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桂香街》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08月31日00:00

书名:《桂香街》

作者:范小青

定价:36.00元

ISBN:978-7-5399-9192-4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编辑推荐: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桂香街像是范小青为我们精心制作的一个容器——任这世间各种不同形式的爱在其中相互挤压又相互包容。透过这个装满鲜活市井气息的容器,足以窥到我们时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希望与隐忧,亦足以窥到作家审视社会的冷眼和关怀众生的热心。

作品看点;

 苏派小说掌门人、鲁迅文学奖得主范小青温情之作,细腻之笔再度书写平民生活的脾性与体温。

 一部讲述百姓故事的世情书,一份来自社区工作者的爱与忧。

 生活一地鸡毛,现实的即深刻的。范小青的文字离我们那么近,近到作品中的人物走出来,就是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自然真实的力量令人震撼!

 不仅仅是一部审视当下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一段带着桂花香气的爱情传奇。

内容简介:

她放弃外企金领的职位,她要去做街道干部;她把个人的爱恨深埋心底,把百姓的疾苦扛在肩头;她于琐碎与怪诞中,追寻日渐稀薄却又永恒存在的……能力出众的外企高管林又红阴差阳错地被当成居委会“蒋主任”,与“蒋主任”这个称谓同时加到林又红身上的,是桂香街上普通百姓的生活重负。在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冲突较量中,林又红完成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

作者简介

范小青,女,江苏苏州人,一九五五年生于上海松江。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一九八〇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另有散文、电视剧本等,至今共创作、发表、出版作品一千余万字。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等,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代表作有《瑞云》《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城乡简史》等,电视剧代表作有《费家有女》《干部》等。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名家推荐;

她怀着喜欢去捕捉平民生活的脾性和体温,耐心专注地呈现生活着的身心的游走和安居。

——著名评论家 施战军

范小青之于“新写实”的意义就在于她刷新并稳固了中国式世情小说的路向。

——《上海文学》主编 陈思和

目录:

引子\

一 林又红与江重阳\

二 厨房及生活的细节\

三 蒋主任是谁?\

四 一场闹剧\

五 买菜\

六 消失的凉皮\

七 又是蒋主任\

八 病故\

九 阴魂不散的蒋主任\

十 突发的凶案\

十一 水落石出\

十二 林主任与林不主任\

十三 小妖精\

十四 江重阳回来了\

十五 小吃街\

十六 林又红的梦\

十七 新来的“将军” \

十八 桂香街的未来\

十九 扩建居委会\

二十 暴雨之前\

二十一 低保\

二十二 牛肉风波\

二十三 初恋咖啡馆\

二十四 举报\

二十五 潘师傅的桂花糕\

二十六 “桂香精神” \

二十七 真相大白\

尾声\

后记\

章节试读

引子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桂香街,那就从桂香街开始吧。

桂香街上有座大宅院,那是贵潘的老宅。贵潘是南州的名门望族、官宦人家,历代科举考试中,这个家族出过状元、探花,翰林,举人则不可胜数,曾有“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天下无二家”之称,其门第之显贵,不仅在南州,即使在中国家族史上,也属罕见。其中最稀罕的叔侄两人,叔叔潘学澜,参加会试,成绩优异,颇受主考官赏识,眼看可以夺魁问鼎,结果却因故没有赶得上保和殿“御试”的时间,错过机会,也因此被冠以“天子呼来不上船”,用现在的话说,牛啊。

其实潘学澜并没有那么牛,天子呼他他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的,只是因为有人使坏,故意让他弄错时间而迟误,潘学澜眼睁睁地葬送了大好前程,虽然最后也会有个一官半职,却与殿试的的期许相去甚远。

不过这潘学澜并无半点懊悔,在外当官没几年,就返回老家,读书藏书,吟诗作画,其乐融融。

谁又能保证,如果当初他准时赶到保和殿考试最后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到了他的侄子潘桂芬考试时,这会儿长心眼了,准时到达保和殿,果然大得皇帝青睐,当场御笔亲赐“折桂”二字。

潘宅早先并不叫桂树园,因为宅院很大,也曾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自得皇帝亲赐的“折桂”,潘氏赶紧当院移栽了两棵上好品种的丹桂树,并给潘宅改名为桂树园,自此,潘家老爷坐于廊下,念读古诗词,“何不中央种两株”,“自是花中第一流”,看着当院种下的两棵桂花树,心里那个爽啊!

这桂花树原本长在西南一带,南州并不多见,潘氏移栽时,尚还担心桂树水土不服,有碍生长,却不料两棵桂树,植根于南州大地、潘宅泥土后,如有神助,冒尖先进,每天秋季,其香既浓郁又清淡,从潘宅溢出来,飘满了整条街巷,潘家且敞开大门,任街坊邻居进来闻香,也可摘掉过于密集的一部分桂花,以便来年生长的空间更大。

这样一条桂香飘逸的街,再叫原来的名字,实在不相符合了,桂香街名便应运而生了。

从桂香街开始,南州人开创了喜爱种植桂树的风气,由于桂树的茂盛,桂花的繁华,以桂花相佐的南州糕点食品小吃的名气日益增长,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美食名吃一条街,街上名吃小店遍布,名吃品种众多,不仅南州人人向往之,连远方的客人,也都慕名而来。

潘家的末代大少爷潘伯煊,生于1947年秋天,从吃奶起,就拌着桂香在生长,长到两三岁时,竟已经能够和家里的下人一起,用桂花做出各种点心食物饮品,桂花糕,桂花圆子,桂花糖藕,冰糖桂花,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酱,桂花蜜,那些年的桂树园大宅子里,怎一个“桂”字了得。

在1958年私房改造前,潘家人一直住在老宅,除了接纳了几户外来的远亲和一些下人的家眷,别无他人。私房改造时,桂树园定性为经租房,潘家老小挤进了两间小厢房,其他房屋全部由国家出租给经济困难无房可住的人民群众。

潘家人养尊处优惯了,哪有什么工作能力,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家庭几乎没有了收入,改造前还能靠房租生活,改造后就全无着落了,潘伯煊的一个叔父,流落到公园拉二胡,任人赏一两个小钱,也和乞丐差不多少了,另一个叔父则靠出卖家中旧物生存,也基本上是苟延残喘了。

虽然家道彻底掉落,但大少爷潘伯煊却还算说得过去,到底是大户人家的胚子,潘伯煊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已经人高马大,比人家十七八岁的男孩长得更像模像样,他的厨艺也已精进,于是瞒报了年龄,改了名字,凭着出色的手艺,找到了工作,养活家人。

潘伯煊有个妹妹,生于1949年,取了个新名字,叫潘红旗。潘红旗靠着大她两岁的哥哥做厨子养大,上学,都说她运气好。可是运气这东西很任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要逆转就逆转,潘红旗上到高一的时候,到农村插队去了,反而是辛苦养家的哥哥因为早就参加工作,可以留在城市。

潘红旗插队农村,有一个恋人叫江左,同是插队知青,但是为了前途他们不敢公开恋情,更不敢结婚,后来命运又出现波折了,潘红旗大家闺秀的气质迷倒了大队书记的儿子,父子双双展开猛烈的攻势,潘红旗和江左一急之下,赶紧把生米煮成熟饭,怀上了孩子,大队书记那边,也就偃旗息鼓了。

这个未婚先孕的孩子生于重阳节,取名江重阳。江重阳生下来就是一个小农民,一直到他六岁时,命运又逆转了一次,赶上了知青大返城,潘红旗和江左终于回到南州,江重阳也跟着回来了。

潘红旗和江左分别进了棉纺厂和晶体管厂,日子逐渐正常,江重阳长大了,读书了,考上大学了,谈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