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爱情 革命 理想:小人物的“大《江湖》”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友夏  2018年04月20日08:34

聚焦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唤醒百年前汉口的城市记忆、展现武汉人的气度与风骨……这是舞剧《江湖》想表达的;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如何交织、家国情怀如何在角色遭遇中体现、当下的艺术作品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这是舞剧《江湖》专家研讨会所讨论的。由此,江城四月的文化生活,涌动着一种混杂了爱情、革命、理想的“江湖”气息。

4月3日,武汉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江湖》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首演。该剧讲述了百年前发生在大汉口的一对恋人身上的故事:汉口码头老板的女儿丫头与小伙子戏子青梅竹马,从小玩到大,后来迫于生活不得不分开。多年后,二人在清兵抓捕进步青年时偶然相遇,为了共同理想走到了一起。为了革命理想,丫头牺牲了,戏子在悲痛中毅然带领码头工人奔赴战场。就在同一天,武昌城楼上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据该剧编剧、武汉歌舞剧院院长王海涛介绍,《江湖》是获得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项目,剧本创作灵感来自一个真实故事——1911年10月,湖北新军营中汉调“菊班”票友吴楚臣、肖长胜,汉戏艺人徐正奎等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这些伶人不仅在舞台上用演出唤醒民众心中革命的种子,还无惧牺牲投身革命。”王海涛说,“为他们的革命精神排演一部舞剧,继承和发扬前辈艺人的革命精神、爱国精神,是我们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演之后,为了进一步修改、加工和提高,4月12日,舞剧《江湖》专家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梅昌胜,国家一级编导、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唐静平,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柳雅青等嘉宾,以及舞剧《江湖》的青年编导和主要演员参加了研讨会。

“热闹不等于繁荣,当代文艺作品缺乏什么?舞剧《江湖》回答了这个问题。”梅昌胜认为,《江湖》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定位,令人回味的原因在于它展现了人性的崇高,从构思到结构再到表现无不充满着对艺术规律的探寻。“《江湖》中‘爱恨情仇’的个人命运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民族命运,交织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中,通过主角为保护具有先进思想的革命者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壮举,彰显出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梅昌胜说。对《江湖》的进一步提升改进,梅昌胜提出了“适当充实内容和情节,强化独有的艺术风格,在动作编排上加强创新”等建议。

唐静平对舞剧《江湖》予以肯定,“整部舞剧就像是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再现了100多年前武汉人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气度与气派,剧中充分融入并表现出汉口码头文化、汉剧、花楼街等地域文化要素和场景,汉味特色浓郁,给人感觉熟悉而亲切,这非常难得,为以后其他舞剧的编排提供了借鉴经验。”唐静平建议,“在作品目前已经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强革命方面的内容。此外,在舞剧演出中,文字提示与音乐旋律方面也还有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