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原创>>小说>>黄柏河情话

黄柏河情话

第二章   黄柏河掌故

2017年04月25日12: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迟晓

吃过饭,杨主任就带着这一群人向黄柏河驻地出发。他们一个个都背上背包,提着网兜,紧跟在杨主任的身后,攀着灌木,一步一步地沿着羊肠小道,艰难地往前走。一边走,杨主任一边讲述这条山沟沟里的传说典故:

他说现在走的这条山沟,名叫回马沟,当年的关云长败走麦城后逃到这里,就是在这条山沟里,被陆逊他们用绊马索,绊倒了他的赤兔马,才把他捉住的。

在前面的一个半山坡上,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那就是当年陆逊他们系绊马索的,后人叫它绊马石。

他讲的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有一个妇女,就在这个山沟沟里砍柴,突然,一只大青猴来到她跟前,二话不说,忽地一下就把她背走了。大青猴把她背进一个山洞里,洞口每天都有小青猴把守,不让这妇女出来。一年后,这妇女在这个山洞里生下了一个人不像人,猴不像猴的小东西,大青猴高兴得不得了,带着这一群猴乐了几天,可能是乐累了,一个个都睡死了样,这个妇女才趁机从山洞里爬出来。

这些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那就是杨主任用这些故事,来为这群年青人提神,消除他们的疲劳是真的。

这些小伙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走过这样的山路,一个个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一群人跟在杨主任的后面,一边学着杨主任往前攀,一边在心里犯嘀咕,这样的山路,人空着手走都很艰难,那要是挑着担子该怎么走呢?

杨主任似乎猜到了这群人的心思,他说这里不兴挑担子,只兴用背篓背。他指了指自己背上的背篓说,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一边比划着,一边告诉张志辉他们,说要是背累了,就站下来,用这样的棍棍放在屁股后面,把背篓撑起来,站着歇会儿脚,然后再走。

小伙子们这才明白,难怪杨主任背上背着竹背篓,手里拎着木棍,原来是这么回事。

杨主任接着话题往下讲,他说他们这里卖肉猪都是用背篓背出去的,包括死了的人,都是装在棺材里后,和棺材一起背上山去埋的。

大伙听杨主任介绍后,感到这简直不可思议,哇--的一声,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几个小时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一条河边,河床约百来米宽,河的上游搭着一座浮桥。杨主任指着河面告诉身旁的这一行人,说这就是黄柏河。对面那个崖壁与小溪的汇合处,名叫断崖口,并且告诉他们,说那里也是你们将来的工地。

黄柏河的东支源头在宜昌县(后改为夷陵区)樟村坪乡的黑良山,全长一百多公里;西支的源头在宜昌县的武郎寨,全长将近一百公里。东西两条支流在宜昌县黄花场附近汇合成干流,约三、四十公里长,经宜昌县的小溪塔注入长江。

从苟家垭到这里,大概有十多公里的路程。从浮桥过去后,再往左拐弯,顺着河西边的小路,往前走到那条山沟沟里,那就是一条小溪,在那里右转弯,沿着小溪再往上,走一两里路,跨过小溪,那里有一户人家,那就是张志辉他们一行人暂时落脚的地方。

杨主任扫视了一眼张志辉、林大道,以及身边的这一群人,用手指着顺着山坡往山脚下伸去的小道,告诉他们就从这个斜坡下去,过了这个冲,上去有好几户人家,最边上的两户人家,就是你们的团部、营部的所在地。从那里到对面那条小溪口与黄柏河交汇的上面一点点,是一个浅滩,平时水只齐膝盖深,当地人到苟家垭赶集都是从这里涉水过河,他说现在水太凉,还不能趟水过河。

杨主任用手指顺着黄柏河指指划划,从东岸一直指到西岸,再到山沟沟里看不见的地方。

这些小伙子们一边看,一边发出感叹:这黄柏河真美!

的确是这样,放眼一看,这黄柏河两边的山,崖壁就像刀削一样,齐刷刷地立着,因长年累月地风吹日晒,崖壁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山上密密麻麻的松树、柏树、栗子树、枇杷树等等,好多好多,一片墨绿色中夹杂着红色、桔黄色、粉红色等等五颜六色的野花,这青翠的山、碧绿的树、彩色的花,一齐倒影在黄柏河波光粼粼的水里,组成了一幅鲜活的、有极强的生命力的山水画,让人看不够,也爱不够。这里空气清新,花香扑鼻而来。一群人站在黄柏河边,个个都在尽情地享受着、陶醉着,就像是有一个妙龄少女躺在了自己的怀抱里,是那样地温柔,那样地舒服,再也舍不得往前走了!

享受归享受,陶醉归陶醉,但终究这里还不是住地,一群人在杨主任的催促下,一阵紧走快赶,终于来到了住地。杨主任将几个连干部分别介绍给房东,彼此互相作了介绍。

这家房东夫妇看上去四十多岁,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已成家另立了门户,女儿十六、七岁,正是花季,大概是家里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人,有点害羞吧,她见过这一群人之后,便躲到自己房里去了。

寒喧了一阵,天已暗下来了。

杨主任的家离这里还有十来里路,还要翻好几座山,他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已不可能了,但他却坚持要走。

工程员刘海对杨主任说,你今天不走了,我还要请你明天带我们做几件事:一是我们的工棚搭在哪里好,你对这山里的情况熟悉,请你帮助选一个地方;二是搭工棚的木料在哪里砍伐,你得领着我们去看一看。

其它几个连干部,还有房东都一再挽留,杨主任也觉得大家说得在理,犹豫了会,终于答应留下来。

于是,炊事员忙着烧饭,其它人都趁天还没黑定,赶紧弄草开地铺。

吃过晚饭,大家围着杨主任一圈儿在地铺上坐着,听他讲当地的风土人情。

杨主任很健谈,他首先介绍柳林大队的情况,他说的那一些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大队虽然人户不多,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但地盘大。他若要把整个大队跑一遍,得用半个月的时间,而且是天晚了,他就就地借宿社员家。

他说在这儿,红薯、土豆基本上算是主要农作物,是人们的主食,水稻种植面积仅占四分之一的样子。所以,他在每户社员家里都放有红薯、土豆等食物,可以走到哪吃到哪,全大队的男女老少都认得他,他也是在每个社员家都吃过饭。

在这儿,除了十七、八岁的姑娘外,其它成了家的男人、女人以及小孩子,一旦要出门,就在火炉子里拿几个烤熟的红薯,或者是土豆揣在胸口窝里。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在腰里系一根绳子,就是为了不让揣在胸口窝里的东西掉下来。中午饿了,从胸口窝里拿出来就着吃。十七、八岁的姑娘不这样,她们一是因为爱美,嫌在腰里系一根绳子怪难看的;二是因为姑娘娃一般不出太远的门,顶多半天时间,就要回到家里来的。

杨主任很自信地说,别看这儿穷,可以说这黄柏河的山,是你们在画上找不到的;黄柏河的水,是你们从来没有喝过的,它喝在口里,是清甜清甜的,远的不说,至少在我们整个宜昌范围内是屈指可数的。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新鲜,一年四季有花香;还有成群成群的猴子在峭壁上、在树梢上耍把戏,让你免费观看;除此之外,这黄柏河里还有娃娃鱼哩!

杨主任越说越来劲,他挪动了一下身子,继续讲,他说,时下,象火柴、香烟、红糖、煤油等等什么的,购买时都凭供应票;但在黄柏河,虽然也说是计划供应,可是这些东西却没有人买。

他解释说,在这里,因为每家每户的火房屋(专门烤火的屋子)里常年不断火,不缺火种,所以火柴没人要;烟也不缺,这里的人,要么不抽烟,要抽就抽土烟,所以香烟也没人要;再说糖吧,这黄柏河两岸山上到处是山花,到处都有野蜂酿的蜜,那比什么糖都好;还有煤油,大家都是用松明子,一是比煤油亮,二是夜晚走路还可以用来防身。

他的一番吹嘘,还真把这几个年青人吹得心里痒痒的,有几个嗜烟者还流出了口水,还有一个甚至厚着脸皮,要杨主任给保媒,自己就留在这儿,做黄柏河的上门女婿算了。

说到上门女婿,杨主任顺便又讲到当地的风俗习惯,他说这些风俗习惯也跟一个穷字分不开。

他说在你们那里洗衣服兴用肥皂,在我们这山沟沟里,除了十七、八岁的姑娘娃讲究美,用火灰水洗衣服外,其他的如老人、小孩子换下的衣服,是不用洗的,都是用石块压在溪河的水里,就这么让水冲,待到要再换衣服时,就提前从溪水里捞出来,拧一下,有时甚至拧都不拧,铺在溪河岸边上,用石块压着晒干,然后再拿回家,晚上洗澡后换。

黄柏河的婚嫁习俗也很特别:这里的年轻姑娘,如果许了婆家,也就是订了亲之后,要是不怀上孩子,肚子不鼓起来,男方家是不会娶她的。

大家感到很新鲜,好奇地问那是为什么?

杨主任说,如果娶一个媳妇不能生娃娃,那将来家里的活谁干,老人们更怕的是绝后,担心无子女养老送终!

杨主任顿了顿,说还有更稀奇的,就是新接进门的媳妇,在三天回门时,还不能由新郎官陪着回去。她得由公公领着回娘家。公公领着儿媳妇回门,一个是公公代表男方家,向儿媳妇的爹妈及家人表示感谢,称自己家娶了个好媳妇;二是代表男方家向女方家表态:不管怎么样,不会怠慢儿媳妇。在返回婆家时,什么鞋篓子等东西全由公公拿着。若是路过某人家门口,即使天再晚,也不能说让他们在这过夜,谁要是说了,谁就要挨骂。这是这个地方的风俗。在这种场合下说要他们过夜,就是在说公公和媳妇不正派,乱伦,所以,大家都很忌讳这个事。

大家正听到兴头上,只听杨主任说,你们今天都走累了,早点睡觉吧,以后有的是机会给你们讲。

于是,大家脱衣睡下,一夜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