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杯”第1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 邵成潇等  2011年05月27日10:21


作者:邵成潇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书号:978-7-5063-5876-7

定价:43.00元
  内容介绍:
  由作家出版社冠名的“作家杯”第十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于2011年1月30日在上海揭晓。这次大赛约四万人参赛,最后六十四人获奖。本书遴选一百一十四篇获奖精品结集成册。这些作品,取向令人惊异,不单向的表述、不单薄的思虑、不单调的节奏、不单一的知识,显现出当今青少年作者特别是“90后”作者对文学的极大热情和对文学写作的可贵尝试。他们以新概念大赛提供的平台,昭示他们的思想、性情和烦恼;他们的文字具备深沉的人生思考、积极的个性追求和纯粹的感情流露,文采不可小觑。
  目录:
  让孩子们真实地表达自己
  ——序“作家杯”《第1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  1  ]赵长天
  初赛获奖作品选
  A组获奖作品选
  秋天的喜乐[  3  ]马 晓
  霸王[  8  ]王盛尧
  原色[  11  ]王佩瑶
  彼岸[ 16 ]王 旭
  心理医生[ 22 ]王静元
  当烟花遍开天空[ 29 ]王天宁
  H市的橘子[ 36 ]王丹阳
  1234567890[ 40 ]代卓伶
  龙头杖[ 45 ]卢湫阳
  稻草之轻[ 50 ]司若兰
  C计划[ 54 ]付晓雨
  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60 ]刘宝儿
  双面薇若尼卡[ 64 ]朱 睿
  英雄大街[ 69 ]刘家玮
  秋天[ 73 ]刘晓辰
  234日[ 75 ]刘禹汐
  乡村囧事[ 80 ]闫 康
  不悔的骑士之城——记吉普赛文化与西班牙足球[ 84 ]吕方伊
  招魂[ 89 ]陈路奇
  《 围城 》新编[ 94 ]李 星
  尚浣纱[ 98 ]张文显
  丑丑[ 104 ]邵成潇
  你不过是泥人[ 111 ]何炬东
  流浪[ 116 ]张 源
  永隔一江水[ 121 ]张旖天
  新日[ 124 ]陆俊文
  青梨[ 131 ]吴 桐
  不见不散[ 135 ]李 帅
  莫斯利安[ 139 ]陈雨晗
  与马缰街无关[ 145 ]李昭然
  国士[ 151 ]杨博文
  恸哭的半神[ 156 ]佘济清
  麦田words by Celiafrois[ 160 ]陈梦真
  信徒[ 165 ]余 蕾
  与子夜无关的子夜[ 171 ]张 凡
  爱过这些年[ 176 ]张 阳
  天寒[ 184 ]吴晓星
  沉默的守岁人[ 190 ]陈安晏
  荒昼[ 196 ]张烜怡
  走进画布的猫[ 200 ]林婷婷
  一厘米[ 206 ]林路遥
  不觉春风换柳条[ 209 ]金 稷
  艾丽[ 215 ]周 东
  蝉落[ 218 ]洪夏于郊
  志愿者[ 220 ]姜奕辰
  我们有罪[ 224 ]修新羽
  饼干村的邮递员[ 229 ]柳 敏
  红云[ 232 ]侯文晓
  绝唱[ 236 ]唐丹晶
  时光若倒退[ 240 ]耿 然
  寻城记[ 245 ]梁小雨
  雾都[ 251 ]黄 杰
  处女之死[ 257 ]祭雨竹
  戏子[ 262 ]韩佳航
  仲夏夜之梦[ 269 ]谢华扬
  ABCD[ 272 ]詹菲菲
  B组获奖作品选
  鸭子怎样飞[ 276 ]于 洋
  棋子[ 281 ]冯心瑶
  爱丽丝[ 286 ]冯 云
  三木儿和阿方的故事[ 292 ]卢思如
  默城琐屑[ 298 ]杜秋雅
  我的车[ 304 ]时泽东
  未曾说出的感谢[ 307 ]吴光潜
  且说三颗糖果的故事[ 309 ]李含晗
  桃子的希望[ 312 ]姚 瑶
  C组获奖作品选
  祖母的季节[ 317 ]丁 威
  再见,马丁[ 321 ]王 威
  一只关于脚指头的信笔涂鸦[ 328 ]王渤鑫
  梅德韦杰夫访华日可能性事件[ 333 ]丛 潇
  陆晚晴的眼泪[ 337 ]刘 创
  动物世界[ 341 ]刘章鑫
  行驶在冬天之前[ 345 ]李晓丹
  楼兰[ 351 ]陈 娇
  路过硝烟的少年们[ 355 ]张 晓
  明信片[ 359 ]陈 龙
  典当文字与时光一起流浪[ 365 ]谢文艳
  复赛获奖作品选
  镜子的背面[ 375 ]丁 威
  翻墙[ 377 ]王 旭
  翻墙[ 379 ]王丹阳
  镜子的背面[ 382 ]叶仁杰
  镜子的背面[ 385 ]司若兰
  翻墙[ 388 ]朱泽慧
  翻墙[ 391 ]许珍妮
  翻墙[ 393 ]吕联杰
  翻墙[ 395 ]张文显
  镜子的背面[ 398 ]陈路奇
  翻墙[ 401 ]陆俊文
  镜子的背面[ 403 ]李云梦
  翻墙[ 406 ]吴晓星
  翻墙[ 409 ]杜桑尔
  翻墙[ 412 ]张 畅
  镜子的背面[ 414 ]李晓丹
  镜子的背面[ 416 ]李连冬
  翻墙[ 419 ]金 稷
  翻墙[ 422 ]易建州
  镜子的背面[ 425 ]周艳秋
  镜子的背面[ 429 ]洪夏于郊
  翻墙[ 431 ]赵 祎
  翻墙[ 433 ]胡佳妮
  镜子的背面[ 435 ]姚 璐
  翻墙[ 437 ]祭雨竹
  镜子的背面[ 439 ]韩佳航
  镜子的背面[ 441 ]蒉 意
  翻墙[ 443 ]廖家明
  附录
  一等奖名单[ 446 ]
  二等奖名单[ 447 ]
  入围奖名单[ 449 ]
  组织推荐奖名单[ 451 ]
  初赛评委名单[ 452 ]
  组委、评委、工委名单[ 453 ]
  正文5000字节选:
  镜子的背面
  ★洪夏于郊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附带着自恋死的诅咒——虽然那愚蠢的家伙爱上的是水面倒映中的自己,从相同的物理原理而言,姑且也算之为镜子吧。镜子并非我的常备物件。相对地,比起现有的镀铝镜面,我更偏爱铜镜的昏黄或银镜因氧化而产生的灰暗镜像。那略带失真的映像倒是给人更多的亲近感。
  虽说镜子总会和爱美、自我欣赏之类的内涵相联系,但镜子本身却并没有什么好名声,“猪某某照镜子”或是“哈,你为什么不去照照镜子?”之类的感叹也不是啥赞美之词。话说自从有第一个人学会照镜子——还是看倒影比较符合实际,那确实是从第三人称升格到第一人称的重大飞跃。在此之前古人如何认知自己?那抽象画恐怕不能,用手指感知终究只停留在抽象想象中的形状。那第一个聪明的人在看到自己那般模样估计会兴奋不已:“我长得和其他人一样?”
  每日清晨,面对水池前镜子中的那个映像,互道早安,顺便感叹一句“那个笨蛋一样的家伙是谁?”依照亚里士多德的构想,世界上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对完美存在的拙劣模仿,说到人,那模仿的自然是长得最像人的神了。说来如此,我就算和神没有几分相似,总有几分神似。那镜子背面的那个人是对拙劣的再模仿。那个由光线纺织的空间没有声音也没有黑暗,有的只是对我们所身处的环境的强行复制,毕竟是拙劣的,比起我们更缺乏完整的构型。
  既然那只是更加不完美的模仿,人又为何渴望透过镜子来认知或是观摹自己?想了解人这种生物长什么模样,那是原始人才有的疑问;自恋?那些人都淹死了;恐惧?大概如此……每一片破碎的镜子都足以容纳整个世界,而那个照镜子的人只不过是时空交汇的一个点而已,没有比渺小更无助的情形。被欲望驱使着去一睹镜子背面的映像,却又不能看尽即使方寸之间的小玻璃片,自认为具象的物质都成为抽象的映像;或许我们也是在某一小片碎镜中的镜像……被这循环的追问折磨得不断扭曲,只是来自模仿的思想最终将会像“伪球型”一样,聚缩到一个原点。镜像中的那个人影会嘲笑我们的弱小。在那个近乎冰点的次元中,曾有人伸手想触及彼岸的那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映像,那个映像心领神会地也伸出手,最终阻隔在镜面之上。寒意刺入指尖,却是种莫名的熟悉的温度,与其说镜像被囚禁在镜子里,倒不如是我们被束缚在镜像上——故意模仿的失败复制品。
  冷风将那玻璃片上的水汽凝结成冰花之时,没有浪漫的雅致去品味那泛出白光的冰冷画面。对于背面的世界,被一种不可抗拒力直接制约着,同时那股力量能穿透附着在两个如此相似的世界之间的隔膜。自恋者多半是因为这股神秘力量才向倒影示爱的吧。镜像里的居民只是一味等待现实的波动来推动自身的变化,即使这是主观意识自然推理的结论,也不会有人试想着倒转镜子——虽然背面并照不出映像。施加这份不可抗拒力的存在只能是生性多忧的人了。唯恐一日镜子的背面被打破,那种超现实的结局也不一定是人类洞察镜像的完美收尾。
  受困于未知的茫然,镜子的出现解决了对“自己”的完善。是时候用镜子来照“我”以外的东西,当然,若还是停留在“人”这一物象,只是另一个“我”罢了。镜子的基本原理就是复制,除去传统意识中不可保留的镜像,复制同时有保留的功效。而这面具有复制能力的镜子,将镜像量产化,幻影的幻象不再只是意识世界的完美形象。人类学会运用复制来填充空虚的世界,镜像本身就变得廉价,不具备本体的根本要素。镜子背面的镀层也随着消减,直到复制品直接透过玻璃相视如故,却只是低贱的量产品。推动未知恐惧的人也不再需要镜子来求助于那一边你的复制品。
  我并不孤寂,镜子里总会有人会看着你;我感到恐惧,不敢面对那个无法远离的映像。无处不在的镜子构建起一个与现世同等规模的空间,却不给予完全相同的配置,没有温度但又令人感到冰冷,没有声音却又是嘈杂不堪。欲击碎那个令人生厌的映像,却发现背面只有剥落的碎片。失去了折射光的能力,同时推动了模仿你的能力。背面的深度远比你我身后的距离大,并且没有尽头。而瞬时之前还存在于眼前的镜像又会以什么表情来面对因为破碎而变形的你的脸。大概会默视片刻,然后同样给碎镜一击,让那个丑陋的倒影彻底消失。
  ★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很多人拿到题目着眼于编故事,但洪夏于郊却独辟蹊径,他写出的是一篇充满哲理遐思的散文。这一文体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不易把握,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而言更不易把握。
  洪夏于郊紧紧抓住了镜子,依托于镜子,他让那些思想的碎片或者说思想的叶瓣纷纷扬扬、飘飘漫漫。他抓住了镜子,并不管这是不是镜子的背面,或许在他看来镜子的背面仍然是镜子——因为在他看来“来自模仿的思想”最终将会像“伪球型”一样,聚缩到一个原点。这一“伪球型”让我想到埃舍尔的怪圈,那也是一个“伪球型”——一个人通过手中的像镜子一样能倒映影像的球看到了球中的自己,但球中的自己的眼眸中又倒映那个捧着球的自己——这充分说明的就是镜子的背面还是镜子。
  类似的哲思的碎片还有很多,比如,“我并不孤寂,镜子里总会有人看着你”,读到此,我们都会心生疑问:那是另一个“我”在看着这一个“我”吗?“我”被分裂了,既可能是天使又可能是野兽,既可能理性澄明又可能欲望缠绕,像浮士德,像卡尔维诺笔下的那个被分成两半的子爵:一半有多么卑鄙、丑陋,另一半就有多么崇高和伟大。是念及此吗?洪夏于郊继续写道:我感到恐惧,不敢面对那个无法远离的映像。
  我还喜欢这样的句子:每一片破碎的镜子都足以容纳整个世界。它和北岛的“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倒映,都有破碎,都有完整。这是世界,也是我们的生活。
  李其纲 《 萌芽 》杂志社副主编
  志愿者
  ★姜奕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汽车开始颠簸起来。简洁睁开眼睛,向窗外望去,不知什么时候,鳞次栉比的高楼已经不见,灰暗的天空下,只剩下了同样灰暗的土地和稀疏散落着的灰暗的房子。车开了也就二十分钟的时间吧,简洁心想,原来繁华的都市和贫困的乡村也就是这么短的距离。
  老实说,简洁并没有对这次所谓的志愿者活动抱有多大的热情。马上要考试了,如果不是辅导员老师说,这样的社会实践会对她明年申请国外的大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她才不愿意花时间和那些或者想作秀或者想满足自己优越感的人一起到这里来呢。
  “到了。”有人兴奋地喊了一句,车慢慢停了下来。
  简洁把羽绒服的帽子拉到头顶上,跟着大家,在一排低矮土房前的大空场上下了车。那么这里,就应该是几天来大家一直在讨论的孤儿学校了。
  一个身穿蓝灰色旧西装的人迎了上来,他和带队的辅导员老师握手寒暄,然后冲着大家挥手打招呼。看得出,对接待简洁这样的志愿者们,他早已是轻车熟路了。在他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孤儿学校的时候,简洁开始四下打量这个大空场——似乎,这就是操场了吧。不太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竖着一个崭新的升旗台和两个还散发着油漆味的篮球架。哎?篮球架下怎么蹲着俩孩子?简洁正琢磨这两个孩子是学校的学生呢还是来看热闹的呢,就听见旧西装冲着两个孩子说:在这儿干什么?还不快排队去?两个孩子转身跑开了。简洁注意到,跑在前面的女孩子始终牵着后面那个矮小的男孩子的手,男孩儿被女孩儿拽着两脚不停地捯,在那双看不出颜色的旧单鞋和短了一截的裤腿之间,男孩儿那细得像一根发了霉的竹竿一样的脚踝,似乎随时都有断掉的危险。
  旧西装回转身,继续谦卑地对大家说:看看我们孩子的教室吧,桌子椅子是早该换了。简洁和大家一起走到土房前,向教室里张望。教室里很昏暗,简洁没有兴趣去探究桌椅到底有多旧,她突然想,这么冷的天,在连阳光也进不来的教室里,刚才的那两个衣着单薄的孩子要怎么坚持才能坐上一节课的时间呢?
  随后,简洁们被带到了一个小礼堂前。所谓礼堂,其实就是一间很大的砖房,里面砌起了一个矮炕一样的舞台。这显然是学校最奢华的建筑,里面也比教室亮堂得多、暖和得多。简洁在排得整整齐齐的木凳子中找了一个靠角落的地方坐了下来。旧西装站在舞台前边,搓着手说:为了欢迎各位来自××大学的志愿者,我们的孩子特别准备了些小节目。
  旧西装出去招呼孩子们进来的时候,简洁想,刚才篮球架下的那两个孩子,一定就是在这儿排队,等候表演呢吧。
  简洁不知为什么,很想再见到那两个孩子。于是等到一群化了浓妆、穿了演出服的孩子走上舞台的时候,她便目不转睛地找起来。长长的演出服遮住了孩子们的脚踝,浓妆让每个孩子看起来都几乎是一个样子的,听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背诵着同样的词句,看着孩子们举着同样高的右手或者跳着同样快的步伐,简洁几乎一瞬间就确认了:台上没有那两个孩子。
  那两个孩子去了哪里呢?
  简洁开始笑自己,不过是一眼之缘罢了,有什么可惦记的呢。过了今天,这里大多数的志愿者将会忘记这里的孩子,自己也是一样。
  演出进行得十分顺利。简洁跟着大家鼓了很多次掌。她看见有人在抹眼泪,她不懂这些人到底在为什么哭,演出显然没有那么感人。
  事实上,简洁觉得这样的演出很做作。有时,她不得不靠摆弄自己胸前的志愿者胸牌来打发时间。
  简洁他们学校办公室的周大姐,一直跟在简洁的身边,絮絮叨叨:“这些孩子真不容易啊,没爹没妈的多可怜!下次我把我儿子也带来,也让他看看人家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他过的什么日子。省得他一天到晚绷着脸,看谁都不顺眼,身在福中不知福!”
  简洁不确定她是不是在和自己说话,也不知道应不应该回应,应该怎样回应。
  她在心里想,这演出还有多长时间才结束啊,回去之后,还有没有时间复习那些堆积成山的功课呢。
  “阿姨。”一个孩子走到旁边的周大姐身边,简洁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自由交谈的环节。
  门口有很多孩子一边排队等候,一边向礼堂里的志愿者们张望,等到能挪动了,就径直朝某位志愿者走过去。从他们的神情看,简洁觉得他们似乎都经过了某种训练,对寻找什么样的志愿者攀谈都有了十分明确而统一的认识。
  简洁显然并不符合孩子们的选择标准,因为过了好一会儿,也没有人朝简洁走过来。这让简洁觉得有点尴尬。
  突然,简洁的眼睛一亮:在和简洁正好相对的那个角落里,她看见了篮球架下蹲着的那两个小孩儿,虽然只是匆匆地看过一眼,但她记住了他们的褴褛和他们的窘迫。
  小女孩牵着小男孩的手,愣愣地站着,无措地望着已经热闹非凡的小礼堂。
  简洁正想穿过众人,却发现另一个志愿者同学率先向他们走去。小女孩眼睛里露出了一丝兴奋,她牵着男孩儿的手,向志愿者的方向蹭了几步。
  这时,一个穿着演出服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志愿者的跟前,甜甜地笑着拉起了志愿者的胳膊。女孩儿的眼光黯淡下来,默默地拉着小男孩退回了角落。
  简洁觉得心口一阵发热,她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两个孩子面前,不由分说地拉起了女孩儿的手,然后,她愣住了:小女孩的脸上长满了小米粒一样的小红点。女孩儿显然注意到了简洁的迟疑,她把手从简洁的手中抽走,然后深深地低下头去。
  简洁意识到自己的表情伤害到了小女孩了,但她有点担心女孩儿的病会传染给自己。她犹豫了一下,然后蹲下身来,右手搂住了小女孩的肩膀,左手搂住了男孩儿的肩膀。
  “好吃的来啦。”这时,旧西装把志愿者们带来的小食品拿了出来,孩子们开始还很矜持,没一会儿就开始大把地往自己的书包里装了。
  简洁发现,自己搂着的这两个孩子,竟一动也没有动。
  “去拿吧。”简洁松开了手,笑着对两个孩子说。
  两个孩子看着简洁没有动。男孩儿说:“姐姐,一会儿,你还能抱我一下吗?”
  简洁的心里突然疼了一下,这对没有了父母的孩子,不知有多久,没有体会过被拥抱的滋味了。
  简洁点点头,然后挤进人群,拿了好几包零食出来,递到两个孩子的手里。
  女孩儿的眼睛里有很晶莹的东西在闪动,男孩儿原本蜡黄的脸上也开始出现了红晕。简洁望着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感动。
  离开孤儿学校的时候,简洁对两个默默跟着的孩子说:“姐姐以后再来看你们。”
  男孩儿说:“你不会来了,好多人都说会再来,都没来。”
  女孩儿拽了拽男孩儿的手,不让他再说话。
  简洁无言以对,因为男孩儿说的也许是对的,至少按她的原计划,她没有打算再来第二次。
  期末考试之后,简洁约了表妹去逛街,顺便帮助家里准备些过年的东西。
  “郁闷啊,我又胖了!”被简洁称为加菲猫的表妹表情夸张地大喊,“连鞋子都瘦了,你得陪我去买鞋!”
  简洁说:“找借口吧,你都有多少双鞋了?”
  嘴上这么说,简洁还是陪着表妹来到了卖鞋的楼层。在女鞋部,没有找到适合表妹穿的鞋子,她们来到了运动鞋专柜。
  “运动鞋做这么厚,谁穿啊,多蠢啊!”表妹拿起一双加棉的运动鞋大惊小怪。
  简洁的脑海里突然就闪出了那个小男孩赤裸的脚踝和他脸上曾经有过的红晕。
  她冲口而出的话把自己也吓了一跳:“这鞋最小的是多少号?”
  表妹一头雾水:“你没事儿吧,买给谁穿啊?”
  简洁三言两语地讲了那次做志愿者的经过,然后在表妹不敢相信的表情下,把那双运动鞋买了下来。
  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药店,简洁又想起小女孩脸上的疹子,于是走进去,咨询店里的药剂师。药剂师告诉简洁,那应该不是传染性的皮肤病。简洁根据药剂师的建议买了一管白色的软膏。
  “明天陪我去一趟孤儿学校吧。”从药店出来,简洁对表妹说。
  “怎么去啊,那么远。”
  “好像可以坐一段公交车,然后,剩下一段距离,就走路喽。”
  “啊?那我还是算了吧。”表妹说,“我可走不了那么远。”
  孤儿学校的校园很安静。没有人迎出来,简洁甚至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那两个孩子。等了半天,有一个老师模样的人走出来,简洁欲上前询问时,才发现自己竟没问过那两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她只好把来龙去脉跟这位老师讲了一遍,老师说:“我们这里一般不接待个人的,没有单位预约,我们领导不让接待的。不过你大老远来了,我就找几个孩子来跟你见个面吧。”
  简洁说:“我必须见到那两个孩子。”
  老师看了看简洁,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只说了一句:“跟我来吧。”
  简洁跟着老师绕过一段堆积着很多垃圾的小路,来到了另一排小土屋前,这里是孩子们的宿舍。天气冷,孩子们除了上课,几乎都待在这里。
  老师喊出了两个目瞪口呆的孩子,简洁蹲下来,像上次一样,把他们揽在怀里。
  走的时候,简洁说:“姐姐再来看你们。”两个孩子使劲地点头。
  任辅导员怎么说,简洁还是没有把那次志愿者的经历,写进自己的入学申请里。当大洋彼岸那所梦想已久的大学,为她提供了研究生期间的全部奖学金的消息,在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简洁想的却是如何对土屋里那两个翘首以盼的孩子,解释未来两年不能再去看望他们的事实。
  一年多来,每月一次的探望,是简洁和媛、宁姐弟间最快乐的约定。媛的小脸好了,她原本是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子,宁也长高了一些,他们如今都被选入了表演队,能为来学校的志愿者表演节目,使两个孩子既快乐又自豪。
  走之前要准备的事情很多,但简洁还是抽出一天的时间,去了一次孤儿学校,带去了很多文具和书。
  直到走的时候,她也没有办法把自己不能再来的话说出口。
  姐弟俩送出很远。宁说:“姐姐,下个月再见。”
  简洁说:“别送了,你们回去吧。”
  在航班漫长的飞行时间里,简洁想起了认识两姐弟的前前后后,想起了第一次去孤儿学校的心不在焉和后来每次去的艰苦跋涉,她意识到,这两个孩子带给她的满足,也许比她带给孩子们的还要多。
  她在漫长的飞行时间里,给孩子们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最后她写道:谢谢你们带给我的一切。
  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简洁回到宿舍,习惯性地打开MSN,加菲猫的头像不停地闪来闪去。
  “胖妞,干吗?”她笑着敲打键盘。
  “给你看张照片,等着啊。”加菲猫回复。
  照片上,加菲猫的左手揽着媛,右手揽着宁,三个人笑得阳光灿烂。
  简洁觉得视线有些模糊:“你去看他们了?”
  闭着一只眼的搞怪表情跳出来:“我觉得这么减肥不错,我能走那么远,哈,好了不起啊!”
  加菲猫似乎兴奋得不行:“我郑重宣布,从此以后,我要把一半的零食留给小宁,那样我的肉就会有一半长到他的身上!小媛同学不喜欢长胖,我就放过她吧。”
  简洁百感交集,不知说些什么。
  加菲猫等了半天不见回复,又跳出来:“干吗去了?不表扬我啊?”
  简洁想了想,敲下几个字:我觉得今天连月亮都特别亮了!
  加菲猫回复:别转了,青天白日的。
  简洁看了看表,在加菲猫和媛宁姐弟俩生活的地方,太阳应该已经升起来了。
  ★点评:
  一个不容易写好的故事,却写得相当成功。这可能要归功于细节的真实以及笔法的圆熟。简洁,这个不太情愿的“志愿者”,见到了两个孤儿之后,所有反应都显得真实,所以后面变成真正的志愿者便有了水到渠成之感。而且,当她真正成了志愿者之后,她已经不再愿意把这个经历来换取什么现实的“好处”了,排除了功利,善良才真正焕发出纯正的光彩。这是整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简洁对孤儿道谢,以及表妹代替她继续去看望孤儿,是很好的余音绕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故事的境界。真实、节制、毫不造作,具备打动人的力量,还有回味的余地,可谓精彩之作。
潘向黎  作家
  桃子的希望
  ★姚 瑶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是不是愿望许多了,感情就会廉价?
  是不是梦想一旦实现,就会渐渐被我们遗忘?
  是不是划过的流星已承载不了殷殷期盼?
  所以才会把那些小希望藏到纸条里折成星星,提醒自己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
  一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漏句,该罚!”生哀而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尔与吾行,吾可作君之师。”
  印象中,这是思品老师在第一节课上闲来无事念的话,美其名曰“活跃气氛”。引申义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很虚心求教的样子,反倒让我们这些学生不好意思了,好感度不由得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
  Miss小张是个脸很圆、眼睛也很圆的矮个子女生。典型的“80后”风格,张口“亲爱的”,闭口“宝贝儿”。每次做时政点评的时候,就算内容再不靠谱,观点再过激进,她也能找出一大堆的优点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每每有人在台下瞎插话,她三言两语总能回归到主题上。Miss小张也因此另有个绰号叫“导购小姐”。
  就算是再烂的手机,有个LED屏幕都是佳品。这是电视广告里看来的。
  呼,一点都不像音乐老师。
  二
  我多想阎罗王变成Miss小张那样。
  阎罗王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也是政教主任。他理着一个近似于光头的平头,显得脑袋很像个芋头。虽然年纪将近四十,但据说还是个老光棍。估计平时没什么东西好发泄,于是所有怒火都撒在部分学生身上。他也让我们做课件,但是,一般总结都是有固定台词的“各位同学,你们看看这份课件哪里不好啊?”然后,照例没人举手,他就一个人唱独角戏。
  虽然我们都明白他是为了学生们好,但心里总是不舒服。
  唯一一次他让我感到激动的是带来了一把吉他。
  偷偷说一句,我折幸运星的纸条里有很多的内容都是:“我要弹吉他”。
  三
  冬天的时候看了一部剧,瞥了两眼相亲节目,读完了N本小说,晃过无数广告,无一例外地都有男主人公为女生弹吉他唱情歌的桥段。然后听好多人在身边感叹木吉他的小清新。虽然在他们露出一副又羡慕又向往的样子的时候,很想反驳“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但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很期待那个有点文艺范儿的调调。
  渐渐就萌发了愿望,开始筹备起来。首先,便是向周围人宣告。
  “小金子,你觉得什么乐器最帅啊?”
  “当然是吉他咯。”
  “呀哈,太棒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呢?”金子一脸的迷茫。
  我于是豪气冲天地站上桌子,“Look  at  me,every  body。”接着,一甩头发,“我,桃子,决定要去学吉他了。”
  旁边一下寂静了。
  十秒钟后,一切恢复正常。下课那么短,谁会理我这么点破事。
  好吧。耸肩无奈,不过至少说了,就有种所有人都变成督察的错觉,好像更有动力了。又一次意气风发。留下表情无辜的金子傻傻地望着我的背影。
  四
  剩下的日子,是段拼命努力攒钱的时光。貌似很冗长的样子,但于当时的我来说因为梦想的关系,可以睡得很甜、过得很快。
  有着所有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小心思,不想被父母知道;也有着我们这个种群所有的迷信,星座指南说可以通过折幸运星开运。于是,就兴冲冲地去小区门口的“格拉拉”文具店。
  “格拉拉”的店主是个笑起来连皱纹都很慈祥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岁的男孩。据说是老来得子。小孩子叫斯诺,很可爱,会在功课轻松的时候帮哥哥姐姐拿拿东西,给妈妈递递money。我算是那儿的常客了,和他们很熟。
  “斯诺,帮姐姐看看幸运星在哪儿好吗?”
  “桃子姐,”柜台后面探头探脑地出现了一个虎头虎脑的身影,“这边来。”
  印象中,斯诺的脸总是红扑扑的。“那堆吸管就是了。”他说完以后,脸更红了,然后傻傻站在了我的左边。我倒是没注意,在聚精会神地挑幸运星。
  “斯诺,”我习惯地向后张望,却在旁侧瞄到了他,“帮姐姐选选,什么颜色好吖?”
  “嗯……我觉得蓝色和紫色比较适合你们双鱼座。”
  “唉,你知道我双鱼?”我不由得惊讶了。
  “嗯,你填过店里的生日报到册,我过目不忘的呢。”斯诺露出了小孩子娇嗔的模样,突然想起了什么,加重语气补充一句,“还有我妈妈也是双鱼座。她生日比你早十天。”
  “记那么详细,还真是个有心的小仔。”小声叨叨,转眼决定就按他说的买了。
  可是,还不会折纸。我就是个手很笨的人。离开店屁颠屁颠地投奔了死党哈顿。
  五
  哈顿是个小巧清秀的治愈系女生,很会做手工,在家就是个“哆啦A梦”式的角色,到处都搭得上手。
  “吸管幸运星其实很简单哪。桃子,你不用太担心学不会啦。”哈顿很温婉地朝我笑了笑,“看好哦。先对折……对,再压平……”
  我跟着手忙脚乱起来,不过看到她鼓励的目光就很安定了。反复做了两三个,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心得。“还好有哈顿在。”我暖暖地想。
  跟着在电梯旁分别,哈顿倚在门口边送别的样子很好看。
  好像是和自己的希望近了一点。谢谢你哦。
  六
  颠倒日夜不停折东西的两天之后,我终于明白许愿是不可能速成的。到底不是超人,也不是大力水手,开启不了无敌状态。决定每天十个这样循序渐进。
  最后快耗完幸运星储蓄之际,妈从别人那儿听说了这桩事,告诉我说她愿意出买吉他的大部分钱,学费也可以考虑负担。只要……嗯,“只要”是重点。气氛紧张起来:只要我大考考到班级前三。
  六星级的超难度挑战,不过,如果我很努力很努力,应该也会有可能吧。毕竟经历了那阵子,已经明白完全靠自己离真正学琴仍遥不可及。
  如果没有这样一天天告诫自己,我会不会放弃,都是个问题。但那些小希望一旦生根发芽,虽然默默无闻,却很难在心中完全除去它的印迹。
  七
  大考之前,收到两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Miss小张和阎罗王结婚了。”分开来是好事,合在一起就超出了所有人意料。我以当时的心情自然是不懂为何情节那么戏剧化。后来,小金子走过我身边的时候,轻轻一句“鲜花不一定属于公主,也可能属于牛粪”。我忍俊不禁,可仍未释然。
  但见这两个副课老师蜜月回来满脸幸福的笑容,我觉得他们是快乐的。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这边瞎操心纯属无稽之谈。虽然想象里Miss张的丈夫一定又高又帅,阎罗王的老婆绝对又胖又鸡婆。
  “身边的所有人都会幸福。”是曾经放在瓶子里的小希望,这么成真了,有些小小的不甘。尽管结局的确是音乐王被政治张带得好脾气且良善了。
  八
  成绩单下来后,名次那栏是犹豫很久才看的。“居然是第三!”我拉住哈顿,超兴奋地抱着她蹦啊蹦。哈顿依旧是一副宠辱不惊的阳光样子,嘴角微微上扬。她也不错,是第五。
  踢着石子回家的时候,一直在感叹幸运星的灵验。计划着顺路再去“格拉拉”一趟,结果在半道上撞见了斯诺。
  他的脸依然红扑扑的,差别只在背上多了个沉沉的书包。不过,他明显没在意,直朝着我奔过来。“斯诺,好吖。”我冲他招呼了一句。
  他停顿了半秒,继续往这儿跑。
  我看得奇怪了。
  更奇怪的是大约五秒后,他喊了一句:“桃子姐姐,我喜欢你。”
  就这样,我的脸条件反射般的变得和他一样红了。
  现在七岁小孩就这么开放,“‘00后’来势汹汹,‘90后’表示鸭梨( 压力 )很大。”我一个桃子都快变成鸭梨了,容易吗?在大脑短暂的空白后,手上已然多了一张信纸状的东西。再一眨眼,斯诺都跑到十丈开外了,仅剩一个硕大的书包在我眼前晃悠不息。
  我不知道该怎么发这张“好人卡”,“兄弟卡”在这也明显不适用了。只好继续踢石子,忘了去“格拉拉”。
  九
  小孩子的感情最纯了,以至于后来很久每次我去那家店,斯诺都会眼巴巴地盯着我。我一如往昔地把他当弟弟,他却更羞涩了。直至某天,我听闻斯诺和他妈妈要搬家了。
  斯诺走之前往我家的报箱里塞了张情书样的信纸,写的却是:“桃子姐姐,祝你学业顺利。我们搬家以后还要常联系哦。”
  可是这个笨小孩怎么忘了,我根本没有他的生日报到册哪!我跟着开始后悔起来。
  时年我刚学好民谣吉他,准备专攻电系。哈顿说我要是个男生,就嫁给我了。我笑笑,说我没那么希望,哈顿有自己的白马王子哪。
  好在依然有资本庆幸曾经拥有你们。我的幸运星里满满是你们的名字。
  ★点评:
  写得貌似放肆,实则很纯情。同龄人写差不多同样的故事,对学校社会家庭,总有些怨天尤人,自视为被压迫者,甚而还有出了人命的情节。批判和黑幕见得多了,美好就成了稀缺之物。但是,青春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代。青春实在该将自己的美好表达出来才是。
  这篇作品最令我意外的就是,没有预料的残酷青春的情节套路,也没有浮华涌动的多彩生活描写,没有师生间的搏战,也没有被迫害的悲愤与狂想。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那种纯情的小流露。但是,它们打动了我。
  纯情是美好的,美好也是一种纯情。桃子的希望是什么呢?我读来就是一种纯情的美好。“我的幸运星里满满是你们的名字。”这不是一种廉价的感情,也是不该被遗忘的梦想,即使只是年少时的流星,也承载了我们的期盼,这种纯情的美好将伴随我们长长的生命之路,一直走下去。——我把作者设问性的故事前言,都理解为是一种应该明确的答案。
  纯情之美与美之纯情,业已不多,大概仅存在年少者心里。同样,现在还能、也愿意这样写作的人恐怕已经更是少了。
吴 俊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作家出版社独家冠名、《萌芽》杂志社独家授权、唯一正版
  历届大赛获奖者多为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加分或自主招生录取
  高考、中考高分作文制胜宝典和素材库
  自由、真实、惊绝的美文享受
让孩子们真实地表达自己
——序“作家杯”《 第1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
赵长天
  十三年前,我们和大学的朋友们一起创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既是为了促进青年文学创作,也是想冲击一下学校作文教育中的模式化八股腔。十三年过去了,青春文学已经繁花似锦。虽然由于时代的变化,由于商业和网络的影响,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文学创作和传统文学有很多区别,其优劣,我没有能力来作分析,在当下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但对青年人不再喜欢文学的担忧已经一扫而光了。不过,学校作文教育的状况,似乎还不容乐观。
  目前,中文写作教育的重要性依然被严重低估。社会上,学校里,对学外文比学中文更加重视。《 瞭望·东方周刊》上,有一篇马来西亚留学生的文章,标题就是《 为什么英语第一、中文第二》。这位在北京大学留学的马来西亚人说,许多北大学生对于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文表示不可理解。他说:“在以一种异样眼光看待这些海外归来的华裔的同时,却不小心泄露了对自身家底文化的不自信和漠视。”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郁闷。我承认他说的是事实,是一种普遍的状态。看低、轻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忽视学习中文,这种状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有所改善,但依旧非常严重。
  而现在的作文教育,无论中学,还是小学,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太强调主题,强调意义,要“正确”,要“积极”,要“阳光”;还要根据考试的要求,有若干的“要点”必须遵循。结果,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都按照某种套子,变成了八股文。我看了不少小学生作文,说的,完全不是儿童的语言;讲得刻薄一点,讲的简直不像人话。平时,谁是这样说话的?一篇作文结束,都是一句:这说明了什么什么。孩子根本不会这样想的,但为了“主题”,必须要加上这么一句。老实说,都是一些套话、假话。从作文的选材,到情感的表达,都不重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似乎写作文就要说这样的套话假话,说假话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不要小看这种作文教育的后果。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东西,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说假话的习惯。以说假话为习惯的文化潜意识,以说假话为常态的民族心理,太可怕了。这样的教育,是正常的吗?
  文如其人,写文章和做人是一致的。写作教育,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可以研究,但是,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把教学生做人和教学生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真实地表达情感,展现生活;而不是学习如何应付考试。作文的考试,特别是评分的标准,我们也要呼吁去改革。文无定法,哪里有统一的作文格式呢?其实,一个人会不会写文章,是很容易辨别的,只要想办法鉴别是不是事先背好一篇文章来套。而现在的考试要求,恰恰是比较容易去鼓励投机取巧。
  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都是一些特别喜欢文学的同学,他们都知道在学校写作文该怎么写,来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该怎么写。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来彻底改变学校的作文教育,但是,出版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他们的同龄人,在自由的心态下可以写出怎样的文章来,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如果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都能自由地、真实地、快乐地用笔来表达自己,该多好啊!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