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主角》:作家深入生活的最新收获

来源:深圳商报 | 周俊生  2018年01月23日13:06

要说2017年中国长篇小说最大的收获,评论界公认的是一部描写传统戏曲演员演艺生涯的作品《主角》,这部洋洋60万字的长篇,只要读者捧起,相信就会产生不忍释手的感觉。评论界给了这部作品非常高的评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说,这部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家庭里称得上是奇花独放,令人惊艳。

评论家们不吝将各种很高的评价送给《主角》这部长篇,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小说的作者陈彦却并不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说起来,这位“60后”作家的创作历史也已有些年头,发表作品也不少,但直到近年才呈现出异军突起的气势,三年前,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装台》就已经获得广泛的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装台》与《主角》一样,都是以戏曲舞台为背景的。在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下,戏曲表演已经是一个渐趋冷门的行当,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和他们在幕后的日常生活更不为人们所关注,但陈彦却在这种看似冷门的行当里挖掘出了一个大热门,这与他自身长期浸淫在这一行当里,用文学的眼光细心观察生活有直接的关系。陈彦在剧团里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从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直到当上行政领导,与各类“角儿”打了几乎半辈子交道,看多了他们在舞台上的风光,也看多了他们在幕后的辛酸,对戏曲舞台的兴衰和冷暖有自己深切的体会。《装台》和《主角》这两部作品,写的是戏曲舞台上的人和事,其实他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一员。对于陈彦来说,戏曲舞台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领域,他在这个领域里耕耘,有他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自然能够收获到他独创的文学硕果。

目前,作家们对创作长篇小说抱有很高的热情,据称我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多达8000多部。但是,尽管长篇小说创作在数量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但能够受到评论界广泛好评,特别是受到读者追捧的优秀作品仍然只是凤毛麟角,很多作品让读者提不起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家对自己所写的题材不够熟悉,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有生编硬造的痕迹,缺乏真实生活的气息。一些作家信奉的是,社会上流行什么,他就写什么题材。比如,当股票投资热的时候,有作家也开始了对股市题材的追逐,但由于对股市缺乏深切的体会,故事只是在追涨杀跌上花笔墨,对于股市背后各色人等的情感起伏缺乏独特的观察和发现,写出来的作品总让人感觉停留在表面上。再如,最近几年谍战题材的作品颇为走红,特别是有不少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后作家得到了可观收入,引来了不少跟风作品,但是由于对情报人员艰难的谍战生涯缺乏深切的了解,因此只能靠编造故事的离奇来吸引读者,但其实已经远离了谍战领域的本来面目。

深入生活,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是从古到今无数成功作家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说起来也没多少新意。但是,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作品来看,很多作家并没有能够很好地走过深入生活这一关。近年来,我国的作协等队伍建设上了档次,但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作家坐在机关里,远离了现实生活,而一些作协等机构以深入生活为名组织作家到基层的采风活动,看似热闹,但这种由十几个作家参加进来统一活动更像是一场组团旅游,作家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写出一篇散文游记就可交差,很难为他们未来创作长篇小说提供生活源泉。

陈彦的《主角》以及三年前的《装台》,这两部优秀长篇小说的成功告诉我们,对于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像蜻蜓一样参加一个什么团飞来飞去,而是要走出机关,沉入生活,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捕捉到艺术创作的灵感。其实,中外文学史上已经有无数的优秀作品证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作家只有置身于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一员,才能写出真正的优秀作品,而陈彦的这两部作品,又为这个道理提供了新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