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启文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04月20日20:27

4月20日,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研讨会在京召开

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研讨会主席台

4月20日,陈启文最新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黄传会等出席研讨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相关同志与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也参加研讨。

据出版方湖南文艺出版社介绍,在《袁隆平的世界》里,有袁隆平“刚果布式的笑容”,有40℃高温下稻田的芬芳,有袁隆平青年时代刻骨铭心的初恋,有团队探索的艰辛和喜悦,有杂交水稻科学探索历程的第一次公开,有转基因疑云的辨析与厘清,但《袁隆平的世界》的叙述重点不在于讲述他有多苦多累的励志故事,而是把与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直接有关的科技问题尽可能清晰透彻地呈现出来,所有的叙述尽可能经得住科学检验和历史考验。

何建明说,《袁隆平的世界》生动、严谨、科学地论述了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科学探索之路,既是个人的史诗又是当代民族的史诗。

作者陈启文说,袁隆平的世界很大,大到享誉世界、跨越时空;他的世界又很小,其实就在稻田里,在一粒种子里,更在人心里。

在写《共和国粮食报告》时,他就曾采访过袁隆平,“我与袁隆平先生的所有渊源就是粮食,就是吃饭,每一个经历过饥饿或半饥饿的人,都会对他老人家怀有一份本能而朴素的感恩心理,在我心中,他是一个不世出的农业科学家。”

在写作《袁隆平的世界》时,随着采写的逐渐深入,陈启文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袁隆平人生不同阶段的历史遭逢、时代际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科学与精神世界,均无法从一个侧面予以揭示。所以,陈启文在《袁隆平的世界》中力求透过对袁隆平的人生经历、科学探索和心路历程,对中国百年历史、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科技强国梦做一次全景式的扫描,将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映照历史与现实,力图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以及中国粮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从不同的侧面呈现出来。袁隆平不止是“杂交水稻之父”,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漫长的一生和坎坷的科学探索之路,一直与中国现当代的历史进程结伴而行。

艰深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数据,从一开始就是陈启文采写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也想回避,想以文学的方式绕过去,只谈人生不谈科学。然而,随着采写的逐渐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不把科学问题搞清楚,又怎么能澄清真相、辨析真理呢?“陈启文认为,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存在科学的误解或一知半解的情况。所以,写一部以科学家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科学性是绝对不能回避的。为此,他只能下苦功夫钻研袁隆平等人的科学专著,跟随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专家去稻田观察、请教,努力把基本的科学原理搞清楚。之后,再以一种文学化的科学表达方式把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探索以及杂交水稻的发展阶段清晰而形象地展现出来。

《袁隆平的世界》从选题策划到今年4月面世,历时多年。

“这是我写得最为艰辛的一本书。”陈启文说。两年的时间里,陈启文一路追随袁隆平的身影,马坡岭、安江、雪峰山、北京、海南、安徽……《袁隆平的世界》责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龚湘海说,这次出版《袁隆平的世界》,出版社经过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犹豫,陈启文也是经过了8年多考虑来接受了这样的写作任务的,之所以这样反复犹豫,就是觉得写好袁隆平有几难。一是写袁隆平人生历程容易,写袁隆平心路历程难,第二个写袁隆平成就相对容易,要写袁隆平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很难,三是从大众科学作品当中认识袁隆平容易,而写难。

评论家认为,《袁隆平的世界》是一部深入参透一颗伟大头脑和心灵及神奇稻种的作品,是一部“突破性”的好作品。辛业芸评价说,我在袁院士身边已工作21年,读了《袁隆平的世界》后,觉得这真是一本真实、生动、深刻描述袁院士及其团队的报告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