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坚持“两创”精神 创造新时代文艺辉煌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路侃  2017年11月06日12:17

初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的报告,最突出的感受,是报告提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而科学的政治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和文艺要更加繁荣的历史使命、责任与担当。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中国道路的新发展做出根本保障。

报告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发展内容上清晰说明了新时代的基本标志,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这一重要论断充满了发展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充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又充满建设精神的结论。其中矛盾双方的内容都不同于过去。“美好生活需要”不同于过去主要矛盾中的“物质文化需求” ,体现了人民更全面、更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包含了美丽环境、民主法治,包含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美好”一词本身就蕴含了一种艺术的、人文的精神,因而“美好生活需要”也自然包含了文化艺术生活需要。主要矛盾的另一方“发展” ,也不同于过去主要矛盾中的“社会生产力” ,是指一种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五位一体的发展,文艺在其中也必须发挥独特的精神作用。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也不仅是经济生产,同时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也包括文艺发展的问题。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显然也是一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人们对更好的文艺精品佳作充满期待。

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发展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目标、道路和人类视野,让我们感到一种中国共产党人的开阔胸怀,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包含了文化和文艺发展提高的不可或缺,感受到“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新时代需要文艺给人们更高更丰富的精神温暖和鼓舞,文艺也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围绕新时代的发展,报告全面提出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和具体任务。这些既是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坚强保障,也为文艺在新起点上更高层次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比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完全一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的“坚持和发展” ,也正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文艺在传承与变革中前进的写照。在具体层面,一些新提法对文艺发展也很有启发。比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报告首次提出保护人民的“人格权” ,将它与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置于同样保护的位置,突出表现了党对人民精神权益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品质提升和社会治理的进步。这不仅对构建良好社会风尚与人际关系具有治本的意义,而且将影响与提升整个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创造力和幸福观,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党与人民利益密切联系并不断发展的主张,为文艺创作加强反映现实,既满腔热情地讴歌英雄,也勇于理直气壮地鞭挞丑恶,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文化保障。

新时代的中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仍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继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新时代宏伟蓝图为文艺的更大繁荣、攀登高峰,创造了极好机遇。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指导方针。

报告提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为”“双百”“两创”的并列提出,首先见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现在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显示出新时代党的文艺工作指导方针的坚持、发展和深化,体现了知与行、精神与实践的完整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党的文艺方针新的丰富发展。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的是创造、创新,首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征,即坚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与文艺贯穿的主潮和流向,始终是繁荣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明确概括了文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两创”则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具体发展,是对新时代文艺繁荣的具体要求和更高要求。这和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邓小平讲“文艺的路子要走得更宽” ,精神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强调文艺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发展。“二为”和“双百”为文艺的普遍繁荣奠定了长期的坚实基础和文艺的正确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则是新时代文艺更高层次的发展,强调的是文艺生产力要不断发展,突出体现为创造、创新,最终体现为艺术成就的实现。“二为”“双百”“两创”联系起来系统提出,实现了方向与实践的统一,成为更完整、更有效的指导思想。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文艺的方向性最终体现为生产力,体现为丰富的优秀作品,既要坚持正确方向,也要始终以创作优秀作品为中心。文艺的思想性等意识形态内容必须和生动感人的形象性、审美性,以至经典性,最大地完美结合,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和艺术性必须完美统一为审美形象,为人民和世界呈现的是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 。创造、创新、转化、发展,这些关键词的核心反映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不懈追求,反映了蕴含在广大文艺家和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力,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要求。转化、创新的基础,首先在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信心,同时又保持世界文化的视野、发展的眼光,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用变革和创新推进民族文化的进步。转化、创新的全部目的应该是为了实现自身文化的更加贴近人心,更有感染力、凝聚力。对于外来文化同样需要转化、创新地吸收,同样是为了增强我们自身文化的力量。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文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立场,包含了开放吸收的内涵。报告指出,“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创新精神本来就是文艺创作的始终要求,是文艺生命活力与发展的动力。近年中国电影表现出现实性、现代性与民族化密切结合,新型技术媒介与人物深度、人文精神充分结合,娱乐类型与艺术形式多样融合,中外艺术家相互吸收联合创作的趋势,产生了一些口碑与市场俱佳的好作品,其中都体现了活跃的创新与丰富的文化吸收。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求文艺家要不断解放思想,创作环境也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保持面向世界的开放吸收和中国化。创新的一个鲜明的表现就是开放中的吸收,使创作的艺术、思想、文化含量更高,有更多新的艺术价值。谭盾的音乐创作一直坚持中国文化与西方交响乐的结合,不断用新的艺术表现反映新的中国形象。新时代的文艺创新特别需要对中国精神、中国人物、中国形象更具有审美性和心灵震撼的表现。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艺在新时代攀登高峰提供了宽阔路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塑造新时代艺术英雄,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质的文艺需求,是新时代文艺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也是创作亟须提高的方面。坚持“两创” ,有助于帮助文艺开拓更宽广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文艺创作要提高,面临着题材内容要更丰富,人的表现要更深入,英雄塑造要更有艺术性,审美形式要更新颖的课题,都需要坚持贯彻“两创” 。“两创”对于创作的直接意义一方面是将感性生活、文化资源实现艺术化,从大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人类文化中进行艺术发掘,不断进行艺术创造;更重要是对理性精神、价值观的艺术转化。这是更高层次的转化,是决定艺术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转化,也就是符合艺术规律的转化。英雄模范题材影视剧要更吸引人,正面价值作品要更生动,都存在对生活素材和精神思想的艺术转化要更充分更丰富的问题。新映电影《十八洞村》就是将民族文化、重大工作做艺术的创造性转化的出色作品,贯穿了从鲜活生活与独特人物中表现民族与社会现实,实现了艺术感染与精神传播的完美融合。对文艺而言,创造性转化的实质是要按照艺术规律和美的形式创作,创新性发展是要更加提高新时代艺术的感染力、影响力。

党的好政策是文艺繁荣的根本保障。“二为”“双百”提出时,极大地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二为”“双百”同时提出,更加符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实际和文艺规律,为文艺繁荣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思想保障,有助于更多优秀人才、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在“二为”“双百”“两创”的精神鼓舞下,必将出现一个新时代的文艺辉煌。

(作者为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