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位诗人的山间旅程

来源:中华读书报 | 林微云  2017年11月15日15:05

《流浪到故乡:一名行吟诗人的奔宁山脉之旅》,[英]西蒙·阿米蒂奇著,樊卿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48.00元

在自然中漫步,才能散发出诗人的思绪,自由的联想,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复苏自然的人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0年夏天,英国当代著名诗人西蒙·阿米蒂奇(SimonArmit⁃age)打算徒步穿越自己家乡的奔宁山脉。奔宁山脉是英格兰北部主要山脉,有“英格兰的脊梁”之称,山顶上256公里的奔宁山道从德比郡的埃代尔到苏格兰的柯克耶特姆,贯穿了约克郡、诺桑比亚郡,一直延伸至苏格兰境内,西蒙的故乡马斯登位于山道南端。奔宁山道是英国第一条官方长距离远足道,1965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一般徒步者都从南往北走,可诗人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他把长路途的山道分为20段,事先计划好每天行程,在网上发布旅程计划邀请民众给他提供免费食宿,安排好落脚点。作为一位现代行吟诗人,他会在每天途经的落脚点进行诗歌诵读,用诗歌换取盘缠。《流浪到故乡》就是诗人奔宁山道行旅真实而生动的记述。

彼时西蒙已经47岁,相对强壮健康,但他的腰部有毛病,又有遗传的小肺活量,虽然是地理系毕业,但对奔宁山道的地形面貌并不熟悉,之前也未有过长距离徒步的经验,大家都觉得他对自己过于乐观,毕竟奔宁山道历来以难走出名,每年有数千人兴致勃勃地从起点出发,最后完成全途的寥寥无几。家人对他的这次徒步旅行不甚乐观,妻子认为他是中年危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耗时三个星期不间歇的白天行走晚上朗诵来证明自己依然年轻,为什么不能跟别人一样买架哈雷摩托车或者梳个马尾辫就能了事,何苦去吃那些没必要的苦头?但对西蒙来说,行走奔宁山道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精神上的挑战。

西蒙没有理会家人朋友的疑虑。与其坐在家里担心这担心那,不如推开门,出发。走在路上,才能够真正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西蒙徒步奔宁山道有时有朋友陪伴,有时有家人同行,也有不认识的网友约好陪他走一段,大家一起翻山越岭,但很多时候只有他自己,偶尔还有路边的一条狗。有些路段如哈德良长城很著名,游人众多,有些山路远在深山,渺无人烟;有时候山路很好走,风光旖旎,有时候大雨滂沱,泥泞难走,无处避身,有时候山雾迷茫,看不见来路望不见回程,迷失方向。他会遗失宝贵的登山杖,也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每天晚上他在陌生人家里投宿,接受陌生人的热心安排,晚上他在事先安排好的朗诵会上朗诵诗歌,结束时用袜子接受听众的打赏。20天的行程,他一共给1158个听众朗诵了诗歌,共收入3086英镑。

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从来没有像在独自徒步旅行中那样充分思想、充分存在、充分生活、充分体现自我。我静止不动时几乎不能思考。”在自然中漫步,才能散发出诗人的思绪,自由的联想,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复苏自然的人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了旅程中所思所想,字里行间的自嘲增加了本书的幽默感。在距离完成全程只有容易的几步路程时,诗人选择转身离开,没有完成全程,因为冲过终点,完成使命,荣归故里并非他的目的。在山雨里诅咒,在浓雾里迷失,在骄阳下暴晒,在森林里迷路,在沼泽里挣扎,在空无一人的山野里叹息,在陡峭的山峰上彷徨,经过尴尬、害怕、裸露、孤独和疲倦,浑身疲惫臭气熏天,最终坚硬的山道磨练了他的脚板,也磨砺了他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