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黄河”合唱声声,送别“好老爹” 女儿透露严良堃遗愿:骨灰撒长江,不要占祖国一分土地

来源: 北京日报 | 韩轩  2017年06月27日08:47

方非摄

没有挽联,却有“风在吼,马在叫”的歌声;一句“沉痛悼念严良堃先生”,满载着亲朋好友的怀念与敬仰。昨天上午,94岁指挥家严良堃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艺术家、音乐爱好者,以及严良堃先生的亲朋好友,在《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声中,送严老最后一程。按照严老的遗愿,他的骨灰将撒入滚滚长江,与他夫人的骨灰一同入海,延续生前浪漫约定。

告别仪式9时正式开始,不过在此之前一个小时,指挥家杨鸿年、邵恩、谭利华,歌唱家刘秉义、王宏伟等艺术家便已纷纷到达礼堂。这里安静肃穆,秩序井然。“亲亲的外公一路走好。”严良堃外孙们敬奉的挽联映入眼帘。躺在洁白花丛中的严老仿佛听到了儿孙的话语,平静而安详。顺着鲜花的方向,走到他面容含笑的遗像前,一架花圈上,严老儿女的挽联这样写着:“九天乐起,知音相聚。老爸走好,天堂再见。”

九旬高龄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面容异常悲戚,哽咽着走入大厅。看着她的面容,所有人都不会忘记,就在两年前的8月,严良堃与郭淑珍复排《黄河大合唱》的情景:这两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80岁的老人,带着150人的合唱团和200人的交响乐团一起登台国家大剧院。他们,一位不顾装有五个支架的心脏,刚劲地挥动指挥棒;另一位精神矍铄,嘹亮地歌唱着:“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

“严老的去世是我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也一早就来到现场,他一脸凝重地说,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年轻的严良堃在武汉街头推广《黄河大合唱》,用一次次抗战歌咏活动,鼓舞着国人士气,“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前为中央乐团合唱团)创办人之一,不仅改编确立了《黄河大合唱》的最终通行版,还首演了历史上第一个中文版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正是这位为中国交响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却从不贪恋名利。“他生前跟我们说,身后事要一切从简,不办遗体告别,不做追悼会,不做任何纪念活动。”在二女儿张援(从母亲姓)口中,严良堃一直是她的“好老爹”。“好老爹”生前总说,他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是人民大众养育了他,老一辈革命家和艺术家培养了他。“他特别不愿意人们用眼泪跟他告别,他也不愿意,让这么多的老朋友,在这么热的天来见他。”张援眼中噙着泪水,“这次告别活动,可能是我的好老爹对我的最后一次批评。”

本来,张援姐妹决定不办告别仪式,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领导的一句话说服了她们:“严良堃严老头的亲人,不止你们三个,我们全团这些新老同志,都是他的亲人。我们作为亲人,想和你们一块儿,送一送他。”张援说:“听了这话,我不能再回绝,我不得不对不起父亲,办一场告别仪式。”说着,她再一次郑重鞠躬,对来到现场的人表示感谢。

不,严老一定不会怪罪这些儿孙,因为来到现场送别他的,都是亲人。“好老爹有个遗愿,离开之后,他的骨灰不要占祖国一分土地,而是撒到长江,那里是他出生的地方。”张援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克制着自己的悲伤情绪,道出一段浪漫的过往,“多年前在我母亲去世时,他们就约定,母亲的骨灰撒入家乡的湘江,等父亲去世时,他的骨灰再撒入长江。”长江水奔流而去,会在九江口与湘江汇合——那里,正是当年严老和夫人定情的地方,“他们一早就约定好了,母亲会在那里等着他,他们一定会携着手,走向大海。”

10时左右,告别仪式正式结束,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严老遗体被送上灵车。灵车启动,缓缓驶离,眼看着就要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突然,灵堂前响起了微弱的歌声。严老生前的弟子们,捧着老人家和蔼含笑的遗像,站在烈日下,轻轻地唱起来。他们的音色哽咽着、颤抖着,身体始终朝向严老远去的方向,含泪唱完,说出一句万般不舍的祝愿: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