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孩子的童话

来源:杨晓敏自述微信公众号 | 杨晓敏  2017年06月21日08:50

杨晓敏,河南省获嘉县人,生于1956年11月。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曾在西藏高原服役14年。曾任《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20余年,编刊千余期、著述七部、编纂图书四百余卷。

我在边防团采访,几次遇到军务股杨参谋。都是河南人,塞外闻乡音,分外亲切。

5月份那次他邀我去他屋里坐,见到他正在探亲的妻子小王和女儿。小王招呼过后,便借微弱的烛光埋头织毛线。孩子不满四岁,名字叫杨杨,她胖乎乎的脸上,呈现出充分体现雪山紫外线辐射特征的“高原红”。我比杨参谋大一岁,按乡俗,他让杨杨叫我大伯。

暗淡的光线下,我总觉得杨杨的动作不太机敏,缺少孩童天真活泼的灵性。她跑来喊我“大伯”时,我甚至认定她的目光有些“迂”。她从我身旁跑到里屋。

伴随一阵咯咯的叫声,杨杨抱出一只大红公鸡,在阴影里玩耍起来。孩子幼小的心灵应该憧憬什么,我不得而知。她的小嘴巴呢喃着,一会儿把公鸡抱在怀里像搂个娃娃,一会儿放在胯下学骑马,竟也旁若无人,专心致志。

杨参谋有些伤感地说:“她娘儿俩来边防探亲,真委屈她们了。杨杨刚来时候根本不习惯,整天闹着要回去找奶奶。边防的情况你都看见了,总不能让孩子天天去看团部后面的那棵黑柳吧!儿童正是在玩耍中长见识的时期,我们这些边防兵能给她提供些什么呢?偶尔看上一场电影,孩子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半夜睡不着觉。过节时,我从牧民家里买来两只鸡,准备宰了吃。谁知才杀一只,杨杨看见了,又哭又闹地从我手中夺去另一只,搂住不放。也许是公鸡感谢杨杨的救命之恩吧,从此孩子笑,公鸡叫,家里才添了些欢乐气氛。平时除了她妈妈教她几个字外,就自己抱着鸡玩。”

小王抬起头来,我看见一双泪眼。

10月份我在边防又看到小杨杨。这次我顺便带去几个苹果,她和我亲近多了。

“你叫啥名字?”我有意逗她玩。

“杨杨。”她把大公鸡放跑,边说边用铅笔把名字写在纸上。她偏过头悄悄地对我耳语:“大伯,我能认一百多个字,是妈妈教的。”

和我原来想象的正相反,她是很聪明的。

“你愿意回家吗?”

“可想啦。奶奶常给我买很多能吹的大气球,还买冰糕吃。”

孩子的生活里,又多了两个小伙伴。杨参谋不知从哪里又弄来一只小猫,一条小狗,它们加入大公鸡的行列,与小主人形影不离。

我采访结束返回拉萨那天,赶巧杨参谋的假期批下来,一家人搭上了我乘坐的北京吉普。上车时,夫妻俩连哄带骗,才没让孩子把小鸡小狗小猫一块儿带走。路途太遥远了,带上小动物实在太不方便。一路上,小杨杨左顾右盼,透过玻璃尽兴地审视着高原特有的原始环境。过渡船,翻雪山,越草原,我们始终听到她自言自语的童音在呢喃。

车到日喀则,正值秋风送爽、落叶飒飒的季节。小车刚停在招待所院内,小杨杨便惊喜地跳出来,歪斜地扑到一排大杨树下,弯下身子,用小手呼呼啦啦地拨弄起金黄的落叶来。神情是那样幸福,动作是那样深切,完全进入了久违的属于孩子的童话世界,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夕阳的金翅膀透过树林,一环环彩蝶般的光辉斑驳陆离,缭绕在孩子身上,洒在她弯着腰用小手轻扬的金色叶片上,构成一幅至纯至美的和谐画面。

我们怎么也喊不应她。

突然,小王哇一声哭了,捂着脸跑向车内。

我们几个男人都猛地怔住了,顿时觉得眼睛酸得厉害。

《我的喜马拉雅》之《孩子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