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个高贵的灵魂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苗培兴  2018年01月16日13:31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一本叫作《热血铸就灵魂》的书。这是一本散文集。作者是房泽岸先生,一位全国的献血冠军。集子不厚,有六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一部分是由房泽岸先生自己写的,写的是他的故事和他的心里路程、一部分是由房泽岸先生的家人、朋友、同事们写的,写的是他们眼中的房泽岸先生。

严格地讲,就文字而言,这还不能算是一部很成熟的文学作品。然而,这却是一部让我很感动的书,是我这一年里读的最受感动的书。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一无间断的读下去,读下去,反复地读下去。泪水多次打湿了我的双眼;鲜血多次贲张的我浑身发热。

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灵魂,一个真实、拙朴、高贵的灵魂,她的灼灼光华让我震撼。

房泽岸先生是一位参加过老山对越防御作战的老兵。他在最好的年华,17、18、19、20岁的时候,在老山前线同敌人进行过殊死的搏杀,在潮湿的猫耳洞里守卫过老山前线的最前哨所。他的许多战友倒下了,就倒在他的身边。他也与死神有过多次照面。他负过一次伤,获过两次奖(阵地优秀共产党员一次,阵地优秀班长一次),立过四次功(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九十年代初期,他是作为战斗英雄,在全国人民敲锣打鼓的欢呼声中凯旋归来的。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给他的命运带来改变。当兵前是农民,复员后还是农民。哦,刚复员那会儿,他曾经当过一年左右的工人。那是地方民政局,按照政策,给他分配的一份县机械厂的工作。可没过多久,那家企业就到闭了,他也下了岗。至此,他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务农。

这个时期,我不知道房泽岸先生有没有委屈的泪水,有没有对现实不公的愤怒,有没有陷入过一种迷茫和萎靡,有没有想过找组织摆一摆功劳,亮一亮残疾军人证,伸一伸手。我想,这一切应该是有想过的,人之常情。

但是,他的手却是没有伸过的。因为,那个支撑他生命的灵魂,被战火洗礼过,被热血洗礼过,被战友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洗礼过,已然变得无比的高贵了。

他选择了上路,重新上路,重新轻装上路。他把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抛掉,把所有的荣光全部收藏起来默默地上路了。唯一不弃的、不藏的是那个高贵的灵魂。

97年,他来到了省城济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和所有的进城打工者一样睡在城乡结合部那潮湿、阴冷、狭窄、廉价的出租房里,吃温凉不沾的三餐,天天在喧嚣的城市里风雨无阻地来回穿梭。他摆过地摊,当过宾馆、小区的保安,做过银行的押运员,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可那个高贵的灵魂却从未因了这生活的艰难而有过丝毫的失色。它像一快埋在土石瓦砾里的金子,一直在发光。

我从书中看到:1998年,房泽岸先生开始了默默地无偿献血。2007年7月18日,在我们济南遭受特大暴雨侵袭的事件中,房泽岸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在齐腰深的雨水中,一天里,勇救过三名被困市民,获得了“济南市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荣誉称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灾难中,房泽岸先生积极参加了救灾活动,向灾区人民无偿献血1600毫升血小板,并捐献了两个月的基本工资1000元人民币……

读到这些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什么缘由、力量或者说是信念使一个连日常的生活起居都不能很好的保证的人做到这些呢?1998年给了我答案。

1998是房泽岸先生献血的元年。这一年,房泽岸先生第一次看到了“采血车”,一辆由山东省血液中心停靠在泉城广场上的无偿献血车。

房泽岸在书中这样写到,看到车前“等着献血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南方的战场,想起了负伤的战友,随即我毫不犹豫地也加入了献血的队伍当中去了(《十年无偿献血让我拥有健康体魄》)。”

这是房泽岸先生的第一次献血。这次献血,他献了200毫升的全血。

关于这次献血,我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事后,房泽岸先生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但是,献血前的情形却是清清楚楚的:“他想起了南方的战场,想起了负伤的战友。”

读到这里,我在想,南方是怎样的一个战场,负伤的战友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在他独处的无数个黑夜里,他是在进行着怎样的一种回望?

——“……突然,猫耳洞外传来一声巨响……原来,去挑水的小胡在回来的路上踩响了地雷……人被炸得血肉模糊。我们七手八脚地把小胡抬进了猫耳洞,哭着叫小胡的名字。但他再也听不到我们的呼喊了。因失血过多,他壮烈牺牲了……(《战火硝烟炸酱面》)”

——“在一次执行巡逻任务重中,战友小李不小心踩响了地雷,左脚被炸得血肉模糊,鲜血直流……我们七手八脚地用止血急救包包扎完后,伤口处的献血还在不停地向外流……(《被鲜血染红的报纸》)”

——“有个战友在执行战备任务中踩响了地雷,弹片把他的腿从膝盖以下全部炸烂了,露出了森森白骨,特别是汩汩外流的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阵地。我们快速包扎后,用担架抬着他向山下跑去,鲜血也流了一地。到了团卫生队,检验出该战友是Rh阴性稀有血型,七八个战友撸起袖子去抽血化验,结果都对不上血型,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艰苦条件下,这名战士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一次返回阵地时,我不幸踩到了地雷。见脚下有异常,我就向班长及其他战友们求救……班长跑过来让大家闪开,蹲到我脚下开始排雷。当险情就要解除时,因地雷引信与土黏在了一块,班长在拆除引信时地雷冒起了青烟。‘快闪开!’班长大喊一声,猛地推开我,地雷在瞬间爆炸了。硝烟过后,大家围了上来,班长满身都是血……(《一封改变我一生的信》)”。“我和战友们用了整整八个止血带都没能止住喷涌而出的鲜血。最后当我和我的战友们用担架把班长抬下阵地时,班长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了(《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道德品质正能量》)。”

……

这是他在书中的回望。

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懂得了他的内心。他的肉身是下了战场,可他的心却还在战场上,还在那些负了伤的、牺牲了的战友们的身旁。他在为他们献血,为活着献血,为胜利献血。如此,他献血的感受一定是自然的、快乐的、神圣而又庄严的。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了许多年。可他对战友的怀念,却从未停止过。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无偿献血的方式,怀念他的战友,向他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啊。正如他在书中写道:“……我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和继承为国家壮烈牺牲的战友们呢?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涌现出一个目标,那就是:‘参军报效祖国,退伍奉献社会’。这正是我坚持无偿献血的原因(《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道德品质正能量》)。”在这里,他把一种对战友的怀念,上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博爱。也正是有了这种升华,这个来自俗世的灵魂,便不再俗气了,而是变得超凡脱俗,变得高贵和伟大了。

这样的灵魂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经济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地位的改变而改变。感恩、博爱、奉献将是她永恒的主题。

平时,这样的灵魂,其高贵与伟大之处是看不出来的,它和俗世里的所有灵魂一样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儿,有油盐酱醋茶,有烦恼和快乐,但在一些特殊的时刻,需要做出艰难抉择的时候,她就凸现出来了,而且,越是艰难他就越是高贵, 越是伟大,越是灼灼光彩。

资料显示:房泽岸先生连续献血二十年,共计无偿献血424次,累计献血量达268000毫升。对,就是这个数字,我怕您看错了,我用大写写下来:二十六万八千毫升。

房泽岸先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无偿献血状元”、“山东省学雷锋标兵”、“济南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济南市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光荣称号。

这就是房泽岸先生,一位共产党员,一位“全国无偿献血状元”,一位越战退伍的老兵。合上书,我思绪万千,踱步到窗前,向星空望去。恍惚中,我看到了一条山脉。她灼灼光华,连绵不绝,从遥远的天际,破黑而来,所到之处,黑夜就会被照亮,照亮,照亮……我知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2018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