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增补版)》 
 | 何建明,天泉  2012年06月09日19:54


作者:何建明,天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书号:978-7-5063-6367-9

定价:39.00元
作者简介:
  何建明,
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曾任《中国作家》主编,编审。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破天荒》、《生命第一》、《东方光芒》、《根本利益》、《部长与国家》、《中国高考报告》、 《国家行动》、《国家日记》、《大国的亮点》、《警卫领袖》等,中短篇《永远的红树林》、《我们可以称他是伟人》、 《科学大师的名利场》等,长篇小说《东方毒蛇》,电影《西行囚车》、《信天游》,电视连续剧《奠基者》、《命运的承诺》、《国家行动》,另有《何建明文集》、学术著作《论纪实文学与写作》等共42部。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部长与国家》分别获第一、二、四届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读物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天泉,
四川泸州人。西南军大八分校毕业。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十八军、西藏军区文工团团员,西藏军区五十三师政治部干事、采访员,重庆市百货公司科员、秘书,兴文县文化馆文学辅导干事,宜宾地区《金沙》文学编委,地区作协主席、顾问四川作家协会文学院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四川企业文化促进会秘书长。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内容介绍:
  《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增补版)一书讲述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保密之网笼罩的中国导弹、运载火箭的研制故事。披露了代号“1059”的中国第一枚导弹、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的内幕;颂扬了世人瞩目的两弹结合创造的世界“第一速度”的神话;彰显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国外卫星、载人飞船的辉煌业绩;描绘了几代航天人艰难险阻、喜乐哀愁的人生坎坷、命运沉浮。书中以真挚、鲜明、亮丽、感人的细节和震撼人心的场景,还原了中国神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崛起的时代真实。
  楔子
  今天,我们走出地球
  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从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起,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出地球,到天上去神游,去摘星星和月亮,去编织属于自己的那个童话世界……
  那一天,与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走进曾经载他飞向太空的“神舟五号”舱体时,我的双足仿佛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神力——天地在旋转,江河开始倒流,太阳变得更加炽烈……杨利伟笑了,他说:当你真正走出地球时,感觉会更奇妙。
  “真的?那你下次带我上天吧!”我说。
  “你先把身体锻炼好。”杨利伟拍拍我的腰板。
  看来此生无望了。我有些消极。
  “没问题,每个地球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你是作家,你的笔下就能走出地球。”杨利伟说。
  “你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方式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杨利伟点点头,然后十分感慨道:其实,我们中国人非常了不起。才50来年的历史,我们就实现了走出地球、飞越太空的伟大理想。
  是啊,中国人真的非常了不起: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何几时,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英雄再次登临太空,在遨游5天后轻松回到了地球……今天,又有三位年轻的航天英雄乘坐“神舟七号”,以矫健的身姿走出舱门,张开双臂去拥抱太空……这一幕幕的飞天实景,让多少中国人热泪盈眶!
  而在这13亿的泱泱国人中,我看到了一队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热泪流得最欢畅,也最壮丽。
  他们是另一群航天英雄。
  他们是成全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英雄”的英雄。
  他们最骄傲自己用50年的历史,完成了100多次的长征号火箭发射,3次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他们的年轻院长和书记告诉我:他们还有许多美丽的梦想正在编织之中,只待时间的召唤,他们会把中国人的所有飞天梦想变得现实!
  于是,他们的一切,成了我笔下的一部不朽的天歌——
  1949年隆冬的华北平原,隆隆炮声中的北平南苑。那一天天空飘着大雪,漫天大雪中一辆辆吉普车从一个叫西柏坡的小山村驶出,顶着大雪奔驰在战火还未熄灭、枪声不断脆响的大平原上。
  茫茫雪原上正在向北平推进的野战军纵队,给急驰而来的吉普车队闪开了一条通道,吉普车队却缓慢地减速,行进的纵队则停了下来,列队向车上的首长举手敬礼。车上的首长也探出头向战士频频挥手致意。一个小战士惊喜地喊道:“毛主席,是毛主席来了!”随即队列里响起欢叫声,波浪般涌到吉普车边,“毛主席,你这是到哪里去呀”,战士们喊着追赶着扬尘的车轮,忽然车内传来了毛主席的回音“到北平,同志们加油,快走呀,我们这是到北平赶考去啊,同志们,我们大家都要赶考啊!”
  “同志们,快走了,咱赶考去”,毛主席的声音还萦绕在行军队列中,那句“赶考”的话则一直在干部、战士的交谈、讨论中被层层深化。宿营时连司令员、政委都来参加讨论会,越向深里讨论,干部、战士们越理解了主席这句朴素的话。
  谁也未曾想到,毛主席进入北京的9年后,京城中轴线的南端——南苑,竟成为了“中国火箭的摇篮”——今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所在地。这个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一起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执掌火箭旗帜的研究院,他的第一任院长是周总理亲自任命的中国的大科学家——钱学森,第一任政委是中国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袖、老红军、原第二野战军15军政委谷景生少将。
  南苑,原是清王朝供皇家逐鹿狩猎的猎场,是京郊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圣地。横穿二十里围场的永定河支流在老北京人口碑里是一条碧玉闪闪亮得见底的孔雀河。河两岸的繁花、绿草比今个的颐和园的花廊草坪更鲜,更灼眼。当年咸丰帝的皇家马队,那是马没到,风就卷起遍野鸟飞狗叫。
  南苑,又是一片兵营。三十里营地,练过袁世凯的保皇新军,也驻过冯玉祥、张作霖的队伍。抗战时驻扎在这里的宋哲元、冯玉祥抗日联军曾参加过卢沟桥、长城喜峰口的保卫战,抗日的烽火照过南苑的旷野,抗战的铁流流淌过南苑的大地。
  1957年的春天,聂荣臻元帅率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庄逢甘及其部将陈赓、安东、谷景生……分别乘坐吉普车驶出中南海,沿着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奔驰,一色的美式吉普,是那个特定时代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们出行的风采。开道的警车上伫立着两排持枪的战士,昂头挺胸一色的美式冲锋枪好不威风!
  京郊路边的柳树已抽出了鹅黄,田野上的麦苗荡漾着层层新绿。车队驶过了一片坑坑洼洼的旷野,扑面而来的荒凉就从起伏不平的地平线上凸现了出来。水洼沟坎望不到边的苇草在风中摇曳,车队停在一片矮矮的灌木丛旁边的空地里。
  聂帅拉了拉被风吹卷了起来的衣领,回头招呼陆续下车的科学家们。习惯了各种地势、地形的将军们早已跳下车来,他们是一队忠诚的卫士,簇拥着科学家们,向灌木丛后的那座隆起的土坡走去,警戒哨就游动在小土坡东南的沟边、河坎。土坡前有一条小河,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搭在河上。安东扶着聂帅走上小桥,桥轻轻摇摆,随后的人都相互拉着通过小桥,登上一片泛着青草的坡岭。这儿是南苑旷野的最高点,作为新任五院副政委兼一分院政委的谷景生将军,最善于在平原作战抢占制高点,他登高一览,三十里南苑就像战场尽收眼底。“怎么样?你们看这是不是一块可图帝王霸业的风水宝地呀?此处扼京都东南咽喉,实为历代兵家都选在这扎下营盘,那南北东西六道营门,虽屡经战火,依然旌旗招展、巍然不动。聂老总,我看就是这啦。”谷景生摇着手里的枣树枝儿说。
  “景生兄,这可不是你二野15军的司令部,你说了不算,得先听听咱们的专家钱院长的。”安东笑嘻嘻把谷景生顶了回去。
  “这个事当然得听钱院长的,不过,我这个政委也有三次建议权供钱院长参考嘛。”
  已过不惑之年的钱学森,青少年时怀着一腔报国之志出洋留学,一生勤奋苦学钻研,回国前在美国就享有盛誉,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火箭专家。他激动地说:“聂帅,我看就按谷政委的意见定在这里。我们新中国的导弹就从这里起飞!”
  历史选择了南苑。1958年8月,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扎营南苑,从此,这里不断传出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传奇故事……
  一列汽笛长鸣的火车呼啸着,长龙般环行在云雾中蜿蜒险峻的乌鞘岭上。朔风怒吼,天空飞舞着鹅毛大雪,两条笔直的寒光闪闪的铁轨,在车轮下发出咣当咣当轧响,大地颤抖,群山也为之振动摇摆。烟泡雪淹没了天地间所有的绿色,车厢顶铺满的雪花已凝成一层薄薄的冰。列车尾部拉着两节没有厢篷的平板车,车上置放着送往西北试验靶场的导弹,29.12米长的弹身上严严地覆盖着绿色的帆布。两个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年轻警卫战士,一前一后威武地守护在导弹身边。战士身穿厚厚的棉军大衣,头戴护耳棉帽,戴着手套的手紧握着挎在胸前的苏式冲锋枪,背靠弹身,迎着风雪的扑打,一丝不动地挺立着,警惕的亮眼不停地巡视着迎面一闪而过的荒野和山川。雪花铺洒在棉衣上,被体温溶化滴落成冰,军衣冻成了白色的盔甲,脸上眼睫毛上都扑满茸茸的雪霜。可小战士们仍然保持着挺立向前横枪贴胸的英姿,迎着列车的奔驰呼啸,穿过隧道山洞,爬上山岭高岩。下半夜时,雪停了,星亮了,月亮爬上亮开的远山,座座大山甩在身后,最难爬的乌鞘岭也远远地告别他们,加速的列车风驰电掣般驰进内蒙大草原,大草原在-20℃的严寒中颤抖。当天边亮出了一片鱼肚白,列车静静地停在额尔纳旗弱水河湾离二十基地靶场发射架3公里的铁路岔道轨上。
  接车的基地干部、战士远远地就围了过来,像迎接亲人似的,把列车上的乘务人员都接下车。司机老郭是最后一个下来的,可他没忘记朝车尾导弹车大喊:“小古,小刘到站了,快下来暖和暖和,喝碗热汤。”司机叫了几声没人答应,同车的人也喊了起来,还是没应声。这下老郭急了,基地的同志也急了,一刹那间老郭突然感到了一丝恐惧,他扔下手里的茶缸,转身爬上车顶。这时一队爬上导弹车准备拆运的基地战士突然惊呼起来,基地孙司令员赶来了,医生护士提着医箱抬着担架赶来了,默默地围着两个已被冻得和导弹胶贴凝结在一起却依然挺胸端枪、目视前方的小战士。医生伸手摸了摸他俩的鼻孔,哇地哭了起来。“小同志,你俩是我们英雄的导弹守护神呀!”孙司令员抱着挺立的小战士哭着说。呵,我们的导弹守护神,此刻已冻硬成两枚矗立的导弹,和“东风二号”结成了生死战友!
  草原又下雪了,基地靶场哭声一片,司令员、政委、医生护士分别抬着战士们用剃刀从弹身上剥离开的小战士,与牵引车一起缓缓拉动导弹默默地走向发射架。
  15天后,当太阳升起时,导弹从发射架腾飞喷出呼啸的火焰,轰隆隆奏鸣着中国的最强音,向预定的目标呼啸飞去。几分钟后,荧光屏传来了导弹命中的无声巨响,大荒原上响起了比导弹爆炸声更热烈的欢呼声。而我们的守护神战士,一个出生在四川、一个生在江苏的他们再也不会感到寒冷了,世上所有雪水都在他们身上溶化了,他们的灵魂已追随着国产导弹响彻太空,魂系九天。
  弱水河畔,一束束骆驼草、一朵朵格桑花洒盖隆起的坟丘,我们的小战士长眠在这里不会再遭受风雪的摧残了,可司令员、政委和同志们还是在他们的坟前烧起两堆篝火,代他们的妈妈说几句话:“孩子,你不会再感到冷了,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年年有春风和鲜花陪伴着你们兄弟俩……”
  当篝火熄灭的时候,天就会亮了。无论是京都大地的南苑,还是沙漠深处的导弹试验靶场,都是为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因为决心要创造中国航天伟大事业的开拓者们,已经跨过高山大河,跨过森林草原,跨过沙漠戈壁,正叩响蓝天白云、星辰宇宙的大门,这支长征的大军势如东方喷薄而出的太阳,从地平线上滚滚而来。
推荐语:
  《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增补版)以气势磅礴的笔力讲述了一直被神秘色彩笼罩的中国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故事,通过鲜为人知的细节和震撼人心的场景,还原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路崛起的历史。
  作品深入地描述了“神箭”呼啸着运送100多颗卫星和“神舟”上天的史实。当《东方红》乐曲,化作一条东方的哈达,托着“嫦娥奔月”飞行在茫茫宇宙上空,当“好一朵茉莉花”唱响天上人间,中国航天人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作品歌颂了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的中国精神,以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歌颂了中国航天儿女在浩瀚深邃的太空划时代地矗立起中国航天史上三座里程碑和他们在新长征征途中创建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功伟绩。
  本书人物鲜活生动,结构上时空交错、纵横延伸。故事的细节选择,人物的开掘,语言赋予激情和哲理,构成了作品独具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在我国众多以航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亮出了另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是一部富有时代精神、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更有收藏价值的文学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