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观察|实体书店让城市可阅读,更可漫步、休憩

来源:澎湃新闻 | 李勤余  2017年07月26日21:34

书店是酷热夏日避暑好去处,更是上海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澎湃新闻25日的一则报道,让读者在暑天倍感清凉。

小时候,逛书店是一件顶顶开心的事情。不光是因为书店里头有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的图书,还因为里面冬暖夏凉。在低头族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对小朋友来说,躲在书店里看书可说是消夏避暑的最实惠选择了。

后来,书店突然变了样。书架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教科书与教辅书。它们在书店门口堆积如山、严阵以待,气势逼人地矗立在我面前,而我能做的,就是乖乖地交钱,将它们领回家。反正,逛书店的乐趣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后来,书店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打开网页,轻点两下鼠标,坐等快递上门即可,谁还愿意在逛书店上浪费时间呢?一时间,实体书店纷纷陷入困境,人们都说书店快退出历史舞台了。

可这一切,终究没有发生。

如今,位于福州路的上海书城,高挑明亮,内外通透的大厅,冷暖交融的灯光,错落有致的书架,让人过目难忘;松江泰晤士小镇上的“最美书店”钟书阁,献给读者一个休闲、阅读、交友、探索、文化交流等带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文化平台;在上海青浦的水乡古镇——朱家角,悄然冒出一家文艺气质的小书店,名唤“角里”,这家小小的书店只售卖一种图书,定期更换种类;以“女性家庭书坊”为核心元素的大众书局正大乐城店,书店入口设置“致伟大的女性”展区,这边风景独好……

在上海,实体书店不仅没有衰退,甚至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让我们不禁问:为什么?

一种最简单的解释大概是,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实体书店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顶层设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优秀实体书店给予财政扶持。可我们都明白,要是没有读者和市民买账,政策扶持不过是杯水车薪。

比方说,在这个40度的高温天,给我一个冒着被晒成人干的危险也要去实体书店的理由先?还真有。“和朋友约在这里见面,可以坐着看看书、听听讲座,感觉不错。”这是我在实体书店里听到最多的声音。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日,购买图书早已不是实体书店的最大吸引力。这点我们懂,实体书店也懂。

书,让我们与人类智慧对话。可要是我不能和别人对话,那该有多孤独。起步于成都的品牌书店“言几又”,已在上海拥有5家分店。它请来了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为读者讲电影故事、请建筑师青山周平分享如何打造梦想中的家、请流沙河讲解《诗经》。于是,在实体书店里,人再也不是单纯陌生的影子,而是一段别致的故事和视角。这种温暖,恐怕是刚硬机械的在线书店所不能给的。尽管,它的折扣还是那么诱人。

“我一直反对把文化作为商品来流通。”一家独立书店经营者说道,“多选择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这才是经营书店最好的方式。”拥有这种文化情怀,实体书店才能滋养城市的心灵,让我们在生活之外眺望诗与远方。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是上海的城市建设目标。而书店既可阅读,又可漫步、休憩,在冬天给我们一点温暖,在夏天给我们一片清凉。

愿上海的实体书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