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她唤醒了沉睡的世界 《性政治》作者凯特·米利特去世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康慨  2017年09月18日13:13

凯特·米利特(1934-2017)

大人物

男演员去年的休妻宣言和男程序员上周的自杀悲剧,在社交媒体上两次掀起了厌女症的狂潮。讨伐潘金莲的声浪与三千年前赫西俄德对潘多拉的描绘如出一辙:她“具有婊子的心绪和偷窃的本性”,充满了“使身体枯竭的残酷欲望”“满口谎言和花言巧语,以及欺诈的灵魂”,她是宙斯派来“毁灭男人”的诱饵。

刚刚不幸去世的凯特·米利特(KateMillett)对这一切早有洞见。她用“性政治”来定义男人对女人的统治格局:“凭借天生的权力进行统治的群体正在迅速消失,但是,一群人按天生的权力统治另一群人的古老而普遍的格局仍然存在,即盛行于性别领域的那种格局……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基本上未被人们检验过的甚至常常被否认的(然而已制度化的)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利统治女人。一种最巧妙的‘内部殖民’在这种体制中得以实现,而且它往往比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更为坚固,比阶级的壁垒更为严酷,更为普遍,当然也更为持久。”(宋文伟译文)

在米利特看来:

性政治通过两性的“交往”获得对气质、角色、地位这些男权制的基本手段的认同。说到地位,对男性优越这一偏见的普遍赞同保证了男尊女卑的合理性。第一个因素气质涉及到按照固定的性类别(“男性”和“女性”)界线划定的个性。这些个性的依据是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的需要和价值观,是其成员根据自身的长处以及可轻而易举地在从属身上获得的东西规定的。男子的个性是积极进取、智慧、力量和功效,女子的个性是顺从、无知、“贞操”和无能。(宋文伟译文)

《性政治》(SexualPolitics)出版于1970年,颇受西蒙娜·德·波伏瓦1949年的名作《第二性》的影响,着重分析DH·劳伦斯、亨利·米勒、让·热内,特别是诺曼·梅勒——“梅勒将性的反革命的意识引到了一个充满焦虑、一触即发的开战边缘”——的小说,借以批判“反动的性道德观”和流行的阴茎妒忌论,又寄希望于长期受压迫的美国妇女提高觉悟,不仅要勇于改变性地位,更要走妇女解放与民权运动相结合的道路,团结广大黑人、穷人和青年,互相激励,共同壮大,将方兴未艾的第二波性革命推向深入,以求推翻性的等级制度,最终实现消灭一切压迫、创造人与人真正平等的无阶级社会的梦想。

但《性政治》绝非宣传册,米利特的聪慧和深刻在书中随处可见。她对梅勒——此人一向自诩为“猎人、斗士、操汉(信奉‘操就是征服’的职业色狼)”——的揭露不仅鞭辟入里,而且时常令人捧腹。作为反击,梅勒1971年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了长篇雄文《性的囚徒》(ThePrisonerofSex)。

女权主义作家、艺术家、教育家和行动分子凯瑟琳(凯特)·米利特1934年9月14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197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嫁吉村文男,后娶索菲·基尔,今年9月6日访法途中因心脏病在巴黎去世,仅差八天便可享寿八十三岁。

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中的另一位领军人物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Steinem)上周在面簿上向米利特致敬:“如安德烈娅·德沃金(AndreaDworkin)所言,‘世界本在沉睡,但凯特·米利特唤醒了它。’《性政治》——以及凯特的所有作品——必将让我们保持清醒。”

钟良明译《性的政治》和宋文伟译《性政治》分别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99年与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