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信仰危机

 | 罗登廉  2016年09月25日10:57

  FAST是我国在建且即将完工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么一项重大的科学建设项目为何取了一个“洋名”?中国人自己发明、建造的东西为何不用中国人自己的“名字”,却要来个“盗版”。这么一个“震惊”世界的科学创造,借用“他人”名字不仅感到不可思议,更说明我国科技界的“无知”。试看身边的“曼哈顿”“威尼斯”“维也纳”等洋小区、洋地名屡见不鲜,几千年的城市名片、伴随几代人的乡愁记忆随之烟消云散;各种山寨的洋建筑、各种洋设计师“奇奇怪怪”的建筑作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人文自然环境极不协调,却在多地被奉为“地标建筑”,引来各种恶搞;一些外国小艺人在国内被视为大明星,凭着一张异国的脸庞就能疯狂捞金,让人大跌眼镜……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如今遇到了不小的危机。

  传统文化遭遇不小的危机,是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泱泱中华,五千余年文明底蕴,本应促使人们养成“我自岿然不动”的文化定力。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理想,地名盲目追求洋气,国人盲目追逐外国明星,不一而足。但类似射电望远镜这样重大的科学创造也如此,更是让人担忧,在国人心中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续的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我们要吸收外来文明,但不能贬低自家的中华文明。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何况中华文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

  中华文明在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如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2010年,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正是看重襄阳这个名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黄山与徽州地名的纠葛,也是因为徽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深厚。一个好的地名,无疑会成为一个地方的金字招牌。就像不少人给自家孩子取名字,都希望自家孩子的名字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一些地名却迈入了崇洋媚外的怪圈。曼哈顿、威尼斯、维也纳等洋名字,听起来是很洋气,可总让人感觉不是滋味。难道说找不到更好的名字了吗?其他国家都在羡慕中华文明,我们自己反倒置中华文明于不顾了?好好的一个地方,非得取个洋名字,想让人以为其有文化,却让人感到非常别扭。

  省市县镇的名字,都是从各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中提炼出来的,并非想当然地取一个名字。当然,不是说地名一点都不能改,关键是改了之后要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使其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天堂,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地名是否修改,要经过民意调研、科学论证,否则,修改地名就会成为穷折腾。好的地名,首先要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要能展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或多或少出过一些名人,这些都可以成为地名取名的由来。比如长江之滨的张家港市,有一个湖泊取名为“沙洲湖”,这是因为这个地方曾叫“沙洲县”。张家港市有个黄泗浦路,黄泗浦是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的启航处。这些地名有其相应的历史典故,是其他名字无法替代的。

  学科发明、地名、人名等取洋名,盲目追逐外国明星,是文化自信缺失的体现。如今,我国正在从方方面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古人曾经创造过独一无二、为世界瞩目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炎黄子孙义不容辞。地名文化,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在取地名时,应该取一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文化精髓的好名字。有文化内涵、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历史人文,这样的地名才能让人记得住、记得牢。

  面对外来文明,我们应该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不能盲目崇洋媚外。当然,我们更要警惕外来文化的侵犯,让其“洗脑”,这样我们就会沦落为他国的殖民,最起码是思想上的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