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英雄路漫漫》
 | 曾祥彪  纪红建  2009年09月27日10:49


作者:曾祥彪  纪红建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书号:9787802403437

定价:28.80元
  《英雄路漫漫》尾声——
  我们静静地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与我们迎面而来的那些在夕阳中匆匆赶路的车流,那些在市场里采购着蔬菜的主妇们,那些在街心公园里絮絮私语的情侣们,那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没有谁能认识史光柱,没有谁能认识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英雄。
  我们有点想不通,甚至不信这是真的,于是,我们便拉住一位学生模样的少年,悄声地问道:“你知道这位军人吗?”那个学生模样的少年朝我们摇了摇头。我又问:“那你知道史光柱吗?”那个学生模样的少年继续摇了摇头。
  我们还是不信,年轻人不知道,年纪大一点的应该不会忘记,于是我们又拉着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问道:“你知道史光柱吗?”那名男子思索了一下说:“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他参加过战争,是个战斗英雄吧!”
  虽然这样的询问并没有多大意义与价值,但我们的灵魂还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晚上,我们又在网上查询了一下网友们对英雄的理解与评价,以下是部分网友的留言:
  “XXX英雄很有气势,不愧是一位军人!虽说军人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一傻愣傻愣的人,但我始终不同意这一点。其实你们不傻也不憨,只是你们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
  “现代的军人不要你发傻,发傻也没有用。你死了?值得吗? 不要慢无目的的傻,高科技的时代啊,大哥!”
  “发傻的,不仅仅是军人,还有喜欢军人的女子。可是,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可是,我在沙漠哭泣,打湿了滚滚黄沙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因为也傻,另外一种傻。”
  ……
  难道,股票、房地产、网络经济、超女真的将这些代表民族魂的英雄们PK掉了吗?
  2007年4月2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培新街的北京汇文中学。这天阳光明媚,整个校园弥漫在初绿的春色中,校园到处跃动着青春的影子。我们怀着欣慰之心走进了“史光柱班”(北京汇文中学高三九班),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北京汇文中学副校长谢海涛和高三九班班主任索金龙。
  北京汇文中学是一所具有136年悠久历史的名校,她创建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初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设立教堂时附设的“蒙学馆”,后更名为“怀里书院”。1888年又增设大学部,名为“汇文书院”。从1902年起,校址设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1904年改名为“汇文大学堂”。1918年,汇文大学部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迁到海淀区今日北京大学的校址,原校址转给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1926年3月,汇文中学有了第一任中国校长——高凤山博士,并在1927年6月呈准教育部备案,开创了教会学校在中国备案的先例。后遵部令改名为“京师私立汇文中学”。北京解放后,1952年9月私立汇文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成为公立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学”。因建设北京火车站,1960年,校址迁至崇文区培新街6号,并在这一年被选定为北京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89年,经北京市政府的批准,校名恢复为北京汇文中学。2001年底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首批高中示范学校。
  其实,北京汇文中学最大的特点不在于她历史的悠久,而是教育学生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他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每个班都以英雄的名字命名,除了“史光柱班”,还有“彭雪枫班”、“董存瑞班”等等。应该说,除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思想外,还有一点也特别值得一提,北京汇文中学一直是一个盛产爱国青年和英雄的圣洁之地。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彭雪枫将军,他1926年曾就读于北平汇文学校,同年10月在学校入党,并担任汇文中学党支部书记。在汇文中学读书期间,他刻苦学习,团结进步青年,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工作,领导学生爱国运动,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
  我们首先采访了“史光柱班”班主任索金龙老师。索老师个子不算高,瘦瘦的,文质彬彬的。虽然他是教理科的老师,但却很有文采。我们本想更多地介绍一下我们来此采访的目的,索老师微笑地说:“不用多说了,当时你在电话里说了基本思路后,我就完全理解了,我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本来对此就有一种深厚的情谊。”
  “那就请你谈谈,为何要把你所带的这个班命名为‘史光柱班’?”我们一边打开笔记本,一边对索老师说。
  索老师立即很投入地说了起来:“我是64年生人,与战斗英雄史光柱是同龄人,84年发生在我国南部边境的那场局部战争,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我却是伴随着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史光柱从战场上走下来后,他伴着《小草》唱响了大江南北。当时,不管是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还是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当时甚至后悔自己没有走从军路。从那个时候,我一直关注着史光柱,在我为人师表的二十多年里,我也一直想借助于他们这些英雄的精神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但真正萌生把我所带的班命名为‘史光柱班’,这事还得从2004年8月说起,那时我分任北京汇文中学高一班主任,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阮雪楠,在他填个人履历表格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史光柱。史光柱这个人我是熟悉的,但为何这个姓阮的学生在父亲一栏中填上了史光柱三个字呢?我觉得奇怪!是不是这个史光柱就是战斗英雄史光柱呢?让我进一步确信的是,阮雪楠在表上写得清清楚楚,史光柱的籍贯是云南省马龙县。后来,我找阮雪楠一了解,阮雪楠就是史光柱的儿子(作者注:史光柱父亲姓阮,母亲姓史,他一直随母亲姓史,他儿子阮雪楠出生后,因考虑到三代还宗,又将儿子改姓阮)。后来,我又到阮雪楠家家采,与史光柱接触过几次。通过与他接触,我只能说我心里很震撼。他在战场上是英雄,在生活中他同样无愧于英雄这个称号。现在他身上到处闪烁着英雄的精神,虽然他双目失明,但却特别自强,我到他家家访时,与他一起聊天也好,一起喝酒也好,他留给我的是顽强、自信、自强的英雄形象。虽然他生活在艰难和困境,但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因为自己是英雄就依赖国家,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与顽强坚强地生活着,帮助着他人,写着自己心爱的文章。最实际最具体的算是住房了,当我走进他们家时,我十分惊奇,作为一名曾经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居然住那么小的房子,并且还是住在六楼,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每天上下楼多不方便啊!后来更让我震撼的是,即使这么小的房子也还不是国家分给他的,而是妻子在单位买的。更让我惊奇的是,在此前他们居然住在地下室长达十年之久,即使如此,他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没有埋怨谁,更没有埋怨国家。当时我想他儿子在我们班,我可以请他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从英雄身上学到奉献、爱国的精神啊。更何况我们汇文中学是一个有着136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在旧中国参加过许多爱国主义运动,也涌现出了像彭雪枫这样的英雄。我觉的我们应该注重英雄精神的传承,虽然他们认不出史光柱,认不出也是情有可原,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史光柱毕竟是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活在我们周围的英雄,我想,这可能比那些已经去世的英雄更有优势,于是我萌生了以史光柱姓名命名我所带的班,这个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赞同与支持。2006年12月9日,高三(9)班正式命名为‘史光柱班’。这个日子很值得纪念,并且意义重大。我觉的作为老师,不仅要教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如何爱国,如何在以后的人生长河中顽强地生活、自强地生活、自信地生活。”
  “我也简单地做过这方面调查,现代的年轻人基本上不知道史光柱为何人了,不知道史光柱的精神在你的学生里到底有多大影响?”我们问。
  “2006年10月,我请史光柱到班里作了一场报告,他讲了自己如何放下锄头把子拿起枪杆子,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的经历。他讲了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捐躯的气概,讲了自己经历人生低迷时,想过自杀,后来又勇敢地站了起来,再后来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毅力,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让我惊奇的是,当史光柱作完报告后,大部分学生脸上都挂满了泪花。当时我看到这场面很激动,因为我看到了21世纪年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一些东西,当时我想,虽然史光柱这个名字离我们已经远去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种精神却还在传承,同样具有深深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索老师说。
  “你认为史光柱最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我们问。
  “我感觉最深的是,史光柱过去是英雄,二十几年后还无愧于英雄。虽然他不能像丁晓兵那样从战场上英勇战斗回到部队后,继续在基层一线指挥部队训练,参加社会主义现场化的各种建设,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如果说丁晓兵无愧于英雄称号,那么史光柱也同样无愧于英雄的称号,因为他在黑暗中既看到了光明,他也在黑暗中给许多素昧平生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并且不断地用自己手中的笔讴歌光明。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的心里,必须自己心里有阳光。’此话用在史光柱身上很合适,面对困境,他从没有埋怨,他总是以乐观、坦荡的态度对待生活。比如,他虽然知道贫困,但并没有被贫困压倒,他经常拿起笔讴歌贫困而又美丽的老家的小山沟,他深爱着那片土地。这种思想是纯朴而高尚的。我认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史光柱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劲头是很值得我们现在年轻人学习的。有时战后的挑战比战场更大,活着比死更艰难,要活的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是需要更大的精神和勇气的。我们都知道史光柱是深圳大学的本科毕业后,但他却不像一些运动员那样靠着自己的名气降低标准拿着廉价的文凭。在当时情况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国家和学校都可以给史光柱学位和荣誉,但知识和精神只能靠他自己,不是说谁想给予就能给予的。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竟然济身于当时深圳大学国际文化系文化知识的总成绩第三名,他向世人证明一种精神的力量。他出版的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座又一座的精神丰碑。我想,这就是英雄,在新时代仍旧在传承和发扬着民族精神,并且不掘不挠勇往直前。”索老师说。
  采访完索老师,我们又来到了谢副校长办公室。说起命名“史光柱班”之事,谢副校长既深情又激情。他说:“我们得承认史光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面貌他的名字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他的精神还在继承。现在以他儿子阮雪楠所在的班为‘史光柱班’就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史光柱精神在他的下一代身上得到了传承与发扬。虽然他儿子这一批学生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但史光柱精神在我们汇文中学还会进一步传承下去,我们要让一代又一代的汇文人将‘史光柱班’的旗帜一直扛下去。史光柱还是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我们也会经常请他来给学生讲课,让史光柱的内在精神永久地传承下去。”
  走出“史光柱班”,走出汇文中学,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因为英雄还活着。我们也相信,英雄会永远活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