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铅笔中隐含的力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张海香  2017年12月21日10:02

《阿米拉的红铅笔》[美]安德烈娅·平克尼著 张海香译/晨光出版社2017年1月版/26.00元

《阿米拉的红铅笔》中的主人公小阿米拉出生在非洲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和爸爸、妈妈、妹妹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她酷爱画画,爸爸送给她的12岁礼物便是一根细树枝。有了它,阿米拉在非洲无边无际的沙土上画下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景。脸庞坚毅的妈妈、眼含智慧的爸爸都是她爱画的对象。

哈利玛是阿米拉最好的朋友,她俩曾一起使劲儿拔掉哈利玛欲掉不掉的牙齿,欢快地玩儿晕乎驴子的游戏。然而,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却因为哈利玛一家要搬往大城市而不得不分开。哈利玛说她还要去盖德小学,从此,盖德小学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地种进了阿米拉的心里。在那儿,女孩儿和男孩儿一样,可以学习阅读、书写,而不是在农场上挤牛奶、采秋葵、摘甜瓜或者早早结婚。不过,上学这个点子惹恼了妈妈,她希望阿米拉永远留在农场,而把书写、算术的活儿留给男人们。可坚持不懈的阿米拉还是偷偷将盖德小学描绘进了自己的未来里。

12岁的阿米拉开始像大人一样干各种农活,还要拼命理解大人口中那些艰涩的词汇。爸爸解释压迫、反抗、种族灭绝;妈妈念叨武装、民兵、强盗、叛徒。在生活中只见识过爸爸和邻居进行番茄大战的阿米拉,她的字典里可没有这些词,自然不会知道它们到底有多恐怖。

然而,就在阿米拉12岁那年,一切都变了。哈布博来了,卷走了阿米拉心爱的小羊; 贾贾威德也来了,他们将压迫、武装、强盗一一演绎,阿米拉失去了父亲和家园,不得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到生存环境恶劣的卡尔玛。在这里,阿米拉不再有绘画的灵感,甚至失去了言语。她不再有农活可干,剩下的就是每天等待施舍和长途跋涉地去汲水。卡尔玛的树上没有尖细硬挺的树枝,地上也没有无边无际的沙土,有的只是满天飞舞的“苏丹花朵”,蜂拥而至的绝望人群。直到有一天,阿米拉获得了一支红铅笔,她慢慢坚强起来,用红铅笔勾画出战争当晚发生的恐怖的一切,将新的亲人画进家人像,和妈妈一起面对悲伤。她偷偷学习写字,不断进行超越年龄的思考。她渐渐地意识到,卡尔玛不是生活的终点,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去盖德小学,即便前路未卜,危险重重,但依然义无反顾!这就是阿米拉的故事,即便遭遇风暴、经历战争,她依然勇敢、坚强地生活,满怀希望地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