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赵丽蓉的最后十年》
 | 张雅静  2011年04月29日10:52


作者:张雅静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3

书号:978-7-5399-3518-8

定价:25.00元
  内容简介:
  昔日赵丽蓉的小保姆张雅静用自己陪伴在赵丽蓉身边最后10年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生活中最真实的赵丽蓉。从两人的生活相处,到赵丽蓉日常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艺术追求,点点滴滴无不平实感人,作为赵丽蓉逝世10周年的一份纪念。
  作者简介:
  张雅静,女,1972年6月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黑狼口镇,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某刊任编辑。2002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已历十载,在《中国妇女》、《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文摘》、《作家文摘》、《天津日报》、《今晚报》、《北斗星》、《七彩虹》等报刊发表百余万字各类文学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地区级奖励。
  目录:
  第一章赵奶奶就是赵丽蓉!
  告别父母走进北京 / 1
  奶奶拉住我的手 / 5
  烧火炕 / 7
  赵奶奶是名人 / 9
  第一夜,无眠 / 11
  她让我懂得节俭 / 13
  圆我大学梦 / 15
  身居高楼 / 17
  世外桃源 / 19
  第二章听赵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故事一:爸爸闯关东 / 26
  故事二:我当了“彩娃子” /27
  故事三:竹楼里的我 / 29
  故事四:上了一个月的学 /31
  故事五:拜师学艺 / 33
  故事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35
  故事七:三言两语话沧桑 /38
  故事九:她的精神支柱 /42
  第三章点点滴滴忆赵奶奶
  想念家乡 / 48
  瓦砾翻身记 / 52
  去中国评剧院 / 54
  见到新凤霞 / 58
  没苦找苦吃 / 61
  去而复返 / 65
  一件珍贵的汗衫 / 70
  一双意大利皮鞋 / 73
  赵丽蓉与骆玉笙的情结 /75
  姐妹情 / 77
  喝豆汁儿 / 79
  学做“盆里碰” / 82
  随奶奶遛弯 / 86
  难忘的八一建军节 / 88
  他乡遇故知 / 92
  养鸽记 / 94
  腌咸菜 / 99
  挖荠菜 / 103
  采摘香椿 / 106
  言传身教 / 108
  我突发胃痛 / 110
  大孙子盛成 / 112
  我有个洋儿媳妇 / 116
  王玲佳阿姨 / 119
  门卫窦姐 / 122
  第四章艺术,赵丽蓉不懈的追求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 /125
  英雄母亲的一天 / 128
  出演《苍生》背后的故事 /131
  过年中的《过年》 / 133
  花甲之年中“状元” /136
  遇到了《追星族》 / 139
  不能给农民《打白条》 /142
  可怜天下《母亲的心》 /144
  与李雪健合演《爱谁谁》 /145
  《妈妈的今天》好幸福 /148
  “好闺女”倪萍采访赵丽蓉 /150
  《如此包装》的由来 /153
  大笔一挥“货真价实” /155
  妈妈的《功夫令》 / 159
  最后的《老将出马》 /161
  第五章赵奶奶的生命挽歌
  病魔袭击奶奶 / 165
  笑看人生 / 167
  挑选遗像 / 169
  病房里的笑声 / 171
  化疗先话疗 / 173
  她比江姐还坚强 / 176
  失去满头秀发 / 178
  人间真情 / 179
  心灵的呼唤 / 181
  千年除夕夜 / 182
  人生的遗憾 / 185
  分别成了永别 / 187
  赵奶奶离我而去 / 188
  哭奶奶 / 190
  隆重的追悼会 / 192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 195
  后记 / 199
  赵丽蓉的最后十年 书摘
  永远的怀念
  张雅静
  打开封存已久的记忆,掀开已泛黄了的日记,走过生命长河的那段岁月,我与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生活的日子,总是让我难以忘怀。已时隔十年 了,本想永远将这段岁月珍藏在内心深处,不愿去碰触,不愿说出,更不愿打扰赵奶奶的在天之灵。可是在这些年里,不论我怎样躲闪这段岁月的印痕,却总是要去 面对。每当荧屏上有这位老人的身影闪现时,我的亲朋就会来电话告知,“雅静,快打开电视,正在演赵丽蓉老师的节目呢……”,每每接到这样的电话,心里就会 泛起很多波澜,或喜或悲,总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好长时间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有的朋友得知我曾经历过的那段人生岁月,就不禁好奇地问起有关赵丽蓉的事情, 我很难回答朋友的询问,更无法用三言两语表达明白,我是怎样与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更有好心的朋友劝我干脆把那段经历写成一部书,来纪念这位不平凡的老 人,让大家一起来怀念这位可亲可爱的人民艺术家……面对这么多关爱我的朋友,想到这么多人仍在怀念这位老艺术家,我想是时候打开记忆的大门,敞开心扉将这 段经历真实地诉诸于笨拙的笔下。
  第一章 赵奶奶就是赵丽蓉!
  告别父母走进北京
  1990年7月,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高考落榜了,我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了。我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悲伤、懊悔、烦躁时常缠绕着我,我每 天只好用繁重的农活缓解自己内心的痛,我渴望上学,渴望走出这不足百米的农家小院,想摆脱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精彩。
  农家的秋夜,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时而出现时而被阴云遮掩。透过窗纱看着那弯新月,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泪水不由自主地沾满枕巾,内心的幻想与现 实的无奈时时撞击着。我一直坚信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但对于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的农家,父母哪有能力让我复读。他们期待着我就此振作起 来,反复劝说着我,女孩子考不上学就要做个本分的农家妇女,找个好丈夫过日子。每当我听到这些,我都很难过,觉得自己的内心饱受打击。我整日沉默地面对他 们,沉默地干着农活,沉默地面对着这一切。坐在田埂上,望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泪水不断侵蚀着我痛苦的心,而“走出农家,改变命运”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我 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个一技之长,来改变自己,改变家乡,让家乡人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幻想与欲望时刻支撑着我好好生活下去,支撑着我不放弃梦想 仍在努力,我坚信有一天就会有奇迹出现。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天应该算是充满奇迹的一天吧。一个同乡叔叔为我找到了去北京的工作,而且还能上学。我兴奋地拉着叔叔的衣襟,问,“我真能去 北京工作吗,而且还能上学?”叔叔笑笑点点头说,“是的!”他又反问我,你去了北京会不会想家啊?我坚定地说,“只要能上学,我什么都不怕。”将信将疑的 父母看看叔叔,又瞧瞧我,一时间很难接受这样的未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愿自己的儿女好。我知道当时他们的内心有多矛盾,从没离开父母半步的女 儿一下子就要远离他们的视线,而且去京城还不知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和不安让父母不得不一直摇头。
  我拽着妈妈手,求他们答应让我去北京闯天下,学本事。他们禁不住我的哀求,也怕一时的不舍耽误了我的终生,只好勉强答应我去北京。那一刻,我的 心情就如快乐的小鸟,欢呼雀跃,我大声地呼喊:“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我迅速收拾好行李,一大包书,几件换洗的衣服,准备随叔叔和父亲去北京。
  那一夜,是父母的不眠之夜,也是我的不眠之夜,激动、兴奋……无法言表我的喜悦与憧憬。我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时候熄灯入睡的,只是第二天,当我早 早起床,发现父母早已准备好早点,只是在旁沉默地看着我,吃完早饭,抬头看向他们,妈妈的眼睛血丝满布,想必昨晚是哭了的,我心疼地拉着妈妈的手,妈妈紧 紧将我揽入怀中,哽咽地说,好闺女,一定要多写信,随时让妈妈知道你咋样了,如果想家了就回来……“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背起行李与妈妈辞别,妈妈塞给我 一个小布包万般叮嘱道,孩子,不到万分不得已的时候,一定不要用这里的钱,这是你回家的路费,如果干不下去了就回家,千万不要委屈自己!看着妈妈手里的红 色小布包,一股心酸涌上心头,眼泪扑扑地滴落着,我握着妈妈那双颤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看着她把布包塞进我的口袋,擦擦眼泪说,快走吧!那一刻,我感 到一个母亲在面临儿女离别时最深切的痛楚,我紧紧地搂着她,久久不愿离开这温暖的怀抱,也许很长的日子里再不会有这样的温暖伴随我,惟有在记忆中回味。强 忍着离别之痛,妈妈推开我,哽咽着说,闺女,快走吧!
  我咬咬牙,洒泪告别了妈妈,大踏步走出家门,走出了妈妈的视野,走出了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背着行李踏上了奔向北京的列车,耳边仍飘荡着那熟悉 而温馨的呼唤,只是这呼唤声渐渐被隆隆的列车行进声所淹没,但妈妈临行前柔声的叮嘱随秋风吹之而来,久久回荡在我的心头,飘而不散。时至今日一遍又一遍的 喊声“闺女要给爸妈写信!”,依旧回响在我的脑海中,回旋在我内心的深处,激励我勇敢地走出家门,离开家乡,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读课文,“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那时起我对首都北京就有一种好奇和向往,但我没想到有一天我真的能脚踏实地地走在北京宽广的柏油路上,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窗去看天安门、人民纪念碑还有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坐在公交车上,我陶醉于京城的秋色。我兴奋地拽着爸爸的衣襟,不停地问:“爸爸,这儿是啥地方,还有那是啥地方?”公交车慢慢地在城市里穿行, 伴着我小小的好奇与无限的憧憬。因为第一次出行远门,我迫切地想了解我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而爸爸和叔叔却总是告诉我说,等你在北京呆时间长了,自然会知 道了。
  一栋栋高楼大厦,一座座立交桥,一条条商业街,还有那错落其中的一条条幽深曲折的胡同,如电影的胶片在我眼前一一闪过,陌生而又新奇。不知何 时,兜兜转转,我随着叔叔和爸爸,懵懵懂懂间,来到了三座灰色塔楼前。仰首而望,好高好高,一阵晕眩,赶忙又缩回了伸得老长的脖子,收回好奇的眼神,老实 的站好。
  叔叔说姑奶抽空在家等着我们,进去吧。就这样,我有点陌生而害羞的,紧紧地拽着爸爸的后衣襟走进了中间那栋灰色塔楼,踏进了楼门,一位老大爷走 出门房,拦住了我们的去路,询问道,你们找谁呀?叔叔赶忙回应,我找我的姑奶奶赵丽蓉。老大爷上下打量着我们,又问,你们事先联系好了吗?联系好了。叔叔 应答着。老大爷又审视了我们半天,才说,去吧,她老人家住在楼上,可坐电梯上去。我们谢过老大爷,随后走进电梯,电梯咣当闭上门,而后扶摇直上,我的心即 刻提到嗓子眼,不一会电梯门哗啦打开。我这才长长地松口气说,这玩意真悬!叔叔拍拍我的头笑道,傻丫头,你以后少不了坐电梯的!
  当我们走进楼层,这是一梯三户,其中一个墨绿色的防盗门严严实实地阻隔了外来人。叔叔按响了门铃,许久没有人回应。叔叔这时脑门有点冒汗,自言 自语,姑奶说好在家等我的,怎么就没人呢?叔叔转身对我们说:“你们先跟我来,让我在门卫处打个电话。”我们又随他下楼,等叔叔在门卫打了电话,才知是叔 叔搞错了。他的姑奶奶告诉他,是在京城郊区的一个农院家里等候我们的到来。叔叔掏出怀表,看看表已是临近中午了,对爸爸说:“我们下午再到郊区找我姑奶奶 吧,咱们先去吃饱饭。”
  我回头看看那座高楼,又看看它的四周,三座孤零零的塔楼直挺挺地伸向上空,只有对面一座豪华大饭店与它遥相呼应,记忆中那个大饭店的醒目标牌, 用镂空宋体字写着:香格里拉大饭店。一条不太繁华的柏油路将它们分隔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条条幽深的胡同,还有围绕在三座塔楼周围的小商小贩的叫卖声, 此起彼伏。我心里不禁有些发凉,它不是像我想象中的大城市,更不像书本里描述的那种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这里也能寻到农村的影子,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还有 摆摊卖菜的农民……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难道北京城就是这样的吗?
  我心里有点失望,沉默地跟着爸爸叔叔进了附近一家很小的餐馆,门面很小但牌匾以清秀的隶书写着:北京炸酱面馆。服务员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随后 热情地问道:“先生,您们一人来碗北京炸酱面吧!北京炸酱面是我们这里的特色!”不多时,三碗热腾腾的面端了上来。红红的胡萝卜丝、翠绿的黄瓜丝、白嫩嫩 的绿豆芽菜还有浇上黄油油的肉末酱,一看就叫人馋涎欲滴了。颠簸一路的我早已饥肠辘辘,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享受着美味,先前的少许失落也似 是被美食冲淡许多。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在饭馆吃饭,吃的还是这么独特的北京炸酱面。我心想这也许预示着我在北京会有美好的未来。
  走进北京,不仅大饱了我的眼福,而且又大饱了我的口福。此时,年轻的我离开家乡后的那份惆怅,逐渐被京城的繁华慢慢吞噬,心中只想着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美好的人生!
奶奶拉住我的手
  我们从宝坻县城到北京长途客站,而后又辗转来到赵奶奶在郊外居住的农家小院——韩家川。
  从城里的家到她所住的农家院,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便感到一种清爽,不同于北京市区的繁华,这里见不到立交桥、商厦,更没有林立的高 楼与喧嚣的车流,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寂静的山丘、农田和潺潺流水的小河,一切显得是那么安静,一条幽静的柏油路通向三面依山一面傍水的小村庄,我忽然想 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
  然而,此刻,我的心情却有些复杂,有一种莫名的忧虑,心想:怎么又回到了农村?从车站到走进农家小院还需一段路程,一股股来自于田园的熟悉的庄 稼清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抬眼望去零零散散有几个农人还在侍弄田地。绵延的山丘如巨人的臂膀将幽静的小山村揽入怀抱,给予山民们温暖与力量。通往山村的 小路两旁高高的白杨静静的守护着这座小山村,飒飒秋风摇曳着枯黄的叶子,飘飘荡荡地洒落着,我拾起一片落叶,深深地闻了闻叶子的清香然后放进背包,刹那 间,我好像对这一切慢慢产生了好感。
  不多时,叔叔带我来到一处锈红色大门前停下。叔叔深深地舒了口气说道:“哎呀,这回可到了。他伸手啪啪叩门,姑奶,我们来了!”不一会,传来了 一声非常熟悉的乡音:“你们是从老家来的吗?”声音到了,紧闭的大门也打开了。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看上去也就五十多岁的老人,一身朴实无华的布衣布裤,脚踩 一双布底鞋,活脱一个农村老太太。她操着一口带着宝坻乡音的普通话,热情地带我们进了小院。
  绕过影壁墙走进不足百余平米的小院,一颗粗壮的国槐映入眼帘,绿色树冠遮掩半个院子,缠绕在影壁墙上的是葡萄架,几串葡萄淘气的藏匿在叶中。葡萄架下有几只老母鸡正在寻食吃,这个小院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我们跟随老人走进她的居室,并肩而坐,心里好一阵的紧张。叔叔让我喊姑太太,我轻声细语地喊:“姑太太!”爸爸激动地在一旁轻轻推我一下说: “孩子,你真有福气遇见大名人了。”我似懂非懂地瞟一眼爸爸,又看了一下叔叔,而后又仔细端详起姑太太。因为家里没有电视和收音机,那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 叫名人,更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姑太太究竟是做什么的。只见她盘腿坐在土炕上,与他们拉着家常,给我的感觉只不过是农村的老人而已,怎么也看不出她有啥子特 别,是爸爸口中称道的“名人”!
  说话间,她轻轻地拉住了我的手,那双温暖而柔软的手握住我冰凉的小手,顿时有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她和蔼可亲地问:“闺女,今年多大了,叫什 么……”一系列的问话,让我不知所措。我怔怔地望着她,浓黑的眉宇间嵌着一双笑眼,笑得很慈祥。见我愣着没回答,爸爸赶紧解释说:“我们这丫头没见过世 面,非常腼腆,长这么大没出过远门,一直在家念书。这不,今年刚刚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不愿在家务农,他叔叔说在北京给她找份工作,就迫不及待地来 了。”爸爸犹如连珠炮似地一通叙说,老人家听完后,哈哈地笑了,她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太好了,我就喜欢读书人,以后我会让你去读书的。”听到这句 话,我心里顿时觉得热乎乎的,紧张的心慢慢松弛了。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激动地问:“我能喊您奶奶吗?”她笑了,轻松地说:“可以呀,喊奶奶感觉更亲了,但 无形中又给我降下一辈。”一句话逗得在场人都笑了,我也笑了,心想这个奶奶好亲切呀!
  从那时起,我真正地走近了这位艺术家。这是我第一次紧紧地被奶奶拉住了我的手,没想到,这一拉就是十年。
烧火炕
  第一天的午后,我目送着爸爸离去,心像被掏空了似的,空空荡荡,只有用泪水抚慰我想家的心情。送走爸爸,赵奶奶拉着我的手回到了小院,她紧紧关闭上了大门,小院好安静,只有我和赵奶奶。
  我被她牵着手回到了屋子,坐在土炕上,她给我倒杯水说:“孩子,喝点水吧,以后就跟奶奶作伴,咱们娘俩就在这小院里好好地过日子,你啥也不要 想。”我看着赵奶奶慈祥的面容,简直就像我去世不多久的亲奶奶。我偎依在奶奶并不太厚实的肩膀上,说:“奶奶,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就跟我去世的奶奶作伴, 我的亲奶奶特别疼我,只可惜前不久奶奶就突然离我而去了。”我哽咽了。赵奶奶拍拍我的手说:“以后奶奶也会很疼你的,你可要听我的话。”我深深地点点头 说:“嗯,我一定听您的话。”“对了,你大名叫什么?”奶奶问我。我说:“是妈妈给我起的名字叫张雅静。”她连连点头说:“这名字真好,就跟你的人一样又 雅又静!那我以后叫你小静吧。”听奶奶这样一说,我的心又是一阵温暖,忙回答:“好,好,您就叫我小静吧。”赵奶奶高兴地说:“那好,安心跟奶奶作伴吧! 走,我带你熟悉一下环境,再看看你的卧室。”
  我紧跟着奶奶,一连串六间屋子,其中有厨房、客厅、卧室还有卫生间。当我跟奶奶看到卫生间时,我真的很好奇,心想:为什么要在屋里上厕所?多脏 啊!再看这个卫生间里有水龙头,洗手池,热水器,还有我从没见过的坐便器,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所有的卫生问题,对我这个刚从乡下出来的女孩子,这一切真是太 稀奇了。奶奶不停地为我演示各种设施的功能,我简直成了曹雪芹笔下那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睁大眼睛,不停地咋舌。我不禁问:“咋这方便?”奶奶听了笑 着说:“这里与老家不一样吧?你以后要学会讲究卫生,勤洗手,尤其在吃饭前一定要洗手。你以后要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会城里人的生活习惯。”我心想:看 来学当个城里人是我进北京城的第一课啊!
  我们又来到了厨房,厨房的设备又让我一惊,冰箱、煤气灶、电饭锅……对这些“新式武器”我很陌生,唯独让我感到亲切的就是那个半米见方的灶台。 我好奇地问奶奶:“您这儿也烧火炕?”奶奶点点头说:“我一直就喜欢火炕,这是我特意请当地人垒成的,到了秋凉我就每天烧把火,睡在炕上焐着后老腰那才好 受呢。”我心想:奶奶的习惯还真像我亲奶奶呢。接着她又讲:“咱们居住的山区比城里凉的早,现在就先烧把火吧。”说着她打开灶门,用铁铲往外掏草木灰。我 忙说:“我帮您烧炕吧,这是我在家最拿手的活儿。”奶奶高兴地看着我说:“太好了,这里有劈柴。”只见奶奶从院里拿来一堆大小不均的劈柴,而后拿个打火机 递给我。我看着这样的劈柴犯难了,心想:我在家烧火都用玉米秆,但从来没用过劈柴。我拿起大小不一的木柴一股脑地塞进灶膛,想用打火机点燃,不知为什么就 是点不起来。在旁正忙乎做饭的奶奶看我这样做,便放下手里的淘米锅,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傻丫头,点不着了吧?还是让奶奶教你吧。”她把灶膛里被我塞满 的劈柴掏出来,边干边对我说:“俗话说得好‘人要实,火要虚’,放这么多劈柴可不行啊。”我惊奇地说:“呀,还有这么多说法呢。”她又接着给我讲:“你不 懂吧,慢慢学。”我认真地看着奶奶操作,只见她从盒子里挑出很细小的劈柴,再从盒子底层揪出一块报纸,用手揉搓一下,把纸团放在灶膛里,而后用细小的劈柴 堆积在纸团上,再用打火机引燃纸团,微弱的火苗即刻蔓延起来。奶奶再继续添上稍大些的劈柴,火苗越燃越旺,不一会儿,满堂的火苗照亮了我和奶奶的面庞。奶 奶微笑地看着我问:“小静,看到了吗?”我点点头。她又接着说:“光学会点头可不行,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我不解地看着奶奶问:“烧火会有什么道理?” 她继续说:“你还小,不懂的事太多了。”她指着灶膛里的火柴说:“烧火要虚,做人要实实在在的,而且干啥事都要一丝不苟,三思而后行啊!你现在可能不理解 奶奶说的话,等以后你会慢慢回味奶奶说的话的。”
  我永远没有忘记,第一天与奶奶烧火炕,第一次听奶奶讲给我的人生哲理。当时的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到,奶奶像是一本厚重的书,她懂的好多好多。
赵奶奶是名人
  山区的夜晚好像来得很快,一阵阵阴凉的山风吹来,叫人心里发慌。墙外的村民也好像都被山风吹回了屋子,这里的夜晚很静。
  我和奶奶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兴奋地跟她看电视。这是我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知道电视机是什么样子的,我真的很好奇。奶奶让我一定要养成看新闻的 习惯,应该了解国家大事。我对她说:“奶奶,我们家没有电视和收音机,每天晚上我都看书,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又喜欢上学,可是就差几分没考上大学……”说 到此时,我鼻子有些发酸,闷闷地低下了头。奶奶对我说:“嗨,不要难过了,你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会没学上的。快看,电视剧开始了!”
  一曲悠扬的电视剧主题歌响起,一个个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突然间,画面上一个非常熟悉的老奶奶从我眼前掠过,当我再仔细看时,另一个镜头出现, 是电视剧的名字《苍生》。之后,非常熟悉的农村景象出现了,一个农家小院,三间砖瓦房,从屋里走出一个老奶奶,手里端着簸箕。我又一次惊呆了,好长时间睁 大了眼睛盯着奶奶看。赵奶奶抿着嘴笑,小声对我说:“看我做啥?快看电视。”但我还是时不时地瞅奶奶。
  天哪,赵奶奶是演电视剧的!她是演员?让我心里好一阵猜闷儿。长长的四十五分钟过去了。我的心里就像装了无数只小猫,百爪挠心。也不知眼前的电 视剧演的是什么故事,每看到电视里的老奶奶一出现,我的心就会紧缩,那个可亲可爱的田大妈操着一口亲切的家乡话,这不就是身边的赵奶奶嘛!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电视剧里的那个田大妈终于退场了,而在我身旁的赵奶奶还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里。看着赵奶奶的面部表情与电视剧里的田 大妈相仿。我不由自主地看着赵奶奶,直到与她的眼神相撞到一起,她慢慢恢复到原有的平静与慈祥。她微笑地对我说:“你总看我干啥呀,那就是我演的。”我还 是紧锁着眉头,总想问一些问题,就是不知该怎么问,只有傻傻地看着赵奶奶。她接着说:“你别总看我,看得我直发毛。你在老家听过评戏吗?你小的时候没听爷 爷奶奶说过吗?评剧《刘巧儿》、《花为媒》应该知道吧。”经她的提示,让我忽然想起来了,当年与我的亲奶奶作伴时,奶奶嘴里总是哼着一种戏曲,有时她会跟 邻居奶奶说,我就爱听评戏,尤其是赵丽蓉演的《花为媒》里的阮妈可真逗。难道那个阮妈就是眼前的赵奶奶?我疑惑地问:“奶奶,您是演过媒婆阮妈吗?”我这 么一问,竟把她问笑了。她说:“倒还真不错,像你们这样的孩子还能知道阮妈,
  还真不容易啊。”听赵奶奶一说,我完全明白了,她真是个大名人呀!我心里直打鼓,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全身发热,脑门一阵子冒汗。
  奶奶又问我一句话:“你知道咱们老家有个邢燕子、侯隽吗?”我困惑地摇摇头,赵奶奶也随之摇摇头,叹息着说:“可真拿你们这代人没办法呀,多么 有名的人竟然不知道!”这时,荧屏上的田大妈又出现了,我真的分不清眼前的赵奶奶和银屏上的田大妈有什么区别?戏里戏外的赵奶奶都是那么可亲可爱。
  第一夜,无眠
  看完电视剧《苍生》已晚上十点多了,奶奶让我在卫生间洗漱一番后,叫我去自己房间休息。
  我和奶奶说声晚安,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一张单人床,一个小学习桌,一把椅子和一个简易的小衣柜。我把行李收拾好后,铺好被子,劳顿一天的我终于能躺下休息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可爱的小弟,此时的他们,不知道是否已经入睡。
  静静的夜晚,只有咔咔作响的钟表不停地走动,黝黑的房间只有一缕暗淡的月光从窗帘的空隙间闯进。没有一丝困意的我,索性拉开窗帘,一弯玄月挂在 天边,月如钩,勾起了我对家的思念。躺在异乡的床上,看着一弯新月,我真的好想爸爸妈妈还有调皮的小弟,眼泪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这时,只听轻轻敲门声,赵奶奶的声音:“小静,你睡了吗?”我忙擦干眼泪,打开居室灯,问道:“奶奶,您还没睡呀。”奶奶走进来,坐到我的床 上,“你不也没睡吗?我就知道你睡不着,第一次离开家谁也不会睡着的,走,拿着被子和枕头今天跟奶奶睡去。”听奶奶这样一说,我的眼泪不争气地又来了,扑 簌地往下落,我哽咽地说:“奶奶,不了,我在家也是自己睡,我没事,您快睡去吧。”奶奶拉住我的手说:“想家是人之常情,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肯定想 家,等以后熟了你就不会想了。你不跟奶奶睡行,但不要乱想了,奶奶给你找个收音机听。”她转身回到自己屋,不一会又回来了,手里拿个很小的收音机,说: “我到外地拍戏时经常带着这个小收音机,你睡不着觉,听听收音机就会睡着了。”奶奶帮我拉上了窗帘,关上了灯,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我小声地打开收音机,恰 好是我上学时非常迷恋的邓丽君的歌曲《小村之恋》:
弯弯的小河轻轻的山岗
  偎依在小村庄
  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
  怎不叫人为你向往……
  歌声勾起了乡愁,让我对遥远的家人更加思念,我索性关闭收音机,任泪水流淌。黝黑的房间没有一丝光亮,就连刚才的一缕月光都不见了,十几平米的 房子顿觉空荡荡。一向坚强的我在这黝黑寂静的夜晚,忽然变得很软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股脑地爬起来,抱起被子、枕头,趿拉着鞋子,去找奶奶。我觉得此 时的奶奶就跟我的亲奶奶一样,她一定会给我坚强的力量和勇气,驱走我的软弱。我轻轻地说:“奶奶您睡了吗?我实在睡不着,我想跟您睡在一起。”赵奶奶打开 灯,看着我那副可怜的样子,嗔怪地笑着说:“傻孩子,快上来吧,别再冻着了,自己睡还是不行吧。”
  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就像老家的火炕一样,舒坦而踏实。躺在赵奶奶的身旁,犹如又回到了我学生时代。赵奶奶看看我说:“孩子,快睡吧,明天我们还有新任务呢。”
  虽然睡在了赵奶奶身旁,但我还是没有一丝困意。身边和蔼可亲的赵奶奶她毕竟是个大名人啊!有了这么个有名的演员奶奶,我内心又泛起一阵紧张与忧虑。不禁又胡思乱想着,今后我要与名人奶奶生活在一起了,将来该会是怎样的生活呢。我的思绪信马由缰,竟一夜无眠。
她让我懂得节俭
  我和赵奶奶在这小院里过着平静而悠闲的生活。每天清晨,她总是习惯地端一杯热茶,吸根红塔山牌香烟,手里提着收音机走出卧室,站在小院子里欣赏 每棵她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收音机里传出单田芳讲的评书《白眉大侠》,真是好不惬意呀。有时,她会把手里的热茶杯和收音机放置在院中心的石桌上,而后走近 一颗石榴树前,看着树上结的满满的小石榴,自言自语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呀!”
  一日,我正在打扫院中落叶,忽然听得一声召唤,小静快过来帮我一下。我放下笤帚簸箕,赶忙跑到奶奶身旁。只见她三下两下修剪小树,犹如非常专业 的农技师。我在一旁不解地看着被剪断的树枝,有的还挂着果实。心想,刚刚结了果实就被剪断,多么可惜呀!真想阻止住奶奶手中的剪刀。她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说:“你是不是不理解我为啥要把这些树枝剪断,是不是心疼了?”我紧锁着眉头看着奶奶修剪的小树。我说:“多可惜呀,啥时候再长出这么好的枝条呀!”她笑 了笑,又严肃地对我说:“这小树犹如人一样,需要调理。这些长出来的都是歪枝斜杈,不把它们剪掉会影响树的养分。养分少了生长就不旺了,也就结不出饱满的 果实,树干也长不高大。”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她又接着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你而言,你就像这棵小树,身上会有些缺点,不知不觉地养成 了习惯,习惯就成了自然。待到他人与你接触时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得不到他人的好感。”我吃惊地睁大眼睛看着奶奶,心想:我身上会有什么缺点呢?我真想问 问奶奶,让她老人家指点给我。
  她认真地在树干伤口上,用布条包裹好以防病虫害的侵扰。看她忙完了,我忙将地下的树枝潦潦草草地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奶奶紧随我身后又把扔掉 的树枝捡回,并对我说:“你看你身上的毛病出来了吧。”我非常疑惑地看着奶奶,不解其意地问道:“什么毛病呀?”她笑着说:“咱们老祖先留下来的优秀品德 不应该丢呀,应该学会节俭。扔掉了树枝既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这不是过错嘛!我们把树枝晒干,待到冬天燃火用,咱们老家不晾晒干柴吗?”在一旁的我真的感 到一种惭愧,闷闷地低着头,感到浑身火辣辣的烧得慌,而后对奶奶说,今后我会注意改正自身缺点,我一定会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奶奶笑了,很开心地笑了。
  我的记忆里,赵奶奶是一个勤俭的人。在那个小院里,有个埋在地下半截的粗瓷小缸子,是用来专门积攒肥料用的。这些肥料来源于厨房里的鸡骨头鱼 刺,还有一些残羹剩饭等等,待到发酵后用这些天然肥料喂养那些花草树木。吃着摘下来的石榴,咀嚼着红红的山楂,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她还教会了我怎样用 剩余的洗菜水来浇花,用洗衣水来擦洗屋子的地板砖等等。在奶奶身边没有多久,就发现自己不懂的真多。现在回想起来,在奶奶身边的日子,我是时时在接受奶奶 的言传身教。
  赵奶奶曾对我说:“生活中的小事、细节都要从认真做起。人的生活就跟我们演戏一样,如果在镜头前有个小动作做不到位,马马虎虎混过去了,待到下 场依然如此;说错一句台词认为无所谓,等到你把整场戏都演完了,从头到尾你再看一遍,这就不是一场好戏了,你也就不是好演员了。做人也是如此!”
 圆我大学梦
  自从来到赵奶奶身边,我没有离开过这所小院,我与奶奶在一起总是有唠不尽的嗑,也充满着细细碎碎的生活琐事,那些日子我感觉生活就如同那初升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那一天的晚上,奶奶把我叫到身边,她把手里的信封交给我说:“小静,这是你来这么长时间的工资。我为你联系好了学校,你以后可以去人民大学成人 高自考班学习了,学习地点和时间我都为你写在纸上,一切费用我全包了,直到你毕业。你先准备一下,过几天你可以在晚上去上课。”奶奶如竹筒倒豆子,一股脑 儿地向我交代完。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怔怔地看着奶奶,此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内心一阵阵的发酸,眼睛发胀,我激动地攥着奶奶手,哭了。奶奶推开我说: “你这孩子怎么了,为啥要哭呀?”我连连点着头说:“谢谢奶奶!谢谢奶奶!您让我上学就非常非常感激了,为啥还要给我工资?我也没为您干多少事情。您让我 跟您吃住在一起,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改了我很多缺点,您又为我交学费,圆了我大学梦……您对我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再要工资!”
  她笑着说:“傻丫头,你怎么没为我干事?你为我作伴,和我一起干家务,给我解闷,为我做很多事情,我应该给你工资的。我很喜欢你,你是个纯朴的 女孩,不像以前那七八个来我家当保姆的人,她们个个都油腔滑调的,我实在看不惯她们。所以才拜托老家的亲戚为我寻一个可心的女孩,来陪我度过余生。我希望 你能成为我可信赖的人。”
  听着奶奶这些话,有一种幸福与安慰涌上心头。我亲昵地依偎在奶奶身旁,为奶奶捶捶背,揉揉肩。我由衷地说:“奶奶您对我太好了,我要伺候您一辈子。”
  奶奶看看我,拍拍我的头说:“傻丫头,你刚多大点儿的人呀,你就断定你一辈子的事,砖头瓦砾还有翻身之时呢,何况一个大活人呢。你会有自己美好前途的!”
  听了奶奶的一番话,我不禁咯咯地笑起来了,奶奶看看我的傻样子,努努嘴说:“快去把钱收好了,别总拿着了,今后攒多点给父母邮寄些,不要乱花, 我这里包你吃住的,也没啥要花钱的地方。”听着奶奶这么一说,我不好意思地看看她,答应了奶奶一声:“嗯!”扭身回到了自己房间,当我打开信封,我惊讶的 坐在床上,好长时间没有缓过神,这些钱足够我们全家人一年的花费,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十几张百元大票沉甸甸的摆在我的眼前,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 真的。我使劲摸了摸那些钱,仔细端详着那些陌生的钱币。我心里真的迫不及待想让妈妈知道,您们的女儿有用了,能挣钱了,而且还挣了这么多。泪水模糊了我的 眼睛,内心不停地呼喊着:“亲爱的妈妈爸爸,您们听到女儿的呼声吗?女儿遇到了一位好奶奶!您们一定为我高兴吧!”当我再展开入学通知书,更是让我激动不 已,心里又是一阵狂热,我终于又能去上学了,而且上的是大学,还能坐在校舍里听老师讲课……我的幻想即将成为现实,上大学的梦终于实现了。我捧起通知书, 深深地亲吻了一下,轻轻贴近我的胸怀。在这一刹那,我沉寂了很久的兴奋细胞被激活,不断充斥着我的全身,使我有百倍的信心完成学业,做好眼前的工作。我将 入学通知书如珍宝般地收藏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永远作为动力,不断督促我奋起!
  赵奶奶啊,这一切都是亲爱的赵奶奶给予我的,假如没有遇到这样的奶奶,我的大学梦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如果没有奶奶,我也不会轻松地挣到了这 么多的钱;假如我……我兴奋地又回到了奶奶身边,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剧的奶奶,扭头看看我,说:“怎么美得睡不着觉了?”我点点头说:“嗯!”我靠在她 的身旁,帮她揉揉背,她拉住我的手又说:“傻丫头,别太高兴了,以后长本事了还会挣很多钱。在奶奶这好好长本事!”我情不自禁地搂住了奶奶的后背,头紧贴 在她温暖而厚实的后背上,说:“奶奶,我爱您!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奶奶拍拍我的手说:“傻孩子,别在这撒娇了,快去睡吧,明天我们还有任务呢!”我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那一天晚上,我又一次失眠了,想了很多很多……
 身居高楼
  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顶成霜。几场秋雨过后,小院变得格外寒冷,院里的小树也褪去了满身的叶子,光秃秃的枝条迎接着冬的到来。
  奶奶对我说:“快收拾一下,我们回城里过冬。”我心想:难道是我们第一次去的那所楼房吗?按着奶奶的吩咐,我提着全部行李,一大包书籍和简单的换洗衣服。奶奶也提了一个背包,乘坐公交车回到了城里紫竹院高知楼。
  宽广的街道,大大小小的立交桥,车水马龙,一阵阵城市的喧嚣迎面扑来。当我们走进高知楼,门卫老大爷操着地道的山东话说:“我说呀,赵老师,前 段时间有人找您来了。”奶奶微笑着说:“我知道了。”老大爷又看看我,并指着我说:“对了,就是这个小姑娘。”赵奶奶一边开信箱一边回答着老大爷:“对, 这是我的小老乡,她来和我作伴的。”老大爷高兴地点点头:“好啊,好啊!”
  奶奶拿完信件,朝大爷打个招呼,恰好电梯也到了一楼,有好几位陌生的叔叔阿姨从楼梯里走出来,他们纷纷与奶奶打着招呼。有的还说:“赵老师,又 换个保姆啊?”赵奶奶却说:“这是我的小老乡,和我作伴的。”专职开电梯的漂亮姐姐,微笑着对奶奶说:“赵老师,刚从农村回来呀,呦,又换个保姆。”赵奶 奶依然重复着刚才的那段话。胆怯的我只是闷头跟随在奶奶身后。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保姆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奶奶说我是她的小老乡,是和她作伴的, 并没有说我是保姆!她是在想着我的感受呢,奶奶对人的好就是这样,细腻而不着痕迹。
  我们上了电梯,一眨眼就到了家。
  奶奶打开防盗门,一股温暖的阳光扑面而来,我第一次走进楼房,脚踩着地板砖,感觉很好。奶奶深深地舒了口气说:“小静,我们又回到了城里家。这 里与小院不一样吧。”我应答着:“嗯,不一样。”这是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足有七八十平米,客厅里只有沙发,茶几,还有一台二十九英寸的电视。奶奶的卧室, 一个双人床,衣柜,还有一个梳妆台,一把椅子,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有个非常陈旧的木凳,木凳上放置一个盛着水的脸盆。
  奶奶把我安排在另一卧室,依然很简单,小小单人床,一个衣橱,其他就是几把椅子而已。奶奶对我说:“以后呀,咱们就两头住,冬天就住在这里了。”我木木地点点头。
  一时间换了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真有点晕头转向,宽宅大院住惯了,怎么突然间到了这里很不适应,隔窗望去,吓得我缩回了头,收回眼神,楼下的人 犹如小矮人,街上过往车辆成了玩具车。我自言自语着,我的妈呀,怎么都变成这样了。在旁的奶奶听着笑了,说:“住高楼大厦没啥好处,再大也像个洋火匣子憋 死人,永远也闻不到地气。要不是乡下冷,我才不回这里住呢。”我一边帮奶奶搞卫生,一边听她给我讲住楼房的一系列的缺点。她说:“住楼房除了舒适以外,对 人身体健康没啥好处,住楼房能把人吃馋了呆懒了,老人变得越来越傻了。”虽然奶奶这么说,但这里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新鲜而稀奇的,乡下的小院跟我的老家 没什么区别,可这里却五光十色呢。
  我走近奶奶身旁,非常不好意思地垂着手,低着头,涨红着脸,问:“奶奶,啥叫保姆呀?”奶奶坐在沙发上,看看我笑着说:“孩子,不要听他们说啥 话,记住,你就是我的小老乡帮奶奶作伴的,以后谁要问你,你就这么说,你能理解奶奶的意思吗?”我懵懂地点点头说:“嗯嗯!”她又对我说:“还要记住,不 要与周围不认识的人多说话,你能理解奶奶的心思吗?”我又懵懂地看着奶奶,点头答应着。
  那天下午,我跟随奶奶去商店买菜,当我们刚刚走进电梯,还是几个陌生的面孔,他们上下打量着我,而后又问奶奶:“赵老师,您又换保姆了!”奶奶 只是笑笑,没有任何的回答。当我与奶奶走在去市场的路上,依然有三三两两的人与奶奶打招呼。当我们到了商店,奶奶来到了卖菜的柜台,那几个售货员热情地 喊:“赵老师,您今天怎么亲自来买菜呀?”奶奶说:“这不是领着我的小老乡
  熟悉一下嘛。”售货员又笑着说:“哎哟,您又换了个保姆啊!”奶奶指指我回答:“她是我的小老乡跟我来作伴的,刚从乡下来啥也不懂,以后你们多多关照啊!”那些售货员也都连称道:“是是!”
  从那一天起,我认为我就是奶奶的小老乡,我是与奶奶作伴的。虽然当时真不懂“保姆”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奶奶总是称我为“小老乡”,是来给奶奶作伴的,一句“小老乡”饱含着奶奶对我的爱和疼惜,让我觉得赵奶奶就是我的亲奶奶!
  世外桃源
  奶奶那个普通的农村小院,是奶奶的“世外桃源”。每当她身心疲惫时,她就回到小院来安静地享受几夜好觉;每当她要拍部作品时,也回到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
  这个农家小院虽不足半亩地,但院内每个角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着她与家人辛勤的汗水,这里满载着她所有的情感与精神的寄托。这个小院是奶奶“孟母择邻”的结果。奶奶娓娓动听地向我讲述着这个小院的由来:
  我家原来住在北京西城区王府仓的一个大杂院,大杂院住上三五户人家,房子小,冬不暖夏不凉,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全家人挤在一起实在不行啊。而 且在这嘈杂的环境里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从心里就幻想着,要是在农村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一个窝棚,我也心满意足了。我把这 个幻想对我的好朋友讲,我的同事们听了,都说我是白日做梦,都说我思维不正常,现在农村人巴不得往城市钻,哪有像我似地一门心思往农村跑啊,真是叫人不可 思议。但我的同事也有理解我的,那个同事也是个郊区人,家住农村,他就给我留意看农村有没有要卖小院的。终于在1982年的秋天,我同事的邻居恰好想卖掉 自家小院,全家人迁移到城里住。我一听到这个消息,二话不说拽着同事就去看房。他让我与家人商量一下再去看。我说,没有任何商量的,我说买就买,谁也阻拦 不了。同事一看我心急如焚,便领我坐车辗转到了那个偏僻的农村,走进了那个小院。看着虽是荒凉的院落,我从心里就有一种动力,一定要买下真正属于自己的天 地。看完后我二话没说就敲定下来。同事疑惑地看着我问,你难道不再与家人商量一下了?我坚定地回答,不用商量。就这样,我用全部家底买下了这块院落。当我 办好手续后,拿着房产证给家人看时,家里没有一个人反对,都说买就买了吧。
  说到此奶奶格外兴奋,她指着绽放的火红石榴花,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当时这里是个什么样子吗?”她又用脚尖踢踢砖地,意味深长地说:
  当初这里就有三间茅草房,满院的凹凸不平的石头,石缝间的荒草足有一人高,没有点胆量能把人吓跑。我当时利用节假日带领着全家人开始开垦这片荒 凉的小院。我给孩子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还讲铁人王进喜的传奇,我要让孩子们知道啥叫“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那时候老伴还在世,他有病在家休养,我 安排好他的饮食和药品。我就带着孩子们到小院干活,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尤其是冬天,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就甩掉外衣,抡起膀子就干。石头,就肩扛手 搬地挪到院外,然后从远处的山坡处挖来好土铺垫在院子里。孩子们嫩细的手磨出了血泡,钻心的疼让他们直喊妈妈。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的手滴血而我的心 在流血啊。我咬紧牙关,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坚强,磨成血泡也会将血泡磨成硬茧子的。一天天过去了,他们不再喊疼了,他们的手上也磨出了茧子,他们的意志也就 坚强了。
  说到这儿时,奶奶的眼圈红了,眼睛潮湿了。我也流泪了,心想,世界上谁愿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呢,但奶奶为了让她的孩子们成才,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她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有了这样刚强的母亲,小院慢慢地有了很大的变化:
  整整干了两年,我心中的理想家园终于展现在眼前,破旧的茅草房盖成了砖瓦房,松软的土地种上了美丽的花草,栽上了果树。我们陆续将城里平日用不上的桌椅板凳搬运过来,这里也就成了家样了。
  1988年,我正式从中国评剧院退休。在此之前,我也常常和带病的老伴一起回到这里颐养天年,住在宽敞明亮的居室里老伴的心情自然会好些。我和 老伴养些花鸟鱼虫,时时呼吸着新鲜空气,简直是幸福无比。我对老伴说,我们一定要健康地活着,只要好好活着就能过上更幸福的日子。老伴没有说什么,只是憨 憨地朝我一笑。老伴心情好的时候,就到附近的集市买来许多茉莉花秧子,他最喜欢茉莉花。他说,茉莉花开时很清香,最好活,给点水就会长得非常旺盛。那年夏 天满院的茉莉花竞相开放,芳香四溢,好让人心旷神怡。我幸福地对他说,我活到多半生,今天才感受到什么叫幸福。他就时不时地给我浇点“小凉水”,说,“月 满则亏,水满则溢”,世上的事古难全啊!
  当时他得的是肺气肿,病好时与健康人无两样,只要犯起病来防不胜防,有时很吓人。当时大夫就让我格外照顾好他,注意好多事项,所以我千方百计地让他心情好,注意按时服药,犯病的次数就减少了。
  有一次吃过午饭,我们躺在床上聊天,他就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丽蓉啊,我怕跟你不能白头偕老了,我花甲之年可能闯不过生死关,到时候你就别委屈自 己了,不论怎样生活,只要你幸福我就安心了。他沉沉又说,轮到你花甲之年的时候,你就会在艺术上没挡了,一定会达到人生的辉煌。我听他一说,吓得我一下子 坐起来,嗔怪他,你竟说些没影儿的话。可我心里还是害怕,他常常料事如神。我的老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哲学系的双学士学位。当时他上学时是学生选老 师上课,选上哪个老师,哪个老师就会给他讲课,全年级四十人考试,只毕业了两个人,其中就有他。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庄子》。他在大学时代研究过《易 经》,学揣骨,非常厉害。
  听到这儿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久久地看着奶奶。奶奶回到屋里从柜子里翻出珍藏了几十年老伴的毕业证书。虽然是发黄的毕业证书,但字迹清晰可见,北京大学的印章赫然在目,我心里暗暗赞叹,奶奶的老伴盛弘爷爷原来是个这么有学问的人啊!
  奶奶将老伴的毕业证书收藏好,又回忆起那段伤心的往事:
  那是在1983年的冬天,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邀请我参加晚会的节目录制,而且要提前录像,我迫不得已答应了,我真不愿意离开老伴半 步,就愿与他长相守。那天正是老伴的六十岁生日,我一早为他准备好面条,而且还叮嘱我的同事到中午时去看看我的老伴。我把一切准备好后,总还是觉得不踏 实,就是不想离开,但电视台的导演一个劲儿地催促我,老伴也没事人一样让我踏实地去录音。我忐忑不安地去录制节目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 福”,哪知在我录制节目时,我就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我放下电话不顾一切跑回家,当时我不相信老伴不好,待我回到家时,人已经停在了床板上了。我不敢相信他 会离我而去,就这么无情地扔下我不管了,我抱起他还留有余热的身体,拼命地呼唤他,我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很多幸福需要与他去分享啊……
  我听着听着就哭了,奶奶也老泪纵横,我拉着到奶奶的手说:“奶奶,您不要伤心,千万不要伤心了。我会好好孝敬您,不会让您感到孤独的。”奶奶流着眼泪说:“人都会有那么一天的,只不过时间有长有短啊。”奶奶擦干眼泪,闻一闻身边盛开的茉莉花,“唉!”的一声叹息。
  我送走了老伴,从那一时刻起我闭门了两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劝我都无济于事,我就想我的一生怎么就这样的命苦。那年的夏天,看着满院洁白的 茉莉花飘洒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时,我的心就犹如在油锅里翻滚,说不出的一种痛啊。我就在没人的时候,昏天黑地地痛哭一通,将我这一生所有积郁的痛苦都在那一 时刻倾泻出来。我要重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既然人生短暂,就要充充实实地活着,要像大诗人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何不快乐 过一生呢!从那时起我就不再轻易的流泪,即便最让我痛苦的事情,我也不会掉一滴眼泪的。
  听完奶奶讲述着她那段人生经历,我好似又重新认识奶奶,感觉到眼前的奶奶不光是位仁慈而善良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个非常伟大的母亲,更是个非常可 亲可敬的老奶奶。再看看这所小院,给予奶奶的丰厚精神财富,只有在这里奶奶才能得到精神的安慰,因为这里有她大半生所付出的心血,也有她一生的精神寄托 ——老伴儿盛弘。
赵奶奶离我而去
  2000年7月17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我已经在医院孤独地度过了近五个月了,离开北京,离开病中的奶奶已多日了,心里每时每刻不在牵挂病重的赵奶奶,而我也在与病魔坚强地决斗着。
  那一天,我无力地躺在病床上,一缕夕阳染红了我的病床。今天不知为什么浑身乏力,心里发空烦躁,就是没有力量走出病房。同室病友无奈只好独自到 外面活动去了。我拿起笔和本趴在床上想给奶奶写一封信,自从住院我常给奶奶写信,这些信虽没有一封寄出,但我的内心得以慰藉。刚刚在日记中写上:“亲爱的 奶奶……”不知从何地方传来几声乌鸦的鸣叫声,内心好一阵的反感,心想,好晦气,真不吉利!
  同室的病友王姐,手里拿着《每日新报》,边看边嘴里嘟囔着:“哎呀,怎么赵丽蓉没了!”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好像被什么砸了一下,我不相信自己 的耳朵,追着问了一句:“王姐,你刚才说什么?”王姐说:“你看一看报纸,就是演小品的赵丽蓉没了。”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报纸,看到报上登着一张醒目的大 照片,这张照片是奶奶演的最后一个小品《老将出马》的剧照。慈祥的微笑,拱手朝大家致意,没想到这是奶奶最后留给观众的印象。
  我双手颤抖地捧着那张报纸,久久地紧紧将那张相片搂在怀里,我全身的血液好像在那一时刻凝固住了,心里一阵的剧痛,如刀割般地疼痛。眼前一阵发 黑,好似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刹那间,我失去了知觉。当我睁开眼睛时,身边站了几个大夫和护士,不时地给我测量血压,做着心电图等等,主治大夫问:“你好点 了吗,怎么不舒服呀?”我轻轻地摇摇头说:“大夫我没事。”大夫看看我的心电图和血压参数,点点头说:“没什么事。”而后对身边的护士交代一番匆忙的离去 了。
  王姐紧紧握着我的手问:“你为什么看见那张报纸就晕过去了?”我多日来的担忧与牵挂一股脑地化作了泪水,从心里流出来,泪水浸透了我的枕巾,哭 声引来了其他病友。她们不停地安慰着我,不停地劝说着我,她们都被我哭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病友王姐问:“你难道是赵丽蓉的粉丝吗?”护士也很疑惑 地问着:“难道粉丝就能伤心成这样吗?”她们被我的哭声搞得莫名其妙。我傻呆呆的坐在床上,凝视着奶奶的遗像,自语道:“奶奶,我再也看不到您了。您不是 说等着我吗,您不是说养好病去拍电影吗……”
  我的哭诉,我的自语,周围的人已经都明白我与她是有着某些关系,她们一同问道:“你和她是什么关系呀?”我不停地抽泣着说:“我与她生活了十 年,十年呀,让我怎能忘记奶奶!”说着我又哭了。病友王姐轻轻地把我搂在怀里,说:“好妹妹,不要哭了,不要哭坏了身子,你的病还没治好,千万不要这样哭 了。”护士也扭头擦着眼泪,转身离去了。
  我不知道那一晚上是怎么过得,那一夜怎么熬过来的,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奶奶的身影,想起与奶奶生活的快乐时光。我除了流泪就是用笔倾诉着我的 思念和无尽的悲痛。直至东方拂晓,我才迷迷糊糊地在梦中见到了奶奶,她那慈祥而亲切的笑容不时的朝我点头,好像在说:“孩子,不要难过,好好养病!”不知 什么时候我被惊醒了,病友姐姐轻轻地拍着我说:“小妹妹,快起来洗洗吃点早饭吧。”只见她给我准备了早饭,心中才有了一丝丝的暖意。
  从那一天起,不知为什么我被媒体关注了,也被那么多病友和关爱我的人牵挂着,人们时常想起我这个曾经陪伴过人民艺术家赵丽蓉走过十年的小保姆。
哭奶奶
  自从在报纸上得知赵奶奶离我们而去的消息,不论她的亲人还是她的老友,都伤心欲绝。喜爱她的观众也很伤心,尤其是陪伴她走过十年的岁月、朝夕相处、从没分离过的我,更加怀念我的赵奶奶。
  每天我躺在病床上,默默地看着天花板,滴滴药液注入我的血脉里,它能医治我的病痛,但医治不了我的心病,我非常想念奶奶。奶奶离开我已经三天 了,这三天好似三年,脑子里时时闪现着与奶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的身影时常陪伴在我的梦里,犹如她依然在等候我的到来。我以自己的方式祭奠奶奶离我而去 的日子。
  我买来很多白纸,我不停地折叠小小的纸鹤,用洁白的细线串起来,我要在开追悼会时献给奶奶。每当我折叠成一只纸鹤,我就在纸鹤的飞翅上,写上我对奶奶想说的话:保佑奶奶一路走好!奶奶我想您……我要叠成365只,写成千言万语告诉奶奶,离开她的日子我是多么的痛苦。
  此时我没有更多的话语,没有更多的眼泪,只是默默地折叠着我的纸鹤。在旁的病友姐姐,坐在我的身旁安慰着我说:“小妹,不要太伤心了,我帮你一 起折叠吧,你身体有病需要好好休息。”我只是摇摇头说:“我要亲手给奶奶折叠纸鹤。”我用纸鹤寄托我对奶奶的哀思。同时我用日记记录了我在那段时间的悲伤 心情:
 2004年7月24日多云
  奶奶,您已经离开我8天了。我心目中的您永远没有走,每天看到您慈爱而亲切的笑容,我心中不断地呼喊:奶奶,您走的太早了,太快了,应该等我把 伤口愈合,让我再伺候您几天,再让我看看您呀!再有两天您的身躯就不能与我同在这个世界上了,见不到您,您知我有多么哀伤与悲痛?!我知道您到了美丽的天 堂,在那里时时在观望着我,在那里您不再劳累,不再担忧您的小品是否演出成功,更没有烦恼……您可以安静地休息了,安详的享受自己的幸福时光。与您相随十 年的岁月里,在我的记忆中,您除了思考自己的艺术,就是担心您的剧本和小品的演出成功与否。我感到您确实很累,您得不到更好的休息,平日还有很多喜爱您的 观众追随您,您很不自由,有时连出去遛遛公园的机会很少。甚至走出家门都是一种奢侈,您说,人生难得自由啊,自由是多么的可贵!当名人难啊!每每看到您那 样的奢求自己的人生空间,需求自己的自由活动空间,我真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很无奈,无人能替代您的一切。想起这些仿佛如昨,没想到仅仅8天的时间,您 我阴阳相隔,更加无情的是再有两天连您的身躯也不能存留在人间,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奶奶,我心里有更多的话语要与您诉说,虽然十年没少与您倾诉衷肠, 心心相印,但再多的话语也有终结的时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为何让这宴席不能再延续时期?奶奶,我此时心肠欲断,好想念您,您可知道,我的伤口将要 愈合,您牵挂我的身体慢慢康复,这一切您都不会再牵挂了。奶奶,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我为您折叠了纸鹤,这些纸鹤寄托我的无限哀思,到时我会亲手放到您的身 旁,这里有我对您想说的话语。奶奶,您在那里好吗?您能在梦中告诉我吗?我一定期待您的到来,我会很早入睡,期盼您在梦中出现。奶奶,我永远爱您!
隆重的追悼会
  我坐上医院提前安排好的车,一直飞奔在津京公路上,身边有病友姐姐陪伴。连日来发着高烧的我,身虚乏力,病友姐姐将我揽在怀里,不停地安慰着 我,不要太悲伤。我呆滞的眼神紧盯前方,期盼早日见到奶奶。大约两个多小时,汽车缓缓驶入八宝山,一路驶来,只见三三两两的人们络绎不绝地走过,他们手持 鲜花,手举着赵奶奶的遗像一路走着。
  我们到达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约9:00,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成千上万的群众久久站立在告别大厅门前。这一天,闷热潮湿,灰沉沉的天空犹如一顶锅盖挤压在人的头顶,让人很难透过气来。此时,天人合一,一同为逝去的人民艺术家赵丽蓉沉痛哀悼。
  临近9:30,承载着赵奶奶遗体的灵车缓缓地开到了殡仪馆门前。顿然激起一片悲痛之声,上万名群众一拥而上,手持鲜花,手举遗像紧紧逼来,人们 多想再看一眼他们心中的赵老师。一个近十米长的白布横幅上,写着“沉痛哀悼杰出人民艺术家赵丽蓉同志”。此时,哭声喊声此起彼伏,万人涌动的身影,形成了 一片悲伤的海洋。看到此情景能不让人伤心欲绝吗,能不让人感动吗?守在门前的大爷不禁叹道:“我在殡仪馆工作多年,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面,赵老师真不愧 是人民的艺术家啊!”听后,我擦去悲伤的泪水,昂起头,心中默默地呼唤着:奶奶,您在天之灵是否看到,这是成千上万人对您的爱!
  10:30告别仪式正式开始,我随着人群陆续走进大厅,低沉哀婉的乐曲奏响在每人的心里。告别厅里,正中央的墙壁上紧贴着一个黑色横幅写着“沉 痛悼念赵丽蓉同志”,黑色横幅下面悬挂着奶奶选好的那张黑白照片。奶奶安详地静躺在鲜花翠柏丛中,她慈祥而安静地长眠着,她微笑的照片看着每个来送行的 人。奶奶那天穿的就是她自己预先安排好的衣服,蓝色印花中式棉袄棉裤,脚踩着意大利皮鞋,带着那副金丝眼镜,头上还依然戴着我在城乡贸易中心商场选的那副 假发,但掩饰不住她被病魔折磨的瘦弱身躯。她身旁的花篮、花圈挤满了告别大厅内外,各界人士、社会名流云集在此,挽诗挽联挽词堆满了各个角落,在天之灵的 奶奶一定很欣慰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上至八旬老人下至怀抱孩提,都纷纷为她送行。
泪别赵丽蓉
  我缓缓地顺着人流来到奶奶面前,早已哭干泪水的我,双脚突然失去了力气,扑倒在奶奶身边,想再一次握住奶奶的手,想把奶奶从死亡的境地拉回到人 间,撕心裂肺地喊着:“奶奶,您为何不等我回来!您为何不等着我!”人间最残酷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我从此再也看不到她老人家了,再也陪伴不了她了,相依十 年,我怎么舍得,我是如此想念您啊!我从怀里拿出洁白的纸鹤,365只纸鹤寄托着我的无限哀思,我轻轻地放在奶奶身旁,让美丽的鹤群伴随着奶奶飞向幸福的 天堂,奶奶永远不再寂寞。
  这时,久别的奶奶外甥女纪群阿姨把我搀扶起来,并亲切地说:“小静,让我们再陪奶奶多呆一会吧!”我站在家属行列,静静地凝视着奶奶,仅相隔一 步之遥,却阴阳相隔无法倾心相诉衷肠。今天只能在世上最后再看一眼她老人家了,今后那慈祥的身影永远不能再看到,永远不能再伴随着我们了。
  这时,人们在哀乐声中一一与她鞠躬告别,人群中有许多演艺界明星,田华、倪萍、陈强、陈佩斯、葛优、牛群、冯巩、潘长江、巩汉林……影视界的大 腕们几乎云集于此;还有各大新闻媒体如《今晚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的记者来到此,缅怀人民艺 术家赵丽蓉。
  告别仪式近三个小时,还有成千的人没能看到遗容,非常遗憾不能满足更多人的心愿,只好关闭上了那道大门,最后所有家属及亲朋向赵奶奶遗体做人生 最后的诀别,眼看着奶奶渐渐离开我,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触,让我极度悲伤,闷热的天气使人将要窒息,虚弱的身躯再也支撑不住了,我晕倒 在大厅里。我的病友将我搀扶起把我送到车上,跟随而来的司机和病友姐姐极力劝说我,要立刻返回天津,养好病再到奶奶的墓前祭奠。
  我非常遗憾地没能守候奶奶最后一程,没能见到奶奶的骨灰,更没有把奶奶送回家,只好默默地祈求奶奶一路走好!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亲爱的奶奶:
  您在天堂还好吗?您离开我已十年了。不久前,因有事去北京驱车路过了您的家门,那座高高的灰色紫竹院高知楼如今孤零零地矗立着,“昔人已乘黄鹤 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着那所熟识的高知楼内心重重地触动了一下,看着从眼前掠过的楼,心里一阵的酸楚。我对身边同行人说,这就是我曾与赵奶奶生活过的 地方。她们惊愕地说,你还不去看看。我说,不了。汽车就这样从这里擦肩而过,看着经常与您遛弯的紫竹桥,看着那条熟悉的宽阔人行道,看着那遥遥相对的香格 里拉大饭店,这一切的一切,都留下了我与您在一起的身影,留下了我与您春去秋来的足印。不经意间,看到了路边的公园,清晰的几个大字“紫竹院公园”跳跃我 的眼帘,我不禁喊道,停一下,我想看看紫竹院公园。司机被我突然的喊声吓了一跳,说,张姐,您去公园吗?我急切地与他们商量,能不能让我在那个公园里看一 看。他们非常理解我的心情,一同陪我到了公园内,一片片竹林,结冰的湖水,小桥,还有一些老人们在湖边锻炼,这一切又让我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情景。泪水一时 夺眶而出,滑落到我的嘴角,咸涩的泪水遮掩不了我对奶奶的怀念。
  奶奶,您还记得我们每天清晨来到公园围绕着湖边行走,不论寒来暑往,从没停止我们的脚步。累了坐在湖堤上休息,记得有一次,正值春暖花开时,湖 边的垂柳泛起鹅黄的嫩芽,柔软修长的柳枝在清澈的湖面上轻轻摇曳,引来一群群鱼儿,相互嬉戏。我好奇地看着,看着看着禁不住它们的诱惑,伸手去抓,可没想 到虽然一尺高的岸堤,一下失去了身体的重心,失足掉进了水里,您眼疾手快,一把将我拉住,我奋力许久才爬上岸,成了落汤鸡。您笑了,您并没有埋怨我,反而 说,提前洗个澡省的回家洗澡了。说的我哭笑不得。如今我坐在岸堤上,只有寒冷的冰湖,没有了鱼儿,没有了婆娑的垂柳倒影,身边再没有您的陪伴,酸涩的泪水 怎能疗治我心中的哀伤?!
  亲爱的奶奶,您知道吗,昔日柔弱的小静,今日已成为一名编辑,成了一名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了。以前经常给您读报纸、剧本,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您 让我简明扼要的说出故事梗概。开始时,我说得语无伦次,您常常说,这还是个高中生呢!真是缺乏锻炼。久而久之,一次次您让我练习,让我阅读,让我思考,最 后准确而简洁的概括剧本的梗概。也许有了您对我的鼓励与严格的训练,才有了我今天,仅仅八年的时间从文学的零起步到能挥洒自如地驾驶文字,尽情地在文字的 海洋里遨游。奶奶,此时我能用文字叙述我与您生活过的片段,能告诉更多至今还依然怀念您、非常想念您的人。让他们知道荧幕下的赵丽蓉老师该是怎样的人,我 虽用笨拙的笔端断断续续写着与您生活的碎片,但依然不能写出您对我潜意识的培养。也许您那十年给予我的教导,用我一生的笔墨都难以言表,一个花季妙龄的女 孩走近您的身边,正值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有待形成的时刻,是您给予我深刻教育。直至今天,每当我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总是想起您常对我说的 话,不由得就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我从中醒悟很多道理。当我打开那十年的日记,记录了我与您每天的生活内容,其中有很多您讲给我的故事,还有与您到各 处演出时的情景,还有您教育我时的话语,还有……很多很多,五彩缤纷的生活,让我时而笑声朗朗,时而泪眼涟涟,说不尽的喜怒哀乐,道不尽依恋情怀,让我怎 能用文字表达得清?!
  亲爱的奶奶,如今的我已是苦尽甘来,通过我的奋斗从一个落魄街头的打工妹,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职业人,这其中的辛酸,真是无以言表。 2000年2月21日与您分别,孰知这一分别却成了永别。住了近十个月的医院,花去了我十年的血汗钱,最后我拖着瘦弱的身躯回到了我已十年没有踏入家门的 父母面前。您想,这是何等的痛苦,我的父母该是怎样的心情?!父母看着贫病交加的女儿,欲哭无泪,他们没有埋怨我,更没有流泪,只是说:“回家就好了。” 那时我的心都快碎了,当我告诉父母陪伴过的赵奶奶离我而去了,他们哭着说:“还没让我们来得及说声谢谢,怎么就没了呢?”多么一句朴实的话语,泪水无法淘 尽我对父母的愧疚。只好再次弃别亲人踏上打工的征程,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城市,兜里仅揣着妈妈给的二百元钱,租了一间十平米小屋,花去了我150元,我攥着 仅有的50元钱,只有回家的路费,却没有吃饭的钱。我仰天长叹道,天无绝人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昂首挺胸走出小屋去寻求能让我生存的地方。只要有招聘 的地方我会一一寻求,一路走来,当我回过头看一看我所走过的足迹,真是说不出的心酸,饭馆服务员、理发店洗头工、商场售货员、公司的勤杂工,还有企业的操 作工,最后挣得的微薄收入仅能维持我一段时间的生活费用。有一天,我在书中看到了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从我的内心涌现出一种动力,我要成为有知识的 人,我要用知识改变我的命运。从此,我用自己学过的英语,靠家教挣钱,而后我不停地去学,学计算机、英语深造等,最后我终于踏进了一个非常有文化气息的地 方,从此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生十字路口我遇到了我人生向导滑富强老师,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成为今日的一名业余作者,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任意 遨游。奶奶听到我的倾诉,您是不是很为我自豪,在最艰难的境况下,我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气馁,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自学成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亲爱的奶奶,要想与您说的话太多了,我不得不停下来,与您说再见。我知道,此时,您在遥远的地方正观望、护佑着我,有您的护佑,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此致
            敬礼
您的小老乡:小静
2009311写于燕巢阁
  这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我站在路口遥望北京的方向,将信默默点燃。片片灰烬随风飘旋,化作一只只黑色蝴蝶飞向远方,飞向美丽的天堂伴随奶奶幸福到永远。
 后记
  在敲击这部十几万字的书稿时,我的泪水一直在流淌。当写完《一封无法寄出的信》后,我大哭了一场。因为当天正值赵奶奶的诞辰,我很想念她,清晨特意为她老人家煮了一碗生日面,放到她的遗像前。我想,她老人家一定在注视着我,保佑着我写完了这本小书。
  曾记得在2002年我刚刚接触文字,对文学还懵懂的时候,在我的恩师工人作家滑富强先生的指导下,写了五万字的小册子《在赵丽蓉身边的日子 里》。当这本小册子印出来后,永远不会忘记恩师滑富强先生的对我的指导与帮助,也不会忘记在炎热的夏季,老师为我批改文章,汗水打湿他的衣衫,更不会忘记 他对我耐心细致的谆谆教导。那本小册子是奠定我走进文学殿堂的基石,也因此坚定了我走文学之路的信心。当然,这本小书也免去了我面对社会媒体采访时一次次 无休止地诉说。我向采访我的记者每人发放一本,让他们了解我伴随一位著名艺术家生活十年的经历。虽然小册子的文字粗浅,语言也显干涩,但那是我用多少昼夜 写出来的心声,如今回头看看那本小册子,自己就会哑然一笑,慨叹道,写得好简单啊!
  多少年过去了,随着生活的历练我渐渐走向成熟,才意识到自己与赵奶奶共同生活过的十年,在我的人生中产生了多么大的震撼力。她曾教导我的话语, 在我的生活中时时都会体现,我愈发想念她,想得好心痛。我将那段岁月在心里打成包裹,永远珍藏在内心深处,不想打开,不想碰触。虽然有人对我这样子很不理 解,但他们不知道碰触我心中的那个包裹,我就会有无限的怀念,无尽的泪水……我决定将那段岁月珍藏在心底,变成动力,鞭策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直到2008年中秋,我突然接到了老乡、作家瑜琼的电话,她说:“咱们家乡的《宝坻报》刚刚创刊,正在组稿,听说你写了一本小册子《在赵丽蓉身 边的日子里》,能否从中选择改写几个片段,给我们在报纸连载。”我说:“容我想想吧。”她说:“张老师,您不用考虑太多,为了家乡这块热土您就支持我们的 工作吧。”我只好答应了。事已如此,为了我的家乡不得不重新寻找那段岁月,接连写了几篇后,编辑原文照登。我心中的包裹终于被打开了,犹如汩汩喷涌的泉 水,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浏览著名军旅作家王南方先生的博客,看到他写的有关赵奶奶的事迹,其中提到了小保姆小镜子,使我激动不已,很显然他是 把赵奶奶对我的昵称“小静”误为“小镜子”了。我在他的留言板上写下了几句话语说明此事,但让我万万没想到他却将我的留言原文转发到他的博客上,而且还配 发了我曾在《中国妇女》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纪念赵奶奶的文章。一时之间,网上千百条热情洋溢的留言和怀念去世多年的老艺术家赵丽蓉的文章热炒起来。我流着热 泪看着每条留言,百感交集。之后,一些媒体陆续不断地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每天面对来自各地的记者采访,不论网络还是有关报刊、电台、电视台记者纷纷朝我 走来。我一时好迷惑,为何去世近十年的老艺术家仍然有那么多喜爱她的观众,我不禁震惊……我不得不又一次讲述与赵奶奶相随十年的故事。有的记者问:“你会 不会写一本追忆那十年的书?”我思绪不宁难以回答。在他们的再三鼓励下,我终于答应写一本书。但待我清醒过来后,真是好后悔,我有何德何能来写这本书啊! 事已如此,大话说出了,就要给人家一个交代。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从网上得知我要写书的消息,当即与我联系,答应为我出版这本书。他们说,为了能怀念这位平民艺术家,也为了让更多喜 爱赵丽蓉的人,知道一位艺术家与她的小保姆背后的故事,你应该写好这本书。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笨拙的笔诉说着那段故事,但我一直担忧我的拙作会不会 影响人家大出版社的声誉?会不会给人家“砸锅”?我一直怀着紧张而又很不自信的心情来写这本书。我几次打电话对出版社编辑部赵阳主任说:“你们要给我这无 名的初学写作者出书,会不会给你们大出版社‘砸锅’呀?”她带着爽朗的笑声说:“小张同志,你就大胆地去写吧,写出你真实的话语,就是一本成功的作品!” 得到她的鼓励,我抛开一切杂念,在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时间书写我与赵奶奶生活过的点点滴滴。我沉浸在与她生活过的分分秒秒,日日夜夜,我随着书写的情节亦 笑亦哭,笑声常常回荡在我不足十平米的书房里。而写到最后两个章节时,泪水则一直浸泡着我的眼睛。每次回家,我的爱人就要问个不停:“怎么,谁又欺负你 了,工作上又遇到什么难题了?”等等。我只好说:“我是写那本书写得太投入了。”丈夫安慰我:“不要搞坏身体,不要写得太悲伤了,赵奶奶是个幽默人,你应 该写得让人笑,不应该哭。”在旁的我只能沉默,心想,你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心情,也无法明白我对赵奶奶那份难割舍的情意啊。正因为银幕上的赵奶奶曾带给亿万 观众的笑声,才会有我背后这个替她流泪不止的小老乡啊!
  如今我娴熟地敲击键盘倾诉着我对赵奶奶永久的思念,思绪如洪水般漫延在我的心底,赵奶奶的人格魅力时时涤荡我的心灵。虽文笔稚嫩,但真情实感很 难控制我颤抖的手,颤抖的心,有无尽的话语要说,有无尽的思念要写,但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总感到表达得意犹未尽。那十年她对我说了很多话,从她的幼年、 童年、少年、青年还有中年对我讲了无数个故事,我的那十年日记上记载了密密麻麻文字,在这些文字面前,我只能懊悔与愧疚,我深感在写这部书稿时笔力不足, 没有把情节写得很精彩,很圆满,只能留有遗憾,也许会让我终生遗憾。
  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刻,我依然怀着感激之情,感谢我的文学恩师滑富强先生,没有他我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也不会有这本书的产生,更不会有我如 今的幸福时光;还要感谢作家耕夫先生,没有他的鼓励与支持,我也不会再碰触心中那段岁月;同时我还要感谢新闻媒体和各界朋友对我的关注与理解,更感谢我的 家乡《宝坻报》的领导、编辑激起了我写这本书的欲望;还有大力支持我出版这本书的杨普年先生,他拿出自己多年收集的有关赵丽蓉的照片来丰富这本书,给这本 书增加了亮点;我还要感谢作家王南方先生,他的一篇博文,让众多媒体又一次关注了我;我特别要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的领导、编辑,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关 爱,就不会有我这本拙作的问世。
  面对着这么多给予我爱心的人,我不知该怎样回报他们的知遇之恩,我唯有以百倍地努力写出更精彩作品奉献给社会,才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厚爱与期望!
张雅静
  书评:
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评《赵丽蓉的最后十年》
  如果要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记叙是最合适的手法。如果要抒发动人的情感,那可以试着吟诵几首诗歌。但如果要展现一段生活,唯有细腻的散文,娓娓道来,方能流露平凡的真实。本文作者张雅静,正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了赵丽蓉的最后十年。
  当作者还是个高考落榜的农家女孩时,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因为一份保姆的工作而彻底改变。从初到北京的憧憬,到见面之前的忐忑,再到相识之后的亲切,仿佛就是一场梦,而这场梦一做就是十年。
  十年里,作者聆听赵丽蓉讲她过去的故事。赵丽蓉从小与戏曲结缘,不满周岁就上台“演出”,戏园子里的把门人都说“天生就是个戏虫子”;学堂老师抽背《三字经》她就扯着嗓子用一段评剧蒙混过关,就连老师也拿她没辙,但放弃学业也让她遗憾了一辈子;重回剧社,十二岁拜师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为能如名字般,似一朵美丽盛开的芙蓉花浮水而出;虽然年轻夫妻无缘老来伴,但她和丈夫之间的伉俪深情却成为一生的精神支柱。
  十年里,作者感受了赵丽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她不是高高在上、受人景仰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而是与骆玉笙、田华相知相惜的好姐妹,是巩汉林、尤二群和蔼可亲的赵妈妈,是许多喜欢她表演的观众的忘年交……当然,在作者眼中,赵丽蓉还有个更为特殊的身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赵奶奶。她会像个普通人家的奶奶一样给庭院里的植物松松土,喝一碗北京人最爱的“臭臭”的豆汁儿,在初春降临的时候走到田头挖荠菜、采香椿。甚至,她会像自家奶奶一样鼓励作者去大学继续深造,关心作者的感情生活,从意大利探亲归来还带上一份礼物。这般言传身教,这般无微不至,使作者从一个做保姆的“小老乡”成为如今天津作家协会的会员。
  十年里,作者目睹了赵丽蓉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论是演电影、电视剧还是小品,赵丽蓉总会耐心细致地揣摩剧本,体验生活,以便把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因为没有文化,赵丽蓉要依靠他人反复念剧本来记忆台词,这种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表演小品《打工奇遇》中的泼墨挥毫,她用一个月的时间日夜练习,连吃饭、睡觉都不忘用手指比划,终于在除夕当晚两分钟写完“货真价实”四个大字。1999年《老将出马》中那充满唐山口音的英文歌曲《MyHeart Will GoOn》,也是从未接触过英文的她在半个月的时间中练就的。这首表演生涯的绝唱,使所有人看到了她的执着和认真,也让全国的观众都叹为观止。
  终是要面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离去。赵丽蓉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平静坦然地面对,化疗的疼痛,面临死亡的压力,甚至是一头秀发脱落,也没能让她放弃对生的希望。她的艺术精神,她的人格魅力,她给全国观众带来的笑声,使她最后一曲生命挽歌唱得格外动人。
  赵丽蓉自己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但读罢此书,掩卷沉思,你会感受到她对艺术的那颗心,对人生的那颗心,如她的艺术生涯绝唱《My Heart Will Go On》一般,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