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旅日作家莫邦富:日本人拒绝看世界

来源:新华网 | 郭丹  2017年07月21日07:11

知名旅日作家莫邦富先生的中文作品《鲷与羊》近日出版,记者采访了莫邦富先生,听他谈谈中日文化交流当中的现象及原因。

新华网:从您30余年的旅日经历来看,您认为现在的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整体认识如何?30年来,这种认知是否有变化?原因是什么?

莫邦富:回顾31年的旅日经历,我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整体认识实际上是有变化的。比如20多年前,我在日本看到一本描写“北京大白菜”的书。通过冬储大白菜这一现象,讲述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并由此展开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我当时感到非常震惊,日本人可以说是“拿着放大镜在看中国”,这种以小见大、深入剖析的能力令人佩服。

但20年后,我发现变了。有一次我带一群好友到日本街头的一家旅行社门口看旅游项目推介画册。介绍画册可谓琳琅满目,但唯独没有中国大陆的信息,有关中国大陆的旅行项目宣传册一个也没有。而且这样的店还不止一家,几乎清一色的看不到中国信息。所以,如果说20年前的日本是拿放大镜来看中国的话,现在的日本对中国是“不想看”“抗拒看”。

起初我以为是中国经济总量赶超了日本,日本要有个心理上的适应期和缓冲期。但后来我发现,日本这种惧怕睁眼看强国的心理,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甚至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的年轻人好多根本就不想出国,也不敢出国!日本人现在最爱去的可能只有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那种被尊崇的优越感。

而另一个问题我认为更严重,即日本人的学习意愿大大衰退了。举个例子,我在日本的前18年,经常会被日本媒体追问“从外国人的角度客观看日本的话,您觉得日本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们甚至还会诱导我,有没有遇到什么歧视,有没有什么委屈。可现在变了,日本媒体再采访我,上来就会问“您觉得我们日本哪里好?”“您认为我们日本的优越之处在哪里?”根本不想听我对日本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了。而我在日本待了这么久之后,对日本的认识、理解也开始有深度、有广度了,可他们现在却再不问日本需要改进之处,而只找顺着他们话发言的人了。所以我感觉日本的学习意愿在衰退,很多时候那种盲目的自我满足感蒙蔽了许多日本人的双眼。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通讯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现在中日两国在信息摄取方面似乎产生了颠倒现象。中国人现在来日本的越来越多,开始关注日本动态、愿意深度挖掘日本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多。日本开始成为被中国摆在桌面上细致研究的国家。

莫邦富在北京与书友及粉丝见面 新华网记者 郭丹 摄

新华网:随着中日两国经贸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信息传播到日本去,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展开对日投资业务。您能否对从文化角度谈谈对日传播以及赴日投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莫邦富:对外投资当中,我认为,对对象国文化背景的理解其实至关重要。

譬如,我接待过很多中国来日投资的朋友。来到日本就讲自己背景多厉害、资金多雄厚……可是一些日本企业对此并不理睬。一家日本渔业公司老板说过一句话“要和我合作,或要参股我的公司,你应该先从买我一条鱼开始做生意。”

因此,对外投资、企业间的收购、并购,是不是单纯的资金合并,实际也是文化背景的结合,更是员工队伍的整编。要把外国企业的员工变成你的部下,让他们为你出力、打仗,真的不是一桩易事。

近日我在中国国内出版了一本《鲷与羊》,旨在通过一些中日词汇上的差异讲述中日文化中的差异。我想这不仅会增加赴日投资商务人士们谈判桌上的谈资,也期待能成为理解日本文化及日本人思维方式的重要参考资料。

另一方面,我认为,能否成功收购外国企业,收购方企业领导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企业法人要时刻牢记,你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魅力,更是一个国家的魅力。当遇到公司内部的文化冲突的时候,有时候不是靠行政命令,更多的时候也许是靠领导博大的胸怀感动下属。从小的地方努力,从细节入手,也许会使收购后的企业整合得更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