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世界文学理念的生成与阐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吴晓都  2017年12月20日09:38

德国诗人歌德在19世纪初期就明确地昭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近二百年来,“世界文学”这个著名的文化理念始终是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常谈常新的重要论题。尽管,前辈先贤对这个文化理念有诸多的著名论断,现当代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有新发现和新成果涌现,但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深奥与博大,在21世纪的今天,围绕世界文学这一理念仍然有较大的学术探索和深化研究的空间。

世界文学理念的多重内涵与生成历史

说到世界文学,我们总会想到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古罗马诗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所以,谈及世界文学,首先是那些世界文学经典的总和。1919年,高尔基在选编出版世界文学丛书的方案中指出:尽管“统一的世界文学尚不存在,因为还没有统一的文学语言,但是存在着充满全人类一致情感、思绪和不同作家的文学创作,最后,存在对可能的形式一致的期望”。高尔基关于世界文学的这个观点得到了日尔蒙斯基、康拉德、弗连德里杰尔、阿列克西耶夫等文论家的支持和沿用。笔者以为,这实际上是俄罗斯人文学界对以维兰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学界关于“世界文学就是欧洲古典文学作品”观念的延续。

世界文学的观念不是一天之内形成的,而是具有自己的观念生成历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并且今天仍在继续演绎的开放性理论进程。经由赫尔德、维兰德、歌德、马克思和恩格斯、泰戈尔、勃兰兑斯、高尔基等思想家和文学大师的不断阐释,世界文学的理念逐渐丰富起来。

但丁在《论君主制》一文中就推论了这种文化全球化的存在可能。这可以看作在文化史进程中最早意识到世界文学精神的诗意哲人。意大利学者维科对后来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也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世界文学理念之所以在18—19世纪之交产生,其历史文化背景是,在启蒙主义时代的欧洲人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世界主义的文化思潮。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世界心灵”和“世界精神”的概念,诗人和剧作家席勒则在1789年提出了“世界历史”和“世界公民”的概念,还产生了“文学共和国”的概念。“世界文学”意识是随着单个民族文学意识的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开始是单个民族文学的独立起源与生长,进而随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与文化的往来,特别是中世纪后期世界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海以及海洋贸易的产生与兴盛,原来众多相对孤立生长的单个民族文学开始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文学联系的精神之网,这就是世界文学的雏形。

托多罗夫写道:“世界文学中的抒情—叙事体裁出现在浪漫主义时代,当时这种抒情原则渗透在许多题材中。拜伦、雪莱、密茨凯维奇、普希金、莱蒙托夫的长诗中这种倾向被揭示得特别饱满和多样。”按照这样的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解,世界文学其实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统一进程。浪漫主义就是世界文学发展的一个具体标本。而后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也可以作如是观。

尽管高尔基所说的用世界语创作的世界文学不存在,也没有哪个民族能够用世界语创作包含一切民族文学形态的文学文本,但自从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那时起,随着各国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与融合日益加深,各国作家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世界文学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创作主体的意志为转移。

近代已降,东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广泛影响就是20世纪世界文学实践的最重要体现之一。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蒋光慈、张天翼、许地山、戴望舒、艾芜、沙汀等著名作家无不谈及外国大作家对自己创作的深刻影响。笔者认为,在创作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上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鲁迅语),这就是从歌德到马克思所预言和阐释的世界文学的文本形态。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正是融合了东西方进步文学之长而产生的,它们是世界文学精神在东方文学发展中的具体化。以鲁迅、郭沫若、茅盾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现代文学既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学,也是具有世界文学理念的新文学。

世界文学理念的唯物主义科学阐释

必须指出的是,在近代,世界文学理念的科学阐释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毫无疑问,在世界文学的科学阐释之路上,科学社会主义为它提供了光明的前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后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世界文学”理念进行了更为科学、完整、系统的阐明。他们精辟地指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从经济基础揭示“世界文学”必然形成的物质条件,他们对同时代的世界经济活动和受到其影响的文化变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考察。他们不只是进行社会经济的考察研究,而且在媒体上洞察世界生产的新变化,更从当时的主流作家作品中洞察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动趋势,揭露其世界性扩张,研究它们对文学典型生成的影响,准确研判具有全球化性质的文学思潮,如批判现实主义的风起云涌。恩格斯敏锐地指出,“正像《总汇报》这个德国人的《泰晤士报》——所说的,德国人开始发现,近十年来,在小说的性质方面发生了一个彻底的革命,先前在这类著作中充当主人公的是国王和王子,现在却是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了,而构成小说内容的,则是这些人的生活和命运、欢乐和痛苦。最后,他们发现,作家当中的这个新流派——乔治·桑、欧仁·苏和查·狄更斯就属于这个流派——无疑地是时代的旗帜”。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考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欧不同的国度相继出现,后来又影响到东欧和北欧,这些创作都具有为世界市场所规约的相同的时代印记,现实主义流派在当时恰恰就是一种具有世界文学特征的新型文学。

这里尤其值得我们当代学者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是最早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和语境来论述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这充分显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的理论预见性和高瞻远瞩的历史洞察力。世界市场不仅导致全球化的物质生产,而且必然带来全球化的精神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这里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了相应的即将产生的“世界文学”,并为这个近代著名的文学理念注入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的科学的内涵。

当代世界文学与时俱进的实践形态

世界文学,无论是理论形态,还是创作形态都是与时俱进的。世界文学阐释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诗学意识综合,也是一种综合的不断演化求新的文学形态。现在,它虽然是用单个民族语言写成的,但这种语言已经在结构上和词汇上受到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而被改造。因为,近现代作家是用一种受到影响而且经过改造了的语言进行创作的。

当代世界文学是一种秉持世界文学精神的文学实践。它不是如某些否认世界文学理念的学者质疑的那样,是一个不能成立的概念,而是被实实在在的世界文学的丰硕成果证明了的现实的、活生生的文学实践。当然,当代世界文学的这些成果早已不局限于赫尔德或维兰德时代所说的欧洲古典文学精品的集合。

文学的流派与创作方法的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传播与运用,也是世界文学存在的重要方式,是当代世界文学的主要实践形态。

网络文学无疑也是当代世界文学生存的最新形态。世界文学从来就是随着文学载体的更新而变化的,网络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世界文学原本蕴含的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趋势。于是,世界文学就依存并繁荣在世界互联网空间,世界文学最新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就此出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