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彭荆风数十年笔耕不辍 —— 以信念与坚守成就文学传奇

来源:云南网新闻 | 王宁  2018年04月07日08:47

(原标题:著名作家彭荆风数十年笔耕不辍—— 以信念与坚守成就文学传奇)

樱花盛开的时节,花树如绯云,与晚霞交相辉映。每一个黄昏,彭荆风都喜欢在樱花林荫下散步,粉红的花瓣纷纷飘落,落在他雪白的发丝上。

89岁的著名作家彭荆风仍然每天坚持创作,上午连续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安静地写作。他中午午休后读书,晚上则散步和休息,目前手头上正在创作的有个人文学回忆录等数个长篇。他的写作习惯是一边创作一边轮番修改,许多作品都修改过数稿甚至十几稿。

自1954年25岁的彭荆风以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引起中国文坛的关注至今,64年过去了,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文学的作家始终笔耕不辍,就算是在“文革”期间身陷监狱,他也仍然悄悄地用写交待材料时存下来的纸写作,长篇小说《断肠草》的初稿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创作的。

64年的创作生涯,彭老一直践行着一个作家的初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文学作品描绘时代的风云以及人民的梦想与心声。 1952年,彭荆风作为军队的文化教员主动申请去条件艰苦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搭车加步行十多天到达普洱后,又不顾部队的挽留,一个人走了十多天抵达澜沧,割草、砍木头搭建茅棚,行军打仗宣教。不久,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发表,引起中国文坛的关注。82岁时,彭荆风的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特别播放了一部《文坛常青树——彭荆风》的短片以致敬这位“鲁奖”历史上最年长且文学生涯最长的获奖者。这部集史料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军事史学和文学作品,是彭荆风前后花了12年时间、10易其稿创作的,手写的纸质稿竟然重达27公斤。去年底,云南省作协对云南文学创作进行年度优秀作品评选,对作品入选的作家进行扶持表彰并颁发扶持津贴。彭荆风的长篇纪实文学《旌旗万里》以得票最多入选2016年度优秀作品。

至今,彭荆风已创作了近千万字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既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也有报告文学、散文、电影文学、戏剧、论文等,其中有许多都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边寨亲人》《驿路梨花》《蛮帅部落的后代》《鹿衔草》《绿月亮》《今夜月色好》等。

晚年的彭荆风仍然以作家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写作不辍,80岁之后的他先后以文学创作获取了包括鲁迅文学奖、红岩文学奖、湄公河文学奖等近10个重要的文学奖项。在当今中国文坛,年近九旬且创作激情不减,不断有高水准的长篇作品问世的老作家,彭荆风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一位。他以一生的信念和坚守,成就了一个文学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