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坪往事》
 | 张品成  2014年05月19日14:58


作者:张品成

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书号:9787536564336

定价:27元
第一章 插图
第四章 插图
 第一章
  一、两只蝴蝶
  有人形容胡泊万的剃头手艺,说泊万师傅剃起头来只看见两只手在你头上飞,飞飞飞邋遢的毛发就平平顺顺的了。他们叫他剃刀蝴,那个胡不是姓胡的胡,是蝴蝶的蝴。后来胡泊万也真把那招牌改了,好好的“胡师傅剃头铺”,生生给改为“蝴师傅剃头铺”。乡邻们都很喜欢,胡泊万自己也很喜欢,万小坎开始不喜欢,总觉得那个“蝴”字女里女气的。剃头手艺是顶上功夫,人上人的手艺哟,“蝴”字少了阳刚之气。
  “怎么弄这么个‘蝴’字?”万小泊不敢问师傅,他站在街口上脸朝了天说。
  “说说道理说说道理。”他翻着白眼噘了一张嘴说。
  有人说:“你看胡师傅那双手……”
  万小坎侧了头,凝神看了好一会儿,朝人摇摇头。
  “再看再看。”
  万小坎这才看出名堂,他们说的就是那双手,那只捏剃刀的手和另一只没握剃刀的手,做起活时在客人头上晃动,就像两只翻飞的蝴蝶。
  原来“蝴”字是这么来的。
  “蝴”字说的是师傅的手艺哟。可万小坎依然觉得那字别扭,他就那么个固执的娃儿。人家没管顾他的固执,依然那么叫着。久而久之万小坎也只能习惯了那字,再说他们也不常坐在铺子里等生意,只是赶场天人多待在铺子里,平常时候多是走村串户,水上漂行,山里疾走。人们口口声声胡师傅那么叫着,胡师傅长胡师傅短的。听不出叫的是胡还是蝴。管他呢。万小坎想。我听着是在叫胡就是了。
  是腊月里了,乡间人都盼了能把头剃个光鲜,师徒两个这些个日子都在村子间转悠。他们这回去的是苦草坝。
  响器在万小坎的手里,他巧妙地甩敲着,弄出那种特殊的清脆响声。那叫“唤头”,剃头匠从不吆喝,他们用这种响器弄了声音标志着自己出现在这么个地方。万小坎看着那些细碎的声音组合了排着队伍亮闪闪地跃上树梢跃上屋脊,夹杂在雾岚炊烟里往远处奔跳。然后,狗柔柔地叫,鸡缓缓地飞,人们挤出窄门,往声音的来处颠颠小跑。
  一村人都喜欢看到万小坎师徒两人的剃头挑子出现。
  二、一副剃头挑子搅得村子像过年节
  村民围住了剃头挑子。师徒二人把挑子搁下来就成了摊子,老少们围的便是剃头摊子了。他们摸着自己蓬乱的头发,希望那两只“蝴蝶”快在他们的头上那么飞。他们叫“胡师傅胡师傅……”
  “好喔好喔。”胡泊万应着,“你们有个长幼之分吧,先长后幼。”
  年长的那个理所当然先上,他怡神闭目坐到了凳子上,这时老者感觉胡泊万的那两只手不像蝴蝶了,像两块温热的帕子,在脑壳上轻轻抚弄了,不多时,那些毛发就收拾妥帖。
  “哟哟!”有人就哟了起来。
  老者不睁眼,他朝了声音说:“你哟啥子嘛?”
  人家不说话,可老者依然叨叨。话是跟胡泊万说的。
  “你帮我再弄下后脑爪爪……”他说的是后脑勺,其实那没什么,他就是想胡师傅的手多在他脑壳上逗留会儿。
  然后是刮脸。
  老者说:“你莫刮了我眼扎毛,人没了眼扎毛要见着鬼的哟。”他说的是眉毛,他当然知道胡师傅不会伤着他眉毛,他只是想那么说说。
  很快,老者在人前站了起来。“爽死了爽死了。”他说。
  “哈哈,你老人家当然爽,你都年轻了三十岁,看上去就像个新郎官,你能不爽?”有人说。
  老者说:“真的呀?真的呀?”他真就凑近那片小镜子,剃头挑子上都有一面镜子,有些子年代了,镜子迸裂了,满是垢斑。老者那么看着,镜里只是个模糊影。
  “你个先人哟,这是王东久不?”老者脸上笑笑着。
  “不是王东久,那是谁家龟儿子呀。”有人说。
  “胡泊万,你个挨千刀的,你还我那些年岁来!”那个叫王东久的老者嘻笑了,像个顽童。
  他们笑着闹着,一副剃头挑子搅得村子像过年节。
读张品成《王坪往事》有感
俞杰
  著名红色题材作家张品成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王坪往事》于今年3月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出版。张品成第一次将文学的触角探伸到红色题材创作的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川陕交界的通南巴地区红色根据地,这块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作者以自己深刻的历史感,独特的审美视角,让读者走进了一段被陌生化了的历史。
  《王坪往事》通过对巴山乡镇几个穷苦手艺孩子由最初的懵懂、无知到最后成长为红小鬼的经历,展示了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那段最真实、最鲜活、最鲜为人知的一个历史横断面。作者将这段历史予以艺术地梳理、整合,在人物命运的开掘中,引领着读者作历史的回眸,将几乎被遗忘的革命精英重新展现于中国革命的光辉画卷中。作者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小说创作的虚拟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以虚实相挽、互为补充,将历史的厚实凝重与小说的灵动活泼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这部作品里,张品成塑造了剃头匠万小坎、铁匠张乐生、裁缝谢模理、木匠苏瓜儿、哈娃烂袄、小号手蓝都米、妹娃凌照照等淳朴善良、机灵,洋溢着革命激情的少年形象。这些少年,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们性格迥异,各有千秋,在红色根据地大熔炉里,在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的感召下,在火热斗争的冶炼中,获得了成长。这部小说是张品成又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儿童作品,由于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及小说的纪实性,无疑是对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中还穿插了几幅历史真实照片,更增加了作品的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