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织梦江南——刘国钧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12月15日08:00

《织梦江南——刘国钧传》

作者:李筱纲

定价:45.00元

ISBN:978-7-5399-9412-3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时间:2016年9月

【内容简介】

他是举世公认的“财神爷”。他是矢志不渝的爱国者。他是悲喜交织的寻梦人。

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他引领了“机器革命”“土纱救国”,创造了纺织史上“罕见的奇迹”(马寅初语),被誉为“中国纺织大王”。

刘国钧(1887-1978),早年在常州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年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后摘取“中国纺织大王”的桂冠,他于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在江苏私营棉纺业中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1976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的贡献。其女刘璧如及女婿査济民为香港实业大亨。

本书作者李筱纲首次为著名民族企业家刘国钧立传,讲述刘国钧真实激荡的一生,展现了刘国钧一生创业救国的风采。

本书亮点

★“由贫致富,由经入商”、热诚报国的大商风范:刘国钧自幼家贫,少年时便独自闯荡江南,立志奋起。后逐渐成为江南纺织业巨头,多次赴日、赴美学习世界最先进技术,于战争年代屡创经济奇迹,在风雨飘摇中成为民族实业的翘楚。新中国建立后,刘国钧自香港毅然回国,报效国家,积极参政议政,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一生报国之志不改。

★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超前一百年的企业文化:1936年,是刘国钧创办的大成公司最辉煌的一年,大成的职工扩大到四千余人,直接惠及数千个家庭,间接受益者万余人。公司效益年年攀升,年年有盈利,岁岁发红包。不仅股东分红,职工也参与分红。那年代,没有多少人想考公务员,子女在大成就业就是最好选择。尤其在刘国钧的家乡生祠镇,人们竞相将子女送到大成公司,因为大成名气大、待遇高、风气正、前景好。许多经济学家纷纷研究“大成”现象,马寅初称大成公司六年间异军突起,力压群雄,实为中国工业成长“罕见的奇迹”。刘国钧拟定的企业口号是: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资等级化,华厂日厂化,出品日货化。

作者简介

李筱纲,作家,靖江市图书馆馆长。

传主履历

“问我平生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

刘国钧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州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年果断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8年间使大成企业由1个厂发展到4个厂,纱锭由1万枚发展到8万枚,资金由50万元发展到400万元,被当时经济学界誉为罕见的奇迹。他三渡日本,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结合工厂实践,提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资等级化、华厂革新化、出口优质化的口号,全面提高工厂管理素质。并率先在我国纺织界中试制成功灯芯绒、丝绒。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撰写了《扩充纱锭计划刍议》一书,认为抗战胜利后,可用15年时间将全国纱锭扩展到1500万枚,与世界纺织业争王座, 1950年毅然自港返常,在江苏省私营棉纺业中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出谋献策,提倡养兔,提出办厂要“生产增良,清洁卫生,废物利用,价廉物美”四要点。

目录

第一章 生于没落

一、岳王庙“有凤来仪”

二、亦痴亦癫刘黼堂

三、“我叫刘金生”

第二章 闯荡江南

四、流浪埠头如飘萍

五、立足奔牛显才能

六、前世五百年的回眸

第三章 第一桶金

七、非她不娶

八、第一桶金

九、“首富”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 孤注一掷

十、恼人的“首富”

十一、破釜沉舟办工厂

十二、虎口学艺险遭毒手

第五章 大纶之变

十三、另起炉灶

十四、大纶纱厂江山易主

十五、还我大纶!

第六章 大展宏图

十六、万水千山觅贤才

十七、外结银行家,内清包工头

十八、全新大成,锐不可当

第七章 登峰造极

十九、东瀛巧遇“日本友人”

二十、征东征西锻造纺织旗舰

二十一、“友人”还是魔鬼

第八章 烽烟四起

二十二、大成三企毁于一旦

二十三、安达公司花落邻家

二十四、武汉拆伙,义兄永别

第九章 逆境求生

二十五、重庆创业,香港遇险

二十六、轰动京沪的绑票案

二十七、百废待兴,东山再起

第十章 黯然出走

二十八、钧靖反目,成安分家

二十九、风声鹤唳,何去何从

三十、背井离乡,挥泪赴港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三十一、我欲乘风归去

三十二、上海之争

三十三、初涉政治风暴

第十二章 余情未了

三十四、“我要第一个公私合营”

三十五、“真的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了吗?”

三十六、此生未了情

精彩书摘

大纶纱厂江山易主

1919年,北京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其“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的呼声也响彻全国。而随之兴起的抵制日货运动又风起云涌。

在潮流的另一端,日本商人正通过买空卖空的办法,贬低纱价,抬高布价,以打击华商,扰乱中国市场。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纱厂纷纷倒闭。

在常州,率先倒闭的是常州纱厂。陪伴常州纱厂一起殉葬的是贷款给他们的两大银行,商业银行与富华银行。

紧跟其后的是蒋盘发的大纶纱厂。1922年,日本在中国市场的恶作剧已经到了穷凶极恶、丧心病狂的地步,市场上一度出现棉比纱贵的怪现象。大纶纱厂不生产是亏,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账面出现了连续的巨额亏损。6月,不胜其亏的大纶纱厂不得不停产休整。

工厂一停产,便人心惶惶,谣言四起,蒋盘发的决策与能力,甚至人品都备受质疑,他在大纶的感召力也直线下降。可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面对一蹶不振糟糕透顶的残酷现实,他要拼死一搏,力挽狂澜。他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将公司账面上仅有的10万元资金,全部投到上海华商物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上,想靠期货“咸鱼翻身”。

可他的运气实在很差,抛空前,棉花期货拼命下跌,抛空后,棉花市场拼命上涨。

次日,交易所停止棉花交易,而蒋盘发的10万元巨款已分文不剩。

天灭我也!

蒋盘发在交易所外仰天长啸,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他双手捧脸,高大的身躯如同折叠的机械,慢慢地弯曲,直至跪倒在地,像一尊轰然倒塌的石雕。

而在此时,各大钱庄老板生怕步商业银行与富华银行的后尘,纷纷抽紧银根,一致停止向蒋盘发贷款,导致大纶纱厂立即停产。

蒋盘发从万人瞩目的明星一下子堕落为千夫所指的祸首。大纶股东群起而攻之,闹得最凶的是李仁甫。“仁甫兄”上蹿下跳,一哭二闹三上吊,历数蒋的经营失误,痛哭自己的深重灾难。蒋盘发万般无奈之下,将自己的10万元股金交给了钱庄老板。大纶纱厂倒闭后,主要债权人上海保大、久大洋行接下了大纶。至此,蒋盘发一手缔造的大纶纱厂江山易主。

十年创业如南柯一梦。想当年蒋盘发胸怀鸿鹄之志,一心构建纺织帝国。他气势恢宏,胆识过人,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创业激情如长江之水,奔腾万里。他的理想实现了,他创建了常州第二家纺织企业,创建了常州第一大纱厂,他的“帝国”养活了成百上千的家庭,他的产品占领江浙沪,誓与洋商洋货一比高下。然而,他是最终的失败者,他从厮杀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勇者,又是一位充满悲情的英雄。

在这风声鹤唳的严峻形势下,刘国钧却长袖善舞,大发其财。他在棉纱价格跌到水底的时候,大量引进,囤积棉纱,从而稳赚一笔。1922年,他因势利导地在常州东门外创办了一家印染厂—广益三厂,及时推出色织布,又在布价大幅上扬时大赚一笔,赢得暴利。他的盈利模式与蒋盘发的投机模式正好相反。沧海横流,顺势而为者昌,逆势而行者亡。刘国钧深谙市场之道,总是以其独特的、精准的眼光顺应市场,从而稳操胜券。

纺织业苦难当头,刘国钧却是好运当头。

至此,刘国钧的产业已经实现了织染一体化,在常州纺织界独占鳌头。

但他并不满足,他现在的梦想是打造一个纱、织、染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技术革新与资本扩张。

常州土布同业公会原来并没有刘国钧的席位。但在这几年,广益布厂异军突起,势不可当,不得不让同行刮目相看。会长查秉初亲自邀请刘国钧出任推广委员会股长,同时,请他在公会大会上发表演讲。

刘国钧健谈,有很强的表现欲。在同业公会上,他极力宣传自己的创业观—我们现在的敌人不是华商,而是日商。日商在我国兴风作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几乎控制了中华纺织业的大局。大纶纱厂倒闭了、常州纱厂关门了,长此以往,还有更多的华资企业要栽倒在日本人手里。所以我们华商要联起手来,抵制日商,战胜日商。现在全国各地抵制日货的呼声很高,但是单纯地抵制日货是治标之策,做强做大民族工业,挫败日本工业,才能真正抵制日货。然而我们拿什么跟日本竞争?我们的技术远不如人家,装备远不如人家,管理远不如人家,唯一的途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首先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1924年7月,刘国钧与上海锦昌铁工厂的陈鉴清、华洋布厂的严光第三人在上海港登上了日本“北番丸”轮船,直驶日本长崎。

这是刘国钧第一次漂洋过海,内心充满了新奇与渴望。

日本这个蕞尔小国,居然有着震惊世界的工业制造能力,他们的产品居然能渗透到中国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能量来自何方?他们的经营有何秘术,他们为何有着强大的市场冲击力?带着种种疑问,刘国钧想深入探究日本的奥秘。

他们在日本神户入境时,日本海关对他们随身携带的香烟强制收缴了关税。而中国呢,中国海关大门洞开,外国货物潮水般涌入。中国为何不对外国货物设置壁垒、课以重税,从而保护民族工业呢?说穿了,弱国无能啊,弱国保护不了它的人民,保护不了它的企业。

日本的纺织企业一个个开门迎客。日本人认为,有客来参观,是不花钱的广告宣传。但每个企业都设立了参观黄线,参观者只能在黄线之外远观生产线,不可越雷池一步。对于具体的生产技艺,日本厂商则守口如瓶。同行的陈鉴清说,日本人只会卖给中国人机器,不肯卖给中国人技术。

虽然是远观,但精明的刘国钧还是从中发现了端倪。一是日本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装备更新,全部采用新式自动电动纺织机,生产率大幅提升,而旧式机器如一堆废铁逐步倾销邻国;二是日本企业在织布时均采用“筒子纱”,省工又省料,效率提高三成,而中国目前还是使用“倒头纱”,费时、费料、费人工,这项技术并不难,但国人就是想不到;三是日本人对质量十分苛求,精益求精,日本人算账十分刻薄,算筋算骨,不容许丝毫浪费,这就是先进的日本管理。

在日本,随处可见的军国主义魔影让一行人心情凝重。他们在学校看到了“大日本帝国武运长久”的教育,他们在街头看到了“大和魂”精神的巨幅宣传,他们途经步兵营,看到了日本军人如鹰犬一般恶狠狠的眼神。

从日本归来,刘国钧感慨良多、忧患良多。日本带给他一种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恐惧感,既有产业恐惧,也有军事恐惧。这种恐惧真切而尖锐地刺入他的内心世界,逼着他不敢丝毫懈怠。他敏锐地意识到,日本新一轮的纺机革命一定将导致新一轮的对华倾销,中国纺织工业将进一步被蹂躏、被摧残,如果我们的纺织厂再不警醒、再不升级改造,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日本的军事野心他无能为力,只能在产业抵御上有所作为。刘国钧立即在广益厂推进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首先,在广益全面推行“筒子纱”工艺,一试就灵,效果果然明显,此项工艺以广益为起点,在全国得以推广;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引进日本丰田新式自动电动织机。他率先引进了30台当时最先进的电机,后来又增加到180台,广益成为常州最先进的现代化布厂,而刘国钧也成为常州织布行业炙手可热的人物。

事实果如刘国钧所料,日本借助于工业创新,大举推进对华商品倾销,全国土布业价格一跌再跌,纺织业再次陷入低谷,常州八家骨干布厂先后倒闭。振余布厂的蒋吉昌最“聪明”,他在企业濒临倒闭前,一把火将厂子烧了,企图骗取财产保险,后东窗事发,当局以骗保罪将其逮捕法办。

可是刘国钧依然财运当头!

他的秘诀有二。一是全力以赴做强色织业。不惜巨资从日本引进了整染设备,扩大花色品种,生产蓝布、元布、漂布、绒布、绉布、贡呢、哔叽等畅销产品,以低价与日本布抗衡;二是将头等品降为二等品的价格出售,二等品降为三等品的价格出售,产品薄利多销,工厂资金流转加快,综合下来,利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小幅上升,从而使广益保持了稳健发展。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在南京召开,广益染织厂送展的各种厂布,均获优等奖。那时,广益染织厂仅流动资金就达到20万元。

刘国钧说,现今形势下,一般企业是活人开死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所以垮台;而我是死人开活店,棺材劈开来卖,所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