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下午茶》
 | 文艺报社 主编  2013年05月29日11:50


作者:文艺报社 主编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书号:9787543693890

定价:42.80元
  阅读文字而又产生倾听与对话的愉悦,这就是捧读此书的充分理由。
  如果你读过其某位作家的小说,那就来听一下他对创作的看法和文学的观点吧。这是比人物形象更直接、更生动的表达。作家的思考和观点在发散性话语中娓娓道来,见性情,见锋芒。如果你对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有关注的兴趣,那就来听一听理论家、评论家们的看法吧。这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对研究与探问者都会有帮助。本书聚集了数十位当代中国创作活跃、研究深入的作家、理论评论家及艺术家们的对话、访谈,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摆满鲜花的窗口。
  和他们一起交流吧,这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之旅。
对话与述说的意义
阎晶明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话体在文坛上开始流行。各类访谈、对话,研讨会、文学沙龙纪要的发表,让文学对话成为一种特别受人关注的言说方式。今天的中国更处在话语无边无尽的时代,对话的鲜活性被博客、微博等私媒体抢去了风头。但就一个作家、批评家的文学观整体表达而言,对话、访谈仍然是最恰切的言说方式。
  事实上,文学在很多时候是对一个人言说的文字记录。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孔子的《论语》是孔子独白絮语的书写,也是他与学生对话的记录。正是这种特殊的“文体”,让《论语》承载的深厚内容,多以急智的言说而不是深奥的论述传承下来,成为儒家文化既通俗易懂又深不可测的文本,因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在懂不懂哲学、有没有文化、识不识文字的社会各阶层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对哲人苏格拉底就义当日关于正义和不朽的讨论,影响深远,堪称经典。而《歌德谈话录》则是伟大作家通过对话和自我言说的方式,对哲学、宗教、文学等问题的通盘论述。上世纪80年代,大凡热爱文学的中国读者,少有没读过此书者。
  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展开对理论、创作的论说,用易懂、亲切的语言表达创作者和研究者深邃的思考,以漫谈、随意的语调把一个思考者的态度、感情、困惑、疑问传达出来,这是对话体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其吸引读者阅读、愿意在倾听中与之交流的原因。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册对话体文集。其中的主体,是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资深的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也包括部分影视和舞台艺术家。与之对话者是他们的学生、媒体记者或文学评论家。这些文章均发表在《文艺报》上,是近两年来这份以文学艺术评论为主的报纸,在不同版面上策划并发表的对话与访谈文章。在“对话”一辑中,主要是在近年来有新作品问世并产生相当影响的著名作家,同关注当代文学发展并对该作家创作颇有研究的批评家之间的对话。作家与批评家相互激发、相互补充,在呼应与辩论中,就相关的文学思潮、观念与创作得失、优劣等问题进行切实的探讨。对读者认识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了解当前文学思潮发生的新变,都有相当的启示价值。在“访谈”系列中,主要集中了对部分中国当代资深理论家和评论家进行的专题访谈。他们或谈个人的文学研究与评论经历,或评说某几个值得探讨的理论与学术问题,都是在研究与评论领域里默默爬梳、研读几十年的学者的肺腑之言,对后学者继续前行不无裨益。“印象·述说”里则展现了文学之外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些实践者的访谈。创作甘苦的倾诉、艺术观念的表达,同样值得重视。
  对话、访谈是《文艺报》近年来努力加大的文体,是努力让文学观念以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读者的尝试,是作家创作实践之余对相关文学问题的另一种表达,是理论家、评论家更显有的放矢、更为直接明了的思想阐述。同时,也见证了批评家、媒体记者与作家、艺术家保持沟通、交流的恰当方式。
  作家要做甘于寂寞的耕耘者,理论评论家要有坚守书斋的定力,但他们也都需要走出门来,与朋友、诤友一起畅谈,相互倾诉,相互倾听,互相辩论,互相激发,让灵感和思想在轻松、愉悦中碰撞,以保持信息的对称、知识的拓展、感情的饱满、思想的活跃。文学创作、理论评论,是面壁虚构的个人创造,是书海寻路的坚守坚持,但同样可以是一杯清新的下午茶,在悠然自得中,在热情交流中,体会创作、读书、思考的另一种美。这本《文学下午茶》出版的理由,正在于此。希望读者喜欢,期待更多的同道加入,让我们把这杯茶,这种言说方式“续”下去,继续下去。
  是为序。
201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