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李雪顺  2011年02月19日08:47


作者: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李雪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

书号:9787532752805

定价:33元
  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被誉为“关注现在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最新篇《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最近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本书是目前在西方影响最大的关注当代中国问题的纪实作品系列之一,许多欧美的主流媒体、专家和大学,都将海斯勒的三部曲作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目之一。
  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他曾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对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经济腾飞的十几年感同深受。他自言比大多数外国记者更少关心政治,他想写的是中国的日常生活。
  何伟创作的中国纪实文学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记录了1996至2007的中国,而这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恰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对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渴望是过去这十年翻天覆地边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001年夏天,生活在北京的何伟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他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从这时起,他边开车访问中国的城镇农村,边开始了《寻路中国》的写作。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作者由北京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何伟特写了长城脚下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实现发家致富梦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沿海东南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金(华)丽(水)温(州)地区一个工业小镇打工者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巨变的缩影。
  《寻路中国》是何伟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终曲。它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观察,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头,追寻个人在变革年代的应对沉浮。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何伟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记录笔下的人物的悲欢离合和乡村工厂变化的点点滴滴,才成就这样一部纪实性、可读性俱佳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