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书好时光

来源:人民日报 | 吴画成  2018年08月08日07:28

盛夏时曾赴广东参加“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在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的校园里偶遇格致书屋。待到放学时分,陆续有学生走进来,在书架前站着挑书看的,在水吧内坐着做作业、聊天的,很快占满了书屋空间。这个书屋由学校提供场地,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投入设计,既是一家现在常见的出售图书、期刊与文创产品的书店,也是个提供休闲阅读的水吧,还有能提供视听阅读资源与场地的多功能区,有能像图书馆一样提供新书借阅的自助借阅区。

看到格致书屋的场景,想起许多年前,我在东部沿海一所农村初中上学时的故事。学校隔些时日会请书店和书商到学校,在一间空余的教室里撑开书摊。那一天,学生可以在课间和午休时去逛逛,翻翻书,碰到中意的可以买下来。那时候,我所读的农村初中,连图书室也尚未配置。同学们也大多住在乡下,一年难得去城里宽敞的新华书店摸摸新书。所以,每学期摸得最多的新书,是学期初集中发的教科书。教室里的这个书摊,就是我心中最初的“图书馆”的模样。我至今仍清楚记得,正是在这个书摊上买了人生里第一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读完后念念不忘。

许多年过去,当年那种读书困难的状态早已改观。各级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供给阅读资源的方式日益丰富、友好。有些地方把公共图书馆延伸到本地的书店、书城中——读者可以在合作的书店、书城选书借阅,看完后,直接把书还到图书馆,成为图书馆购买的图书资源之一。也有的地方图书馆,把外部的最新阅读资源引入场馆,为供应团队开辟专区,每月更新资源,并根据读者的借阅情况决定购入或者淘汰。无论是外延还是引入,都比以前更加重视、更贴近阅读者的需求。而在发达的地方如广州,像格致书屋这样的校园书屋则成了学校图书馆的特殊补充。相比闭架阅览、更新速度较慢的图书馆,阅览环境更宜人、新书不断上架的校园书屋受到不少学生的欢迎。

其中把书送到读者身边、让书与读者相遇的逻辑是一致的。有人开玩笑说“书非借不能读”,但这么说的人,也未必能抑制住买书、囤书的冲动。为什么有这样的冲动?书在手边,书在身边,比苦苦寻书、无书可读好。同样,在有选择的前提下,便利、友好的阅读环境,其实也比“苦”读好。阅读的冲动虽不一定和阅读的条件挂钩,但好的阅读条件,却是发掘阅读乐趣的捷径。

阅读大概可以比拟为浸入。为书所包围,为阅读的氛围所浸润,是种理想状态。而为阅读创造各种友好便利的条件,或许可以称作造就读书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