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的成功与特色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郑传寅  2018年07月18日09:01

阳新采茶戏是湖北省黄石市所辖阳新县的地方剧种,大约形成于清代中叶,母体是山民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富有浓烈的乡土情味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开始主要由乡村的业余戏班传承,1964年成立县级专业剧团并一直坚持到今天,当地各级政府和剧团演职人员为保护这一稀有剧种做出了很大努力和不俗的贡献。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能进京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便是这一努力和贡献的证明。

阳新是革命老区。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进驻阳新龙港镇,开辟了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鄂东南苏维埃政府。《龙港秋夜》表现的是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龙港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掩护奉命留在龙港领导北山游击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长、游击队政委柯兰的故事。

柯政委受伤被俘,敌人将她绑在镇公所前示众,意图借此引诱北山游击队前来营救,趁机除去心腹大患。游击队派侦察员刘孝武化装成收布贴的货郎到龙港打探,敌人对他严加盘查,布贴女秋莲急中生智,谎称刘孝武是其未婚夫,掩护了他,使其得以接近柯政委。游击队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配合刘孝武,最终,刘孝武将柯政委救出,但还未逃出龙港就被敌人发现,背负昏迷的柯政委的游击队战士腿部中枪。刘孝武为保证柯政委的安全将敌人引开。秋莲在秋姑等革命群众的掩护下,将柯政委转移到一个山洞里。敌人开始搜山,情况十分危急。刘孝武将生死置之度外,再次将敌人引开,后中弹牺牲。秋莲送给刘孝武的一块“年年有余”的布贴浸染鲜血,由此被敌人发现,将秋莲拘捕,胁迫她带路去抓捕藏匿在山里的柯政委。秋莲将敌人引到舍身崖后跳崖,用年轻的生命掩护了柯政委。在群众的协助下,北山游击队终于救出了柯政委。

《龙港秋夜》不仅歌颂了彭德怀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阳新龙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还通过秋莲的成功塑造,揭示了红军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的血肉联系,讴歌了革命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雄伟悲壮,撼人心魄。

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剧作很多,如果不能独辟蹊径,很容易与人雷同。《龙港秋夜》选择村姑、靠绣布贴为生的少女秋莲为主要描写对象,以群众掩护游击队政委为主要剧情线索,避免了落入前人窠臼。

布贴是阳新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已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当地农妇用不同颜色的边角布料拼贴或加以刺绣,制成各种吉祥图案,用于装饰衣物和玩具。《龙港秋夜》把主人公秋莲设计成布贴女并用“年年有余”图案的布贴作为“串戏”道具,正是为了凸显阳新这一文化遗产。这一设计别开生面,凸显剧作的乡土情味和地域特色。

《龙港秋夜》浓郁的乡土情味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还体现在音乐和方言上。尽管阳新采茶戏与湖北的黄梅调、楚剧、汉剧和江西的采茶戏等多有交流,但其声腔音乐却独树一帜、个性鲜明。《龙港秋夜》非常重视承载剧种特色的“北腔”“汉腔”等声腔的运用,并尽可能多地插入阳新小调、民谣,强化了乡土情味和地域特色。阳新与江西毗邻,属于赣方言区,但又与赣方言有较大差别,而且县内不同乡镇的方言还有很大差异,这个乡镇听不懂另一乡镇方言的情况在阳新并不鲜见。正因为阳新方言非常特别、相当难懂,阳新采茶戏为了更广远地传播,曾一度使用武汉话唱念,但这一选择弱化了剧种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情味。《龙港秋夜》大体使用阳新城关方言,这一方言与剧种的声腔音乐更加融洽,因而彰显了剧种的特色。但考虑到外地观众很难听懂阳新方言,除了配字幕之外,演员们仿照其他剧种使用当地“官话”的做法,对阳新方言作了适度处理。因此剧作的方言既凸显了剧种的特色,又不妨碍外地观众观赏。

《龙港秋夜》进京献演是阳新采茶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极大鼓舞了剧团全体演职人员,而且必将推动这一稀有剧种的发展。期盼阳新采茶戏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奉献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