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河流简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12月12日11:52

《河流简史》

作者:柳宗宣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ISBN:9787537849111

定价:42.00元

作品简介:

《河流简史》是诗人柳宗宣又一本诗集,汇辑了作者十余年间(2004―2015)的诗作。

“诗集没有完全按照写作顺序来编排,而是将2009年到2012年间的作品放在前面,这样将他十年间写作的时空跨度清晰地显示出来(从北方到南方)。柳宗宣以持续的写作更新了诗人的形象,或者说他是以一个新的诗人形象来面世的,从中我们会读出他的诗艺上的自我更新或转型(引诗集序文)。

全书精选诗人长短诗作共90余首,列为四辑,分别为:身体的遗址(2009-2012年);上邮局(2004-2008);旧地游( 2013-2014);行走的树(2014-2015)。

诗集收录了诗人张曙光的序文《日常生活的背面》,并附录作者与友人木朵关于文本生成的访谈文章。

作者简介:

柳宗宣,湖北潜江人,出生于1961年6月。27岁开始写诗。1999年移居北京,曾任《青年文学》杂志诗歌编辑多年。出版过《柳宗宣诗选》(长江文艺出版中国21世纪诗丛);《漂泊的旅行箱》(百花文艺出版社后散文书系)。

2009年移居武汉,现供职于某大学人文学院,主编《新诗学》,从事诗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友人推介:

作为一个忠实于自己的出身、忠实于经验和记忆的诗人,宗宣的写作深得地气,有着不假外求的来自自身的生长力,但他的诗一点也不单调。他走南闯北,一意潜行,写作丰富多变而又能回归于自身,真切朴实而又时见新奇和诡异,甚至对我们有着出其不意的打击力。他对得起生活和艺术对他的全部馈赠。有人说他的写作体现了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对“叙事”的追求,但他比许多诗人更具有艺术上的穿透力和拓展力。读他的诗,当下的、记忆的各种气息和嘈杂之音扑面而来,但他的很多诗每一笔都能写得恰到好处,甚至都能“戳痛”我们。他的《母亲之歌》《1979年》《行走的树》《燕子,燕子》等诗,都让我一读再读。他多年来的写作和艺术追求,再次印证了庞德所说的那句话“技巧是对真诚的考验”。他经受住了这种考验。

王家新(著名诗人、译者)

宗宣在语言使用上很用心,他使用一种经过提炼后的日常语言,用词朴素而准确,态度真诚而严谨。他的诗少有鲜亮的色调,像黑白影片一样在时光流转中回放着,展示出人生的况味。他采用了一种近似无风格的风格,多少有些接近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

张曙光(著名诗人,译者)

读宗宣的诗,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带有他个人独特语言经验和诗学气氛的诗句引领着诗情和时间奔跑,穿越历史的悠远、现实的黑暗、人性的善恶和词语的丛林,向着想象和诗意的远方。宗宣的诗既有深刻的自我主体意识,又不乏明确的表现方向感。思想和视野开阔,修辞和叙述饱满;意象丰盈,语言到位,暗示和隐喻的力量不可估量。如果说每一首诗中都有诗人设置的语言密码,那么,宗宣的诗歌语言和诗性更具有耐人寻味的神秘感。通过对具象、抽象和幻象的平衡处理,使得他的诗歌更充满对时间的穿透力。某种意义上,宗宣的诗是写给时间的,可以说也是理解时间的真理。

田原(诗人、译者、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

柳宗宣是个可信任的自传性诗人。他的诗注重客观叙事,物象绵密,而这一切均在他的得力控制之中。对他来说,包括平原与河流在内的万物其实都是扩展了的“自我”,是他人生阅历或血肉筋骨的一部分。我欣赏这种融身于物、借物显形的自传诗。而且他的诗多用经过提炼的口语写成,对读者来说,他如同一个时刻在场却始终隐匿的面谈者。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这种面谈式的亲密交谈中流露出来的坦诚词语,以及由此连缀而成的对内心隐秘与尘世真相的双重揭示。其可信任即在于此。在写作风格上,我感觉柳宗宣是个非常接近希尼的诗人,他始终直面并力图化解爱,尤其是两性之爱与亲人之爱的难题。像《宿疾》呈现的复杂经验,尤其是《给女婿的谈话录》,在我的印象里应是中国诗人首次富于深度地处理这种独特的家庭伦理题材。 程一身(批评家、译者)

才疏学浅,我很少对别人的诗作发表意见或公开推介。但最近,第一次到武汉,在诗歌节上初遇宗宣,并且在网络上读了他的一些诗后,我忍不住在隔天告诉他,他字里行间动人的生命与诗的情愫,触发我即刻想提笔再现那些让我念兹在兹的主题与氛围。我很高兴这迷人的且令人嫉羡的“柳风”,在我翻阅他新书稿《河流简史》时,以更开阔、多样之姿,吹拂过我的脸上,心上——

——陈黎(台湾诗人,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