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造充满自信的当代新文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汪聚应  2018年01月24日16:3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动力,是文学表现壮大气象和高远理想的价值指引,更是其实现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文支柱。文化自信不仅在彰显民族风格、民族精神上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民族文化构成和文艺创作实践影响深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之源,就体现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体现在中国文学的创作精神中。

探究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

联系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创作实际,大凡优秀的文学创作,其题材内容必扎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而其风骨神韵又根植于民族精神文化的沃野。它既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呈现者,又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弘扬与创造者。从诗骚传统到唐音宋调,从宋元戏曲到明清小说,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经典文学创作都与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血脉相连,都与风云变幻的时代要求相融与共,都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都以无比的文化自信,标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新时代开始强起来,其间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和深厚的现实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主题与题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地天翻地覆的生动实践和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势崛起的现实,更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灌注了无比自信的中国力量、中国气派。而文学作为时代的表征,就应该记录社会人生的风云际变、时代发展的精神记忆。同时作为时代的号角,文学创作更应该吹响时代发展的进行曲。

中国当代作家应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小圈子,走出书斋狭小的艺术天地,投身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的现实生活,重新认识和把握文化自信与新文学创作的关系,在新的视野和新的理论境界下,放眼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之大任,展开对文学艺术创作规律和当代文学艺术美学特征的深入探究,提高伟大时代产生伟大作品和伟大作家的文化自觉,挖掘、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中西文化激荡与融合中形成强大的文化自新力量。努力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文学价值和文化引领,在使命担当和新文学创作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建立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实现自在的、自足的文学创新。

实现自我转型和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我国新时代文学指明了以人民新的审美需要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时代要求文学必须扎根人民,努力汲取源于生活、源自人民的养分,努力发掘创作新素材,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以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高质量期待和高水平需求。而我国文学和作家也要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站在我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新起点,展望我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美好未来,以新的理论不断提升自我创作境界,在新时代的文学创作热潮中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时期,中国作家更应紧贴时代要求,沟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联系个人、民族和时代,以“纵深的历史观照、清醒的现实观照、真诚的灵魂观照”主动表现出文艺创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赋予真善美以伟大时代的艺术创造,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和以伪为真、以恶为善、以丑为美的态度,提高文学创作者对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自觉,对创作真善美作品以满足新时代大众审美需要的自觉,对突出表现新时代生活脉搏与民族风格的自觉,真正实现自我的转型发展和文学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新文学才不会在社会转型中无所附依,在创新发展中才会不断地汲取民族文化的精神营养,不断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呼唤,不断获取充沛的文化自信。

贡献东方智慧和中国价值

文化自信与实现文化繁荣的伟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紧密相连。在引领世界经济,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时,需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这对当代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和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文学是沟通民心的重要文化工程,更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和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敢于表现、善于表现时代新气象的中国文学,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文学创作,使其成为讴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时代号角和文化先导。文学创作者要通过伟大的艺术实践,凝聚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为时代和人民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

中国文学也要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既要把新文学创作自觉融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更要放眼世界,立足人类共有的生活家园,发挥文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的精神力量,敢于直面人类共同的困难和问题,善于发现和表现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在体现中国元素的同时,必须与世界相融共振,宣扬和贡献以中国价值为核心的东方智慧,构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这样,中国文学创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学话语体系,中国的文学理论也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学理论体系,中国故事也才能拥有更多的世界听众,产生世界影响。

书写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化自信是文学创新的驱动力。在“追梦时代”和“崛起时代”,国人的思想、精神和生活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信息和速度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人们对美好生活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梦想。一切充满了挑战,一切充满着机遇。而我们所期望的新文学就是对这个伟大时代的严肃思考,对这个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的时代精神的建构与表达。新时代的中国作家就应以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责任感,以精湛的艺术塑造这个伟大时代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为民族复兴提供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事实上,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一个特殊时代,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声立意,推陈出新。诸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汉魏风骨”,“既笔力雄健,又气象宏厚”的“盛唐气象”,都是当时作家以敏锐的时代意识和充分的文化自信,将自己和诗文创作融入伟大时代而努力创新的结果。“汉魏风骨”和“盛唐气象”那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和永久的艺术魅力,呈现的恰恰是明朗刚健、充满鲜明时代色彩的艺术风貌,是那个时代气吞山河的精神写照。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表现出的就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信。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和文艺争鸣看,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言白话”之争到现代文学的“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的论争,从崇尚欧风美雨到特色的民族形式,从鲁迅的“呐喊”到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触及灵魂、砥砺精神,“在自觉中发展,在发展中自信,在自信中自强。自觉于国民性的改造,自信于中华文明的重生,自强于世界文学之林”。如今,一个昂扬奋进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文学创作者清醒的现实意识和伟大的使命担当,需要的是文学艺术强烈的时代性,需要的是与今天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伟大作品。

新时代的中国作家要自觉勇立潮头,把出精品作为新文学创作的责任和担当,努力构建现代的、民族的、科学的文学新理念、新价值和新表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昂扬向上的文化心态,面向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将中国精神作为新文学创作的灵魂,努力刻画中华文化中积淀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描绘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家园。以典型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反映和表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变化,谱写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精神。用更多更好的文学精品构建和展现中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将创造伟大作品、成为伟大作家的“文学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书写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