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看山

来源:人民日报 | 董小酷  2018年05月19日19:33

我去看过山。

这话说出来会让人笑。谁没看过山呢?攀登过多少座名山都已不在话下,看?不值一提。

可是,如果飞行三小时,再转搭汽车三四个小时,还要克服高海拔缺氧的困扰,就为专程去“看”山,恐怕还是有些不同的吧。

去年深秋,我就是这样去看的山。从北京飞成都再搭汽车去一个叫小金县的地方,看的这山叫四姑娘山,是四川西部四座比肩而立的雪峰。四姑娘山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和交接的地带,她因一个动人的传说而得名,也因备受登山爱好者推崇而著名。

看山、登山,写山、画山,几乎是古代文人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多少好诗名画都出自山中。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山,山形山色、山容山貌、山里山外、山上山下。山,在审美之外,又予人深邃的哲思,带来豁达的感悟。

现代人喜爱登山的不少,专程看山的不多。

我国境内距大城市最近的雪山就是这四姑娘山了。她山峰险峻、岩壁类型复杂,每年都吸引众多的登山家来这里挑战,是国际登山的热点地区之一。普通游客大多只看不登,我便是其中之一。

看山第一站,是一个叫双桥沟的地方。时值深秋,霜色微寒,漫布山谷的,是山林深深浅浅的金与浓淡各异的红。一入沟内,交错闪过的是峡谷两侧金黄的红杉、艳红的槭树、鹅黄的山杨与墨绿的冷云杉交织的巨大色块。人在车中,车行谷中,巨幅色块像挂在天地之间飞动的彩衣,又似阔大舞台正在滑动的幕布。待舞台开启,甫一定睛,远处雪山隐现,近前青山兀立,一丛丛经霜的灌木夹杂在浓淡不一的绿色里,弱小却醒目。高大的松柏间,挂满金黄色果实的沙棘树一派娇俏诱人,溪流蜿蜒、行云如黛、松涛阵阵,木栈道上游人似彩点,恍若画中游。这个地方叫人参果坪,是个面积有数百亩的大草甸。相传,人参果坪是四姑娘山神灵的见证。很久以前,当地老百姓多灾多病,四姑娘山神为了救助这一方百姓,去佛祖那里要来人参果种在这里,解除了百姓的病痛。为了感谢四姑娘山神,当地百姓在此修建白塔供养,并将人参果坪周围的领地全部敬献给四姑娘山神,因而这里虽有大片平阔之地,但没有一座村寨房舍。

徜徉在四姑娘山的领地而不见四姑娘山,人参果坪,是看四姑娘山的序曲。序曲,带给人一份准备好的郑重期待,也拂动了一双想象的翅膀。四姑娘山,我来看你了!

看山第二站,长坪沟。清晨,车刚一到达沟口,阵阵欢腾已先抵耳畔。原来,站在沟口白塔的一个高台阶处,远眺白云飘飞间,已隐约可见四姑娘山金字塔形的雪白峰顶。湛蓝的天空下,在视线的尽头,银装素裹的四姑娘山之巅,在云影间时隐时现,游人个个引颈欢呼,这便是我们要看的四姑娘山啊!这初见的兴奋与喜悦来得如此突然,欢呼是最直接最单纯的表达。见惯了城市里灰蒙蒙的天空,见多了高层建筑物林立的天际线,忽然置身一片旷阔的天穹之下,恍若时空骤然停顿,刹那忘我,成为素心人。那样浩大无边的纯粹的蓝,那样晶莹、巍峨、摄人心魄的白,那样穿过山峦穿过密林穿过每一片针叶阔叶穿过果实芳香的晨光,一时间,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罩了一层甜蜜的金色光晕。

长坪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是登顶四姑娘山三峰、四峰的必经之路。这里原始植物种类异常丰富,供游人行走的木栈道从原始林穿过,两侧柏、松、杉、杨柳、灌木,密密匝匝,遮天蔽日。地表覆盖着厚厚的苔藓、地衣、落叶。呼吸之间,有清新与沧古混合的气息,感觉那是原始森林收纳千年时光后散发出的特有的时空气息。几乎每走一段木栈道,迎面都会遇到一两棵姿态各异的古柏,树干灰白,枝条苍劲,如同智慧的长者在那里守候,显然是修木栈道时被用心保护的。一路且行且顾盼,四姑娘山一会儿掀开云纱露出皎洁的面容,一会儿又薄纱遮面,悄悄在远处俯瞰你。行至深谷,忽见开阔平湖,一排排枯死的沙棘与杉树挺立湖中,干枯的枝丫倔强地伸向空中,像是从古战场上归来的不屈的士兵。此刻,四姑娘山安静地躺在这片湖水里,赤裸纯净,仿佛触手可及,它与湖中枯树的倒影叠加,半是怀抱,半是陪伴。

木栈道之后就进入一片叫上干海子和下干海子的沼泽地,沼泽地行走艰难,但过了沼泽地,即是攀登三峰、四峰最重要的大本营。大本营是一块开阔的草甸子,正午的阳光灼热刺目,游人一到这里便放松慵懒起来,装备专业的登山者虽在这里或坐或卧地修整,却未见有懈怠。到这里,算是到了四姑娘山脚下。初见时的兴奋经历了一路的仰望与追寻,与四姑娘山似乎变得亲近起来,黄绿色的草甸像是她舒展的长长裙袂,她脚下的人们正沉浸在愿望得偿的满足感中。可是,当你猛一抬头,发现眼前的三峰、四峰忽然如此清晰,两座白色尖锐的三角形峰,直指苍穹,两侧山脊,如同锋利的刀刃,线条硬朗,如巨斧削过一样。此时你会心中一惊,四姑娘山的巍峨奇峻里没有亲切,她只会让你惊心动魄!四姑娘山四峰中幺妹峰最高,海拔六千二百五十米,是四川省内第二大高峰,仅次于蜀山之王——贡嘎山,被称为蜀山皇后。大峰、二峰、三峰海拔也都在五千米以上。

看山第三站,海子沟。海子沟全长十九公里,面积达一百多平方公里,因有十多处高山湖泊而得名,是攀登大峰、二峰的必经之路。去海子沟看四姑娘山,不是行走在缓坡沟谷里,而是从山脚登到山脊,再沿大段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脊一路向前攀行。

高海拔缺氧,一路艰辛狼狈,却依然坚持攀爬,只为站在山脊再看四姑娘山。回头想想,多少有些执拗与夸张。可是,当我终于站在海拔三千六百七十米左右的朝山坪,放眼环顾,那种置身圣境的震撼,至今无法忘怀。什么叫天高云淡,这里就是。什么叫层林尽染,俯首即是。四顾览层巅,四座雪峰翩然呈现天地间,大地苍茫,碧宇澄澈,白云如帆,千里江山。这是上苍绘就的巨幅画作,大自然的呼吸与脉搏,就在这一刻宁静的光辉里,她让我屏住呼吸,凝神,静听。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一隅山川之形势气象。”置身情境之中,想起北宋画家、水墨山水宗师郭熙的“三远”理论,体悟更切近了。“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艺术的取精用弘,都是直接从大自然受到的感召,而人类自古以来的诸般感悟,又何曾离开过对大自然的静观与聆听?

看山三日,物我俱一。在视线的流动与转折中,辛苦的身体参与的是真山真水画幅里远近虚实、明暗流动的节奏,而自由的心灵在俯仰间体会的是“澄怀味象”的欢快。

四姑娘山,值得一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