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用太阳的光芒洞察人心之幽微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8年01月16日13:26

“从1983年发表第一首诗到《太阳深处的火焰》,我的创作就是一个核心:火。”作家红柯说道。从新疆到陕西的数次迁徙让他对生命、对生活永远饱有新鲜感,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是陕西作家红柯的新作,也是其“天山——丝绸之路系列”文学创作的一次总结。1月12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太阳深处的火焰》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红柯与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白烨同读者分享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与体会,活动由作家付秀莹主持。

《太阳深处的火焰》共25万字,采用复调式的结构。一条线书写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坐困书城的精神困境,另一条线讲述渭北大学教授和新疆姑娘年轻时的浪漫爱情故事。谈及创作历程,红柯说,“一部长篇小说的生长期至少也该有十年二十年。生活积累如此,艺术积累亦如此。《太阳深处的火焰》最初是1988年在新疆时读到的哈萨克生命树创世神话,带学生实习穿越沙漠戈壁无数次碰到大漠红柳,2000年考察黄河中上游各民族民间艺术,剪纸与皮影艺术点燃了生命树神话和大漠红柳,直到2015年完成了长篇《太阳深处的火焰》。”

红柯第一次在作品中写到人和人的共处,细致刻画陕西关中民间皮影艺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状态及内心世界,观照基层知识分子、民间艺人的处境。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读《太阳深处的火焰》像是患了重感冒,时冷时热,小说读到最后,一片冰凉。”

小说中体现了陕西关中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两种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借鉴和补充,促进了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与发展。贺绍俊把《太阳深处的火焰》看成是新疆和陕西的热恋,“他热爱陕西,同时他也热爱新疆。于是,在他的小说里,会有两个地域的对话,红柯的思想智慧也在这种状态中迸发出火花。”

白烨更关注于书中有关西域与关中的文化冲突,他认为,《太阳深处的火焰》有着红柯小说常见的西部风景与浪漫情怀,但最为独特的,是交织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深层碰撞的文化内涵,立足于文化自省的文化批判,以及对于生态文明与学术清明的深切呼唤。作品对关中的农耕文明在传承中的趋“恶”倾向,给予了深刻的反思与尖锐的批判。由此充满了丰赡而深邃的哲理内涵。

付秀莹谈到,这部长篇里,两种文化的象征和隐喻,戏中戏的嵌套结构,以及彼此间的对话、冲突、缠绕和纠结,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使得作品不断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