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快去九龙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叶兆言  2018年07月20日08:52

叶兆言

九龙口风光 来自新华网

中国古人的空间想象,充满了诗意。譬如说“九天”,所谓九重天,这是竖起来观察,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很像一串糖葫芦。如果摊开来研究,又会是另外一个格局。古人心目中的世界地图,仿佛一张平铺的九宫格。九天者,“中央八方也”。什么叫中央和八方,明代张岱《夜航船》有明确交待,东方是苍天,南方是炎天,西方是浩天,北方是玄天,东北是旻天,西北是幽天,西南是朱天,东南是阳天,中央是钧天。

说起来,中国当然应该在“钧天”这个位置,中央代表着最大权力,逐鹿中原,占中原者得天下。屈原在《天问》中想不太不明白,“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意思是说,天既然由八座高山支撑,为什么东南方向会矮一点,天下这么大,四面八方又各“安放”何处。其实在屈原的面前搁上一张世界地图,事情就简单多了。

看中国地图,中国真正的地理中心并不在北京。当年孙中山认为中国的中心在武昌。

武汉人介绍自己的省份,喜欢强调它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湖北是内陆省,与国境线永远还隔着别的省份。也就是说,假如边境是蛋壳,湖北是蛋黄中的蛋黄。湖北人要出国,必须得经过一个省,再经过一个省。形象记忆很重要,有了具体的空间印象,你很容易就记住某个地方。

近日,我参观了江苏建湖的九龙口风景区,东道主热情地介绍,说起地理位置,九龙口位于江苏的中心。东西南北中,中心不能随便说,要有事实依据。一般说起江苏,要区分苏南苏北,苏北太大,于是又可以再分为苏中和苏北。九龙口在苏中,属于里下河地区,这个定位仍然不够清晰。苏中区域也很广泛,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与九龙口隔得还很远。九龙口风景区最好的广告词,莫过于强调江苏的中心,强调它的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你不妨拿一张江苏地图,在上面画个十字,中间那个交叉点,基本上就是九龙口。

九龙口在建湖县,建湖名气小了点,很多人不知道。举例说,外交部前部长乔冠华是建湖人,而书上介绍,通常只说盐城。建湖确实属于盐城市,大家说起顾炎武,都说是昆山人,说起翁同龢,都说是常熟人,昆山和常熟属于苏州市,不会说这两位是苏州人。建湖人提起此事,便心有不甘,一定要说明白,要知道盐城管辖的地区很大,是江苏城市地域面积的老大,差不多等于苏锡常三地相加。

因此,说起建湖的九龙口风景区,大家用不着去多想与盐城的关系。景区离盐城市区也挺远,要说接近,它和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有距离。高铁正在修建,有了高铁,想游览九龙口,距离将不再是问题。未来,从上海从南京从徐州,都只不过是一个小时路程。关键还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九龙口具有独特的地质面貌,竟然有九条河在这交汇。水乡河道纵横,二水中分白鹭洲,三河交汊四水相汇,本是寻常事,像这样九龙戏珠,也可以算一绝。一般人印象中,只有江南才是水乡,不知道苏北里下河,同样也是不折不扣的水乡,地势更加低洼,水患更加频繁。作家汪曾祺就是里下河的高邮人,他笔下的水乡风景,大淖,芦花荡沙家浜,菰蒲深处晚饭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水韵江南,很容易让人误会他是江南人。

自从黄河改道,里下河成为江苏最贫穷的地区,在改革开放大浪潮中,贫穷加上交通不便,使得建湖的九龙口保持了原汁原味。很多年前,今天的周庄也是因为交通不便,也是因为经济落后免遭破坏,最后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九龙口,正以周庄的成功模式打造自己,并自豪地向游览者宣告,此处是老天赏给江苏的一块蛋糕。芦苇荡到处都有,河道交错也很常见,目前能像九龙口这样拥有大片湿地,拥有这样独特的地质面貌,全世界只有三处,一处在建湖九龙口,一处在美国,还有一处在印度。

没去过美国,也没去过印度,在游览九龙口的时候,无论在船上,还是站在岸边,我都忍不住有些莫名兴奋,浮想联翩。不知道未来的九龙口,会发展成什么模样,发展肯定是硬道理,九龙口没理由不与时俱进,然而面对大发展的美好愿景,我还是会有些许担心。大家都知道,九龙口这样的环境不可能再生,它与历史遗存下来的珍贵文物一样,保护才是最好的发展。当地政府已经许诺,要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开发九龙口,站得高,才可能看得更远。要聘请最好的专家,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这里的生态,一定要继续保持原汁原味。

没有去过很多年前的周庄,不知道它未曾开发前的模样,但是我到过很多年前的乌镇,到过很多年前的龙虎山,都是在它们被开发之前。最初去乌镇,那里还不通汽车,必须得坐船。说起来也不遥远,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去江西龙虎山,我记忆中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我们住的居然是部队的营房。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既然步入高铁时代,大家显然用不着再担心不发展,如果还有点不放心,那就是看九龙口会如何发展。

我能给游客的建议就是,如果有可能,不妨抓紧时间,现在就去看一眼九龙口,看看它的原汁原味,看看它的原始面貌。心动不如行动,旅游一定要趁早,行走要果断,出门要坚决。现在交通不方便,既是缺点,也是优点,玩起来太容易,未必就有意思,很可能挺无趣。到目前为止,知道九龙口的人并不多,就像当年大家不知道乌镇,不知道龙虎山,一旦高铁开通,一旦这地方成为旅游热点,对真正的旅游爱好者来说,可能已经悔之过晚。

最后说一说九龙口原住民,当地居民大多姓潘或姓李,这两个姓氏的先人,都是当年“洪武赶杀”,从苏州迁过来的。过去有种说法,朱元璋为报复曾支持过张士诚的苏州人,把阊门一带老百姓,迁徙到荒无人烟的苏北,让他们开垦种地,让他们捕鱼为生。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根据。事实上,明朝初年,不只是富庶的苏州人被迁徙,那年头南京人更惨,大量南京居民背井离乡,迁徙到更为遥远的云南和青海,这些迁徙的痛苦轨迹,史书上都有记载,很容易找到。

(叶兆言,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有《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散文集有《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陈年旧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