演出经纪公司,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非常专业。但我们更多遇到的是并不太专业的公司,他们多是看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演出有机会走出去,所以开始转型做演出经纪,他们甚至分不清专业的舞剧演出与综合性晚会的区别,有些公司无法提供我们演出必需的吊杆、灯光,有些甚至每次只给我们一个小时的装台时间……与他们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在高建城看来,走出去首要解决的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