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无法企及》
 | (英)约翰·班维尔    译者:王睿  2015年01月26日11:41


作者:(英)约翰·班维尔    译者:王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

书号:

定价:65.00元
  内容简介:
  维克多·马斯克尔被出卖了。
  国会下院的声明揭露了他战时双面间谍的身份,霎时间,他的耻辱被曝光,爵位被剥夺,作为女王收藏的画作艺术品管理人的职位也被取消。疑云重重。究竟是为了谁而牺牲了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牺牲了他的一生?
  小说《无法企及》的题材脱胎于二十世纪英国家喻户晓的“剑桥间谍”事件。约翰·班维尔用他那“无法企及”的文笔塑造了丰满的“马斯克尔”的形象——
  一个同性恋艺术史学家兼双重间谍。他的原型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剑桥四杰”之一——安东尼·布朗特。“剑桥间谍”的历史情节曲折跌宕堪比戏剧,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是对“马斯克尔”这一角色的最佳总结。
  作者/译者简介:
  王睿
  约翰·班维尔,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著名小说家、编剧。班维尔的小说以精准、冷酷、充满辩证的散文风格而著称,同时兼具纳博科夫 式的创新。他的主要作品有《哥白尼博士》(获1976年布莱克纪念奖)、《开普勒》(获1981年《卫报》小说奖)、《牛顿书信》、《证据之书》(入围 1989年布克奖短名单,获吉尼斯·皮特航空奖)、《幽灵》、《雅典娜》、《无法企及》、《裹尸布》、《海》(获2005年布克奖)和《无限》等。班维尔 于2011年获弗朗茨·卡夫卡奖,2013年获爱尔兰笔会奖。多年来,班维尔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主要亮点:
  小说《无法企及》的题材脱胎于二十世纪英国家喻户晓的“剑桥间谍”事件,这起间谍事件当时在英国引起了巨大轰动,是当时话题新闻。《无法企及》是班维尔作品中少有的间谍题材的小说。约翰·班维尔是爱尔兰当代国宝级作家,2005年曾凭借小说《海》获得布克文学奖。
  译后记:
  “魔鬼或是英雄,这视乎你的个人判断。”
  《无法企及》的题材脱胎于英国家喻户晓的“剑桥间谍”真实事件,这起20世纪著名的间谍案,也被称为“剑桥四杰”(也有“剑桥五杰”的说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克格勃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圣三一学院招募了几名精英学生,他们都出身良好,抱负满满,并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一直为间谍组织服务,直到最后 身份暴露。后来这一传奇性题材曾多次被拍摄成电视短剧和纪录片。
  《无法企及》显然不是出于猎奇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作者班维尔用他那“无法企及”的文笔塑造了丰满的“马斯克尔”的人物形象,对于主人公来说, 双重间谍只是一种身份,这种特殊的角色转换也将人对自身认识的迷惑推到了极致。“马斯克尔”的人生中一直需要面对比普通人更加激烈的矛盾:家庭和宗教背景 的影响;信仰与对祖国的背叛;性的转变与冲突。他一直提到,自己在忠实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直到最后,他已经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剑桥间谍”的历 史情节曲折跌宕堪比戏剧,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是对“马斯克尔”这一角色的最佳总结。
  真实历史中的“剑桥四杰”也许的确曾经面临过类似的选择和困境。而借助《无法企及》,也让我们接近尘封中的那一张张面孔,他们分别是:
  安东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1907-1983),法语教授,艺术史专家,二战期间曾担任军情五处情报员,1956年因为担任皇室的艺术顾问而被封爵。他的父亲是教区牧 师。他是个身份未被公开的同性恋,身材高大。1964年,军情五处负责人马丁与布朗特会面,马丁承诺将不会起诉布朗特,布朗特则提供了其他几个间谍的名 字,这几个不是已经死了,就是身份已经被公开。对他的审问一直延续到了1972年,在这段时间里,他颠三倒四地“交待”了21个所谓的间谍名单,但大多死 无对证,而且供词前后矛盾。1979年,撒切尔公布了他的间谍身份,他被撤销爵位,第二年,他又被迫辞去了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的职 务。之后的几年里,他与情人约翰•加斯金安静地生活在一起,1983年因为心脏病去世。
  盖伊•弗朗西斯•伯吉斯(Guy  Burgess,1910-1963),BBC播音员,军情六处探员,先后担任英国外交部副部长和部长秘书。盖伊•伯吉斯是海军军官的后代,外表英俊迷 人,但性情有些颠三倒四,这可能是他长期酗酒的后果,他是同性恋,但与布朗特不同的是,他对自己的性取向非常坦白,并且公开拥有过几个情人。伯吉斯曾任职 于英国驻美国大使馆,后来为了陪同迈克林逃亡,他多次超速驾驶,因此被英国大使馆勒令回国,从而得以与迈克林在伦敦会合。在逃亡苏联后,他受到KGB的照 顾,但仍然认为苏联的生活很乏味,表达过回英国的愿望,但直到去世,骨灰才被送回英国。
  唐纳德•迈克林(Donald  Maclean,1915-1983),英国驻巴黎、华盛顿、开罗等国的外交官员。他本人是个好酒之人,一次在开罗因为醉得太凶,被人送回伦敦治疗。而在 这次治疗后不久,他就被任命为英国外交部驻美国的负责人。1951年,军情五处要求受到身份怀疑的迈克林于5月28日接受FBI与军情五处的联合讯问。结 果,在迈克林生日那天,也就是5月25日,他与伯吉斯跳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小船,消失得无影无踪。迈克林后来在苏联成为了一位研究西方经济政策的专家。他 像伯吉斯一样,在去世后骨灰被送回英国安葬。
  哈罗德•罗素•菲尔比(Kim  Philby,1912-1988),记者,军情六处探员,他也是这几名间谍中最重要的一个。其他几人被发展为间谍都与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伯吉斯和 迈克林逃亡后,他又为KGB工作了多年,直到1963年,一叛逃到澳大利亚的苏联密探揭穿了菲尔比的身份,菲尔比也逃到了苏联。他曾与迈克林的妻子发生过 一段恋情。后来,他的余生在苏联度过,担任KGB顾问和探员导师。菲尔比死于1988年,在去世后,他的肖像登上了苏联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