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荧屏里的乡愁

来源:解放军报 | 周江川  2018年06月24日09:01

央视纪录频道于6月8日起开播的6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从冰雪北国到南方水乡,从青藏高原到胶莱平原,从秦岭山脉到黄河沿岸,带观众走进了莫言的出生地高密大栏乡、贾平凹的故乡商洛、阿来的灵感之源嘉绒藏区、毕飞宇曾经生活过的兴化等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乡带给他们的文学启示。回到他们出生成长的村庄,回到他们文学创作的现场,与其说是他们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不如说是故乡把他们的乡愁转化为创造文学的力量。我们在了解这几位知名作家的经历同时,是不是也能体会到成功背后那隐隐约约的乡愁呢。

不知从何时起,像这样能唤起人们那份浓郁乡愁的电视节目渐渐多了起来,央视推出的另一档纪录片《记住乡愁》已播出到第四季,不仅收视热度不减,而且观众的参与度一直居高不下。近期在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热播的互联网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目前已推出第二季,播出后让不少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勾起了自己那份独一无二的乡愁,引领了一波“回乡潮”。就像《文学的故乡》总导演张同道说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片文学的故乡,这个故乡就是你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故乡。”

是啊,生活环境的急剧变迁伴随着各种理念与风尚的交错与碰撞,人们除了收获现代生活的便捷高效,也承受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告别与不安。这时尤为需要几部体现这种感情的文化作品来滋养和疗伤。走“乡愁路线”的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大概就是因为契合了现代人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这种情结吧。毕竟多少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还有那村口留存的牌楼、几世同堂的老宅、古树下的那口古井,更伴着那一代代人魂牵梦绕生于斯长于斯的童年记忆和乡愁根系,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思考方式 ,成为了他们内化于心的情感密码、文化密码。

艺术源于生活,电视栏目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在于节目内容。“乡愁”文化类节目受到欢迎就足以说明,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唯有贴近心灵、贴近生活、贴近大地,才能收获更大的社会效益。希望创作者们多将眼光瞄准现实,让作品包含着人们共同的最为真诚朴实的情感因子,由此与受众实现最广泛的情感共鸣。而我们也应该给那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多些耐心和鼓励。毕竟乡土元素是传统文化的底色。挖掘乡愁里的文化,才能留住有文化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