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卫平:历史应成为真正的生命学问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夜雨  2018年06月12日15:49

陈卫平 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作品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写给儿童的人文小百科》《谁需要国王呢?》等。

《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陈卫平、沙永玲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6月版/210.00元

■受访人:陈卫平(作家) □采访人:夜 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6月8日下午,作家、出版人陈卫平携手小博集在京推出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9本)。陈卫平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文人,强调儿童阅读要有器识,编写了一系列儿童历史读物。他认为,历史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历史,是让孩子学会思辨和明理。此次新书发布会前,本报记者对陈卫平进行了专访。

从30年前《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音频版在我国台湾制作发行,到今年纸书和音频终于在大陆推出,在陈卫平看来,这仿佛是一次回归之旅,他为这一刻,等待已久。

陈卫平此前凭借《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4册)在大陆童书界占有重要一席,这本书不仅荣获第10届文津图书奖,还多年雄踞当当童书畅销榜首位,至今销量近千万册。而《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他专门为10岁以下儿童创作的历史作品,与《说给儿童的世界历史》《说给儿童的伟人故事》一起,算得上是其所在的台湾小鲁文化的压箱底之宝,在台湾已经畅销近30年。

新书发布会上,除了台湾小鲁文化有限公司执行长沙永玲、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蜻蜓FM公司总裁钟文明等嘉宾助阵,博集天卷总经理黄隽青、总编辑刘洪、常务副总经理王勇也都悉数到场。陈卫平与博集天卷的携手,意味着博集天卷品牌在少儿领域的全面发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陈卫平说,这是一部用文字和声音共同表达的给孩子的历史。这部作品最初在1980年代的台湾,是以卡带为载体,以广播剧的方式走红的,后来经历了CD时代,如今迎来手机多媒体时代。

音频版的《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一台广播剧,细数自盘古开天辟地到清朝末年,60余位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的54个历史故事和86个历史大事件,以此串联起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剧中有魔镜公公和两个叫沙沙和仔仔的小朋友,魔镜公公带孩子们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历史现场,这种方式区别于用旁白朗诵故事,以剧场的方式,通过声音的演出,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与古人同悲欢。

《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新书发布会前1个月,其音频版在蜻蜓FM上线,如今据悉其在网络上的收听量超过30万人次。“我们并不担心市场反响情况。”陈卫平说,“我们想要用这样一个产品,让孩子们在学龄前就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帮助他们提前建立完整的历史概念。大人千万不要画地自限,其实小孩子都能懂。”

□一般来说,家长首选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历史故事考虑得比较少,儿童听历史故事的必要性是什么?

■孩子听幻想故事还是历史故事,这两者是否有冲突?没有。孩子对故事的真假并不在意,听童话还是历史,他们并没有偏见,比如他们并不知道童话是假的。因此对他们来说,历史也是童话故事。我们希望用听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如果说童话故事是想象,历史故事也是一种想象。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会用故事内化其价值观。这很重要。

□您是哲学系出身,为什么一直致力于给儿童的历史故事的创作?

■在我小时候,父亲非常忙,但他只要在家吃饭,一定会给我讲个故事,或者是成语故事、或者是历史故事、或者是人物故事。这十几分钟说的故事,对我影响非常深远。父亲给我讲故事的这段记忆,让我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做历史。

我喜欢历史。很多同学因为考试背诵所以不喜欢历史,这其实伤害了历史的价值,对民族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历史要变成人类真正的生命学问。我希望用我的写作提高历史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尤其在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中,我希望读者能提出问题,因为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好问题,如果没有问的能力,说明没有进入作者的思想领域。而且,虽然我写了那些故事,但我不认为我写的是标准答案,读者借着提问,破掉作者的主观判断,这样读历史才有价值。

□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听、读历史故事,会对他们有哪些影响,历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读史明智,明史知己。明白历史以后,最重要、最高的价值是了解自己,当你了解了完整的自己,其实你就了解了整个宇宙;如果不了解自己,你就不了解世界,你也不会了解别人。

比如老师讲课,讲完后学生们能记住的片断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读书也好,讨论也好,是为了“觉”。如果你在很小的时候,看过最精彩的人、事、物的故事,你的觉性就会得到提升。读史是为了了解自己,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

□30年前就想到以儿童戏剧的方式做孩子喜欢听、听得懂的音频,理念超前,做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过程确实比较艰难。第一是如何把历史故事变成孩子喜欢的大众普及读物。这种转化是我们核心思考的部分。第二是编剧的手法很重要,如何立竿见影地吸引小孩子进入历史还原现场,事实证明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

当年这是套实验性的产品,没有人愿意为儿童故事投资这么多,设计那么多桥段,但现在看,当年的投资很值。我们决胜的是质,不是量。

□现在的作品是音频加纸质出版的形式进行呈现,听了音频为什么还要纸书?

■我做书强调三个层次,第一部分是事实的描述,第二部分是补充背景知识,第三部分是要产生价值判断,如何说、如何做,都是价值判断。这才叫做完整的教育。

通过音频讲述一个故事,这是事实的描述,但不要误解为它是一般真理。意义的阐释与探索,是大人一定要给孩子加进来的。当孩子发问之后,家长要对应自己的人生经验,回答小朋友的探索。一个孩子越小,拥有的背景知识越多,他不论阅读任何东西,听到、看到各种社会现象,解决跟抓取重点的能力远远超过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小朋友,但很多大人都忽略了。

纸本的内容非常关键,我们强调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如果没有基于纸本的讨论,这套产品是不完整的。而且,我们自认为把纸本媒材和音频的媒材做了最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