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何建明《那山,那水》:敏锐感知“中国时代”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木弓  2017年10月22日13:39

作家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刊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9期)从浙江安吉一座叫余村的小山村入手,讲述了农民们以壮士断腕之气概、告别传统生产方式、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故事。余村人按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指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得到了“金山银山”,创造了自己美好的新生活,为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鲜活经验。作品形象地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精神风貌,让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执政理念思想与当代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之间的高度融合与深刻联系,并强烈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与思想光芒;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广阔的前景,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的现实。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从国家利益、时代前沿的思想高度上提炼主题。而《那山、那水》虽然写的是小山村,大竹海、农家乐,生态人,但作家思想丰厚,眼界宽广,格局宏大,发现独到,从而使主题的思想制高点具有引领作用。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全面、生动和形象地记录了在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一场新的历史性巨变,这变化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它既让农民们的家园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现代化,同时又让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精神观念获得了再一次的根本性解放,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文明所带来的空前的幸福感。

作家的笔常是细腻和透心的。《那山,那水》的作者通过对余村的采访了解到,十几年前,这里曾以开矿,出卖资源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虽然老百姓手里有几个钱,看上去是发家致富了,但森林没有了,山头光秃了,河水污染了,空气也污浊了,人的身体也坏了,幸福指数大大降低了,各种大病怪病也多了起来了,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居住了。深受其害的农民们开始思考,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致富,到底合算不合算。干部也在思考,这种发展模式是不是可持续的,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永久的福祉,是不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的。然而,经过多年探索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发展模式,现在不行了,可是新的模式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当地干部群众都陷入困惑之中。这个时候,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答惑解疑,响亮明确地回答当地干部群众的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话语通俗易懂,道理却深刻到位,形象地讲请楚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说到老百姓心里去了,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拥护。在习近平思想的指引下,安吉和余村的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此,余村以及安吉的经济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不断推进,习总书记在余村说的话,成了至理名言,成了全国人民的共识。而小小的余村,也由此扬名。这个故事,有力推动着作品主题的形成。

报告文学《那山、那水》就是在深入学习、理解“两山理论”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哲学辩证关系,敏感到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划时代意义。作品开篇就把习总书记在余村说的这句话与毛主席在茨坪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邓小平支持小岗村群众分田到户的壮举放到一起来表述,理出了一条引人思考的思想线索,加深了我们对“两山论”里程碑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本质内涵。这是作家的独到发现,也是本部作品可以载入文学历史和国家历史的标志性意义。我们知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我们党的领袖人物总是会从人民群众改变历史创造奇迹的伟大力量中,提炼出一些精辟简洁的思想和论断,像明灯一样,突然照亮前进的道路。毛主席是这样,邓小平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这样。习总书记在余村提出“两山论”是他长期思考中国发展道路中的矛盾冲突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对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深思熟虑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所以,一经提出,就准确地抓住时代的主要矛盾,就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与人民产生了强烈共鸣,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并且转化为今天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强大动力。

这强音和强力也入注了报告文学《那山,那水》的主题思想里,引导着作家向我们展开了安吉以及余村人民开创自己历史的美好场景。作品发现了远古水源充沛、森林茂密的生态状况、描写了生态农场、乡村旅游、农家乐,生态人、安吉白茶、安吉竹海开发等绿色经济建设生动感人的细节,组合成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深入报告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的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绿色发展的现实,报告了农民在新的改革历史进程中的实惠感、获得感、幸福感。有意思的是,作品突出了安吉的绿水青山与大上海的黄浦江的源流关系,一下子把一座小山村与中国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历史命运串联在一起,深化了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理解,深化了我们对“两山”理论的认识理解。作品的思想格局由此更开阔,主题由此得到升华。

何建明是一个出思想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对生活有自己的发现,都会在思考中找到思想的闪光点,很多时候他的作品思想总能占据在时代前进征程中的制高点上。例如,在描写利比亚大撤退的国家行动的《国家》中,就提出了“国家叙述”的概念,从而打开了报告文学塑造国家形象的巨大空间。而在《那山、那水》里,作家则是在描写小山村人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历史进程中,传递出一个新时代的信息,发现一个新的时代的孕育。这个新的时代,作家把它命名为“中国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精辟的论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人类开辟了农耕时代,创造了农耕文明。开辟了工业时代,创造了工业文明。发展到现在,工业时代的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冲突,越来越畸型,人类的前途命运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工业时代的文明也面临崩溃。这种风险和危机,逼迫着人类去寻找新的出路,寻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重新获得和谐关系的出路,并由此创造和建立新的文明关系。这种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梭罗在他那本著名的散文集《瓦尔登湖》里就生动描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主张一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低碳简约的生活。而今天的生态文明,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人类共同命运的选择。习总书记的论断高度概括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放到一起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中国思想”,为“中国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

看上去,这个“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概念共识度很高,但实际上,一旦进入经济发展的层面,各国差距非常大。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发展多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今天他们蓝天白云的生态,则是把污染破坏环境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为代价。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高速发展,也走发达国家的老路,结果环境的危机不断加深,最终成了发达国家的垃圾场,经济发展受阻畸型,人民生活贫困艰难。中国的发展不能用这样的方式。中国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那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中国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探索开创了一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正确发展道路,积累了足以让世界嘱目的中国经验。今天的余村和安吉人民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也足于证明了习近平“两山理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历史推动力。当今世界,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实都面临着发展中的新问题。中国正在把自己的经验与世界分享,并由此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帮助和推动世界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树立自己形象,发挥世界影响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告文学《那山,那水》提出的“中国时代”概念,是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和世界意义的,更有深刻的思想与文化份量。可谓恰逢其时。

我们的确正在进入一个“中国时代”。这个“中国时代”,就是在习近平执政思想与理念引领下的中国走向更加强盛的伟大时代。去投身这个时代、发现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是当代作家的一项新任务、新使命。《那山,那水》就是这样一部“中国时代”的开篇之作,它的意义既是文学的,又超越了文学,是当今世界的一曲“中国强音”。这一点,值得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