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周大新小说《天黑得很慢》:有温度的生命观照

来源:人民日报 | 顾超  2018年01月19日09:06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现实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在社会心理层面,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直面养老问题、未雨绸缪。提高对老龄与养老课题的重视程度,切实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情感需求,还有较为漫长的路要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一位公民都应具有生命意识,怀有对老年生活的清醒认识与深切理解,以此带来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自觉关爱。在这方面,文艺大有可为。作家周大新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天黑得很慢》,就以文学笔法全景式地描绘老年境遇,通过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触动读者咀嚼人生况味,感受人性温度;同时,把个人境遇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乱象这两个维度糅合在一起,呈现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内部极为丰富的微观肌理。

小说《天黑得很慢》以陪护员笑漾的讲述为叙事线索。笑漾负责看护的老人萧伯伯退休前是一位法官,身体硬朗,性格倔强。伴随年纪增长,萧伯伯身体逐渐衰退:偏瘫、耳聋、失明直到阿尔兹海默病剥去所有记忆。与身体机能衰退并行,老人先后经历黄昏恋失败、受保健长寿产品欺骗、养老院不合意、空巢独居、独生女早逝等具有典型性的社会问题。人物讲述与主人公经历两条线索交织,周大新此前在《曲终人在》中已尝试过这种叙事手法,此次在《天黑得很慢》中运用得更加圆融。这部新作中,叙事者笑漾的命运和萧伯伯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笑漾和萧伯伯之间从单纯的雇佣关系升华至父女般亲情,笑漾完成从陪护员到老人家人的身份转变。笑漾的娓娓道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将老年人的痛感、孤独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现贯穿始终的对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

除却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是长篇小说成败的关键。《天黑得很慢》中三个主人公:笑漾、萧伯伯、萧伯伯女儿馨馨,都刻画得较为成功。以往长篇小说很少以陪护员作为主要人物,周大新这部新作敏锐地捕捉到当前社会这一普遍存在的群体,既有对其社会地位与处境的现实主义描摹,又有对人物充满爱与真情的灵魂的浪漫礼赞,如同“笑漾”这个名字本身所体现的,充满光亮和温度。笑漾也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她经历过也正在经历着痛苦,但是心里因为始终有爱的力量,所以能够支撑自己义无反顾地履行对雇主的承诺:把萧伯伯照料好,在老人已经失忆之后依然不离不弃。这样一个不无理想化的人物,燃烧着蓬勃的生命力,照亮老人本来暗淡无望的生活。作家通过这样一个具有特殊社会身份与温暖灵魂的人物形象,在揭示出每一个人老去都可能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同时,给出一个充满希望的出口:在衰老到来之际,唯有爱能够赋予生命个体以尊严和勇气。这是一个作家对现实的洞察与体恤,对人性的信心与张扬。

回到写作本身,较强的戏剧性有力推动情节向前,但也有老套之处,如小说对人物两次替换老鼠药的处理。此外,小说语言尚缺少比较强的个人识别度,汉语特有的精妙与精微体现得还不够。在人物语言,尤其笑漾的语言上有脱离人物身份之偏差,这一点亦有待进一步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