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未读”科普图书主打产品加印次数均超20次,还曾获多个奖项…… 以小众作品撬动大众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刘凯   2018年06月25日16:35

当3年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投资的旗下图书品牌“未读”,以黑马之姿冲入图书出版市场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预料到,为“未读”率先打开一片天地的是一系列科普图书。这几年间,“未读”科普图书几个主打产品加印次数均超过了20次,入选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还获得了“文津图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等众多奖项。

回顾“未读”走过的路,可以看到在制作科普图书时,其更侧重开发非传统科普图书的读者市场,选择轻量级、阅读门槛低的科普作品,再根据作品特点,而不只是学科分类来规划科普图书的线路,以小众作品撬动大众市场。

产品策略:

在科普蓝海率先发力

“未读”作为出版行业的后来者,以‘闯入者’的姿态挺进竞争残酷的图书市场,首要的战略方针是“战则必胜”,因此选择在哪个图书细分领域打开局面就需要非常慎重。经过细致分析,“未读”决定绕开文学、少儿这片红海,在科普这片蓝海率先发力。

对于科普图书领域是尚待开发的蓝海的判断,来自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科普图书大有可为。我们国家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人科学素质的提升。而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引发国人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恰恰达到了相当的热度。科普图书作为向广大读者传播科学知识、播种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将会对提升国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其次,科普图书领域并非没有缝隙。市场上可见的大部分科普图书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点的描述与灌输,而讲求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育的书籍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帮助读者掌握科学内涵;许多科普图书,特别是专业科学技术书籍过于艰深,趣味性不足,语言干涩,勾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众多打着青少年科普旗号的图书,多为知识汇编型作品,原创性和系统性不够,对于知识更新极为迅速的青少年读者而言显然并不解渴。

再次,科普图书市场并未饱和。对于科普图书受众的理解,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科普图书的读者群体只集中于理工科专业的读者,或是渴求知识的青少年;二是认为科普图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男性,女性对科学读物不感兴趣。其实,好的科普图书适合各年龄段、各个知识层面的读者。在这个提倡终生学习的时代,没有读者对知识是抗拒的,而要看知识的呈现形式和读者的需求能否契合。对于科普图书,广大读者除了实用性的阅读需求之外,也有满足自身好奇心、丰富知识结构的阅读需求,之前一直被市场忽略的女性读者也不例外。内容扎实、易读易懂、趣味性十足的科普图书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选品方向:

有趣味有滋味有韵味

基于对目标读者的定位,在挑选科普选题时,“未读”更注重挑选一些专业难度不高,趣味性、艺术性、文学性更突出的作品,作为泛科普读物,切入这些原本不读科普图书的读者群体中。

首先,内容一定要有趣。比如兰道尔·门罗的《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万物解释者》这两本书,是趣味科普的代表之作。这两本书的创作方式极具想象力——用科学原理来回答异想天开的问题,用老人孩子都能看懂的简单文字描述世间各种复杂的事物。这些不是中规中矩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是脑洞大开的科学真相。每个人小时候都萌生过各种各样的怪念头,这两本书就给了这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以科学的解释。例如,人体内的DNA突然消失会怎样?如果把海水都抽干会怎样?如果地球上的人同时起跳会怎样?诸如此类怪问题,在这两本书中都能找到幽默的科学解释。

其次,内容呈现上讲求艺术品位。“未读”推出的“信息图”系列——《宇宙信息图》《食物信息图》《人体信息图》《足球信息图》,是以信息图的形式,呈现宇宙、食物、人体、足球等主题的知识要点,极具设计感和创意,打开书一看,就会给人耳目一新、有滋有味的感觉,是市场上并不多见的科普图书。对当下越来越习惯以读图形式获取信息的读者来说,信息图科普图书也是一种全新的创作形式。

再次,表述上要体现出文学性。考虑到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未读”选品兼具科普性与文学性,文字优美易读,不枯燥,不单调。比较成功的案例是2017年出版的《花朵的秘密生命》,这是一本关于花朵的科普文学读物,内容扎实,文笔非常优美。作者优雅的文字与内容非常契合,备受媒体和读者的推崇。

“未读”科普图书希望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打破大众之前对科普图书艰深难懂的刻板印象。随着科普图书市场逐渐变热,同质性很强的趣味科普作品渐渐增多。同时,曾经少为人知的经典作家、获奖作品,也被众多出版方挖掘出来,重新包装上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品日趋相似的现阶段,筛选选题就需要更加精挑细选。

制作方案:

书名文案设计个性化

明确了产品策略,确定了选品方向,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将作品更好、更恰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一眼就分辨出这就是自己想读的那一本。“未读”科普图书在包装设计上,非常重视抓住读者的第一感受,在图书外在形式上精雕细琢,也因此,“未读”科普图书带有鲜明的个性化标记。

“未读”科普图书对于书名的重视,已经到了“磨”的程度,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宁可推迟上市时间。为了达到效果,有的书名甚至前后磨了几个月的时间。书名的基本思路大致分为两种,对于内容轻松有趣的图书,选取幽默活泼的书名。比如《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原版书名直译是“如果……又怎样”,如果单纯直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因此“未读”想出了这个直白而又俏皮的书名。又如《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一个“搞”字一语双关,既有搞科研的意思,又含搞笑之意,契合了这本书逗趣的内容。

对于内容相对严肃的科普图书,则选取简洁而又直观的字词,用“形容词+名词”的形式,提炼出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如《迷人的材料》《无言的宇宙》《诗意的原子》。“未读”科普图书对于书名的打磨,在市场上的反馈非常好,最直接而又令人无奈的现象就是,出现了众多模仿这种风格的跟风书名。

写好文案,是准确传达图书内容特点的另一个关键点。文案表达,要有重点、有层次,每句话、每个词都要发挥作用,精准传递信息。比如《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的文案,3句话传递了三个层面的信息,准确提炼出了核心卖点:“前NASA成员、美国最火科普博客xkcd幽默问答集”介绍本书作者的权威性,“入选比尔·盖茨2015年夏季推荐书单”借用名人效应增加本书的价值感,“2014年美国亚马逊年度好书”指明本书的受欢迎程度。另外,每本图书都用一句精炼的广告语引发读者的好奇心。《食物信息图》的广告语是“三分钟读懂一种食材或佳肴”,《无言的宇宙》的广告语是“用诗意文字展示数学之美”,《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的广告语干脆就是“所有的好奇心都值得被满足”。

做好设计,可以使一本书在众多图书中脱颖而出,直接跳入读者视线之内;同时,精巧的装帧设计,本身也会传递温度,增添内容的价值感,让读者爱不释手。“未读”科普图书非常注意图书的包装定位和装帧设计,并有意和市场上面向男性群体的“硬派”科普图书设计区分开。根据内容的不同,在突出作品的趣味性、艺术性、文学性方面各有侧重,简单来说就是美、萌、有设计感。以《花朵的秘密生命》为例,这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明显是女性读者。绝大多数女性都很喜欢鲜花,因此封面设计以绚烂的花朵为主图,唯美大方,充满神秘感,装帧为小开本硬精装,随书附赠花朵精美书签,符合年轻女性的文艺审美需求。很多读者单纯被封面设计吸引而购买,在读完内容后表示,这本书的文字和设计一样美。

(作者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