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相约来世》
 | 张承志  2013年07月05日15:47


作者:张承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书号:978-7-5063-6722-6

定价:39.80元
  作者简介:
  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
  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放牧四年,深入蒙古游牧社会并奠定了对于边疆及民族的认识及历史语言基础。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后,长期进行新疆的考古和历史宗教文化研究,更持续地在大西北各地深入农村。
  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均退职,为自由作家。
  1978年以来,多获各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迄今出版著作(单行本)八十余部。主要作品集有《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
  内容介绍:
  本书是张承志多年来走进新疆感知新疆的文字的集合,是作者与新疆心灵共振的一次释放。作者倾其半生对新疆的感情的积累讴歌新疆,视野宏阔,用情深挚,意绪浓烈,语言精细,援引审慎,肌质丰富。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笔笔如刻如画,而字里行间又时时透出质询和沉默的力量,充满真诚与尊重。书中配以百幅黑白与彩色的照片、油画及素描,有些是首次面世,它们与文字一起,构成了作者笔下“心的新疆”。
  编辑推荐:
  * 著名作家张承志关于新疆的心灵倾诉,可助读者深度感知新疆。
  * 装帧精美,内有近百幅图片。
  封底宣传语:
  所谓新疆,就是心灵的向往,是高尚的人心,九死不悔一定要抵达的境界。是我一生追求但不能抵达的家乡。
  是的,新疆是我的爱情的一半,是我的知识的核心。
  在新疆,我半生讴歌了——对他者的爱。是的,他者的尊严、他者的原则、他者的文明。因为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对他者的尊重。
  在新疆,我完成了向美与清洁的皈依。
  目录:
  凝固火焰 10
  圣山难画色 24
  辉煌的波马 29
  留在戈壁滩上的涂鸦 46
  日出天山外 64
  如画的旅程 69
  莫合烟与我 74
  夏台小忆 83
  大坂 88
  荒芜英雄路 113
  双联璧 125
  嵌在门框里的耀眼绿色 135
  火焰山小考 138
  冰山之父 147
  正午的喀什 165
  从象牙塔到吐鲁番 191
  哦,神圣的树! 201
  文明的入门 216
  拾起沙粒 230
  歌,在哪儿起源? 236
  树梢上的心 251
  老友重逢 258
  面纱随笔 265
  雄鹰飞过 272
  金卷银卷阿凡提 279
  谁是胜者 291
  噢,迪丽拜尔 298
  磨坊目击记 307
  你的微笑 316
  陶醉的鸭儿看 324
  鱼游小巷 330
  相约来世 343
  正文开篇5000字左右:
  凝固火焰
  走出来几个小时以后,我开始后悔没有听从里铁甫的劝告。说是劝告,其实只是一个威吓的眼神和一个词:kün。里铁甫夸张地眨着眼皮,满眼都是恐怖。他翘起那个粗硬的大下巴来,让整个脸膛都浴进白熔的毒日光里。
  感谢主,我幸好知道这个词,kün是太阳。我也抬起下巴,试着朝上瞟去,额间和脸颊立即淹进一片火烫的灼烤中。我当然知道kün是太阳,一个人哪怕只学了三天维语也知道这个词的。可是我觉得茫然,尽管满天都飘洒般密布着那灼烙般烤人的光线。那光芒如水如银,在天穹间流溢着逼近,从里铁甫的小庄院里出来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kün的厉害。
  路左一字排开默默的火焰山。我们的毛驴车微微颤着,匀匀地响着一个寂寞的节奏。维吾尔人在车前斜斜立起两根交叉的木棍,使车子显得重心均衡。我微微感到有一点对里铁甫的歉意;此刻他不再劝我了。他的眉宇间流露着一丝忧郁。他有时轻轻抚摸着青驴子一耸一耸的尾巴,脸庞总是在一动之间就倏然变换明暗,阳光照耀的颧骨下巴,还是那么沉默着,硬硬地前伸成一个铲形。我猜这下巴后面的喉咙里可能也有不少生动的话,可是没有希望,我不懂维语,他不懂汉语,天上有一派刺人肌脉般灼烧着的毒花花的日光,地上是一条蜿蜒不语的鲜红得眩目的火焰山。
  我每分钟都想捧起那只水壶,咚咚地把凉水灌满肚皮里面那些焦干的肠子。我觉得驴车在颤簸的时候,那些肠子像些干芦草一般叭叭地裂响,毒日头仿佛刺着它们,要快快地把它们全烤干烤碎掉。可是里铁甫瞧也不瞧那两只水壶,我不知道他是真的不渴,还是在默默地忍着干渴。
  我们已经在火焰山里转了两天了。
  天气实在太热了。我发现理解吐鲁番盆地好像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只要在这片土地上曝烤几天就够了。可是我已经决心走遍火焰山里的几条山沟,因为它们实在是大名鼎鼎。我找到里铁甫的时候依靠了翻译,所以我一路上总是安慰自己说,没关系,里铁甫当时肯定全听懂了,他明白我要干的事。
  可是我不懂维语,他不懂汉语。我们俩在赶着毛驴车走进干裂得沟壑密布的火焰山以后,就陷入了无言的沉默。
  白晃晃的蓝天上有一个烧成白炽的球,阳光撒在戈壁滩上,噗噗地溅着轻飘不落的灰尘。额上留不住汗水,举手一抹,手指沙沙有声地擦下一层白碱。
  漫野摊开的青灰色砾石吸尽了光亮,黑沉沉地像是一片烧烫的铁块。只有火焰山依然鲜红地壁立路旁,一道道颤抖般弯曲的深沟交相拧扭着向上挣扎,在利齿般参差的山顶一线攒成一个个凸起的赤红的尖。
  这真是一道不可思议的山。没有植被,没有河水溪泉,没有矿藏,没有能够耕作的土壤。但是有惊心动魄的鲜明的红色。无法理解的、愤怒般的焦渴的红色。
  在山脚下,沿着平原戈壁和山体之间的小道,我们的毛驴车在缓缓蠕行。我最后忍不住还是摘下水壶,可是里铁甫动也不动地依样握着鞭子。我想了想,又在心里狠狠地拼了一口气,然后把水壶挂回车前板上交叉支着的木棍叉架上。“吐鲁番学”,我想着这个新名词,眯细眼皮躲开明晃晃的毒日光,眼皮不知是浮肿了还是干裂了,睁眨一下都觉得疼痛。学者们为这道荒山和这块盆地写了堆成山的书,可是他们也许从来没有被这里残酷的炎热灼烤过。对他们来说,“吐鲁番学”也许只是一个虚假的梦。青毛驴踢踏有致地踩着碎石小道,拐进了一个沟口,两侧鲜红浓重的山崖猛地挤压过来,我觉得眼帘里充斥的红色强光立即刺伤了脑子深处的什么地方。
  前言、序、后记
  序:心的新疆
  张承志
  新疆是什么?
  对我来说,新疆不是开土拓边的标志。所谓新疆,就是心灵的向往,是高尚的人心,九死不悔一定要抵达的境界。
  不,唯独对心灵而言,新疆一语方能成立。
  新疆是什么?昔日肤浅的句子,只能留下一句。你说:新疆是海拔-154米的吐鲁盆低地和海拔七千米的汗·腾格里雪峰之间那相互心许又永远不能如愿的爱恋。新疆是前浪已经死灭后浪又汹涌过来的英勇自绝的叶尔羌河,是不问方向不论对错自由自在神秘消失了的铁色额尔齐斯。
  新疆是我找到一条古路的阿勒泰,新疆是我度过人生美丽瞬间的天山。新疆是允许我沿盆地深入了一串地点的吐鲁番和塔里木。新疆是——白音宝力格在薄暮中骑马趟过河水、里铁甫江把葡萄送进晾房、金师傅在泉水旁留下遗骨、海里派巴斯提高声念起颂词——的一片新大陆,是我一生追求但不能抵达的家乡。
  是的,新疆是我的爱情的一半,是我的知识的核心。
  新疆是什么?
  新疆是——那被我当做了楷模的、一位尊贵的喀什噶尔褴褛乞丐的微笑。
  新疆是——那首写在黑牢壁上的烈士的诗。啊,我看得真切:它一直居高临下凝视着我,使我永远警惕文人的骄狂。
  新疆是——那颗惦念着儿子的母亲的心。民歌唱到:她被儿子杀害后,一颗心挂在树上继续惦念儿子。那颗心被哈语和蒙语都称作Jüreg,它今天仍挂在树梢上。
  新疆是什么?
  新疆是文学质地的试场,新疆是今生来世的枢纽。
  新疆是无情隔绝中的隐藏小径。新疆是语言隔膜中的神秘交流。新疆是一块考验来客的面纱,忍受着浅薄的聒噪,静候着世人的醒悟。
  我——
  我凭创造者的美意,一步闯入了新疆。
  虽然只留下些单薄寒碜的文字,但是,在新疆,我半生讴歌了——对他者的爱。是的,他者的尊严、他者的原则、他者的文明。因为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对他者的尊重。
  是的,在新疆,我完成了向美与清洁的皈依。
  我的文学,在新疆完成了人道与美的奠基。
  此刻我心里涌动着对新疆的感激。只有我清楚这感激有多深沉。
  我与你相约来世,我的——心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