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平凡亦可》
 | 李玉龙  2015年05月29日14:42


作者:李玉龙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书号:9787218100678

定价:28.00元
  内容推荐:
  《平凡亦可》为诗词集,收录了作者的现代诗歌、歌词和格律诗词作品约500首。全书作品风格健朗,语言清新,主题乐观向上。这是一本音乐填词人的心灵日记,一册诗人的精神乐谱,在古典和现代之中穿行,在人生大爱之中抚慰生活的温度。
  李玉龙简介:
  李玉龙,1973年出生,河南郸城人,现居广州。编剧、词作者,曾主编多家报刊,并为多部影视剧及晚会创作歌曲。
  16岁发表作品,所写诗词、诗歌、歌词、散文、小说为《中华诗词》、《当代诗词》、《诗刊》、《词刊》、《读者文摘》、《散文百家》、《小说月刊》、《当代艺术家大辞典》等百余家报刊及辞书所选录。
  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州市流行音乐协会理事,中国知名品牌“哥弟时装”文宣主笔、《深呼吸》杂志主编。著有格律诗集《玉龙诗选》、歌词集《平衡》、剧作《大山的爱》等。
  名家点评:
  玉龙是个颇有才气的诗人,我看过他写的一些诗,包括格律诗、现代诗及歌词,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构思能力,尤其在格律诗方面,常有些让人为之心动的诗意,这在充斥着玩弄文字的古典诗词爱好者中,确实很难得。他的歌词也颇有基础,一些词作在题材选择、文字结构及主题呈现等方面都能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力。当然,在创作上,他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但作为一个年青诗人,能拥有这种诗心和灵性,已足以让我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了。
  ——中国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人《涛声依旧》词曲作者陈小奇
  玉龙是一位极具文学底蕴的作家,写什么像什么,都出彩儿!其词作,情与境通向了审美境界,情与理达到了艺术高度。读他的作品我不住地说好,感觉文笔张驰有致,思路清晰流畅,语言的文学性与音乐性自然统一,没有外在的华丽,人工的雕饰,完全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美,而将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塑造出来了!
  他的心是舞台,他的笔是角色!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常回家看看》词作者车行
  诗与歌本是一根藤上的瓜。然而当今某些流行歌乃至影视剧插曲的歌词,却与诗的本质要求越来越远。有的甚至走向了反面,空虚无聊不知所云,直至低级庸俗还大行其道,成为时髦。视之令人心怵、思之令人悲哀,但又无可奈何,我就是在这种怜其愚昧,怒其不争的心境下接触了玉龙的歌词。振奋之余,也希望玉龙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更完美的高度继续攀登,一扫当代歌坛颓风。
  ——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丁芒
  在当今的创作队伍中,从事古诗词写作的人越来越少,能像玉龙这样得其奥妙者更是凤毛麟角。十五年前和玉龙相识,看着他一路走来,感叹他的执着与艰辛,但也值得欣慰的是,让我看到了中国的传统诗词创作,后继有人。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原文史》主编林从龙
  风飘过,云飘过,都是灵感;一句话,一转身,便是千秋。五言七绝写往事,轻描淡写乐一生。祝玉龙诗不断,词不断,笔墨留香。
  ——香港金牌制作人、著名词作家《朋友》词作者向雪怀
  玉龙的新书即将出版,希望我为他写一些鼓励的话,但事实上从他充满文采的词句中,以及对于创作的深深执著,还是不免汗颜。说指教不敢,期待未来在写作的路上有一位好友陪伴着,相对年轻的他应该还有更多的人生经历,继续出现在往后的作品当中。我们,都要更加用心地活着,爱着,书写着。
  ——台湾畅销书作家、著名作词人《容易受伤的女人》词作者何厚华
诗与歌:时代的声音
——读李玉龙诗歌集《平凡亦可》
刘迪生
  十五年前,我从自然来稿中读到李玉龙的散文《从城散记》,眼前一亮,心生欢喜,毫不犹豫地发了副刊头条。
  他贮立在流溪河边,看美丽的风景。他不是游客。他是一个迷茫的热血青年。他的来历,他的睿智,他的魅力,他的坚持,站在一片特殊的文化底座里。那个时代,在他眼里的不仅仅是风景。
  当我们谈论起时代,我们不得不谈论起作为时代缩影的文学,诚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文学应该记载下过去所经历的道路,追随那行动着的群众,沿着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
  当我们谈论起文学,我们不得不谈论起它在每个时代中形式的嬗变,按照王国维的观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狂欢。李玉龙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中国当代诗歌最鼎盛的岁月,与无数被时代湮没的诗人不同,16岁的他已经依靠诗歌崭露头角,他的诗歌先后在《诗刊》、《词刊》、《当代诗词》等刊物上发表。但是当躁动的浪潮逐渐式微,流行音乐开始登陆并风靡,时代的风随之转向,与无数被时代遗忘的诗人不同,而立之年的他成功转型,在歌曲创作方面取得了自己人生新的辉煌。
  从诗人到音乐人,李玉龙的人生经历了一个从狂热到冷静、从浮华到沉淀、从嗟叹到咏歌的过程,这是时代赋予他的生命轨迹,他不刻意躲避,也不刻意追求。他泰然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将他们看作岁月流波中一种水到渠成的生命巡礼。
  作为诗人的李玉龙是颇值玩味的,因为他的诗中有始终如一的清狷之气。他在《孤鹤》中以鹤自比,“漫说鹤身偏独自,逢无鸾凤不和群”,这既是他孤高人格的写照,也是他坚持“诗歌为时代、为人生”的坚强壁垒。
  他刻意保持与这个时代的距离并以此为镜,冷静犀利地观察社会的光怪陆离。在诗歌最躁动的时代,他也曾是一名狂热的朝圣者,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逐渐沉淀成一条静谧宽广的河流。他笑言:“未曾经历繁华的人往往囿于困厄,未曾经历狂热的人往往安于平庸,未曾经历时代淘洗的人往往不能真正体悟生命的真谛。”
  “冰雪过后/尘寰一派荒戮/不知春风唤你起/还是你唤春风来/总之那个时候/无蔓,无叶,更无花。”他在《咏草》中如是说。浅斟细品来,他的诗并不繁华但却余韵绕梁,他的词句恬静淡雅但却包含着一种特别的况味。正如香港金牌制作人、著名词作家《朋友》词作者向雪怀所评价他的那样:“风飘过,云飘过,都是灵感;一句话,一转身,便是千秋。”
  诗歌的世界是理想化的,沉湎其中的人可以流浪、可以欢聚,可以风雅、可以浪漫,然而现实的生活却时刻逼仄着我们。这并不是一种生活的悖论,而是一种艰难的考验。衣食无忧的哲学家从来不值得刻意颂扬,如同官居高位而附庸风雅的人不值得过分夸耀,如果诗歌对人生不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抉择,那么它将注定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回响。
  李玉龙从诗转向歌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这样的抉择原本应该表现得更加荆棘,但事实却出乎意料的轻易,以至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常回家看看》词作者车行也不得不为之击节:“读他的作品我不住地说好,感觉文笔张驰有致,思路清晰流畅,语言的文学性与音乐性自然统一,没有外在的华丽,人工的雕饰,完全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美,而将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塑造出来了!”
  当我们吟唱着李玉龙的歌,回望这种转变,我们会突然领悟到朱谦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音乐文学史》里面所说的“所谓诗歌即是音乐”的含义,我们这才想到,原来诗人本身就是一个好的作词家,所以有柳耆卿人生失意而为秦楼楚馆赋得深情,所以有王朝云含情脉脉而为雪堂春深婉转低回,所以有悠扬的阳关三叠,所以有悲伤的后庭遗曲。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凡具备持久生命力的事物都是以或厚重、或深刻的现实为基础的,根深则叶茂,源远而流长。李玉龙在歌词创作上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在古典诗歌中的长期浸润,另一方面得益于他对人生命题的思索。中国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人《涛声依旧》词曲作者陈小奇如是说:“他的歌词也颇有基础,一些词作在题材选择、文字结构及主题呈现等方面都能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力。”
  在歌曲《歌唱世界》中,李玉龙紧握时代脉搏,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上呼吁和平,呼吁团结,他在歌词中写道:“我们不分种族/不分国界/我们不要战火/不要硝烟/天下所有的人们都是一家/让我们手挽手/祈祷明天。”拥有如此胸襟,全球华文大赛一等奖的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在歌曲《今生为谁》中,他则是从词作创作的角度对词坛提出新的期待:“东风忽又来,草长莺飞/窈窕淑女在河之洲/你还在想谁/一曲琵琶弹碎了千年的爱恋/秦时的明月下边/谁举今朝杯//寒冬如期至,绿瘦红褪/书剑才子饮马月河/你又胡不归/一支清箫吹尽了人间的哀怨/汉时的关山之上/谁洒今朝泪。”
  面对当今音乐界词作江河日下的局面,面对以低俗为美的畸形审美,李玉龙清狷依然,他不愿屈服于流俗,而是立志用自己的笔让人们重新看到歌词与诗歌完美结合的希望。在以《今生为谁》为代表的一系列词作中,他将古典诗歌的意向完美揉进缠绵悱恻的绵密情感中,对于这样的创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之折腰呢?
  李玉龙要行走的道路注定不是一条坦途,他的与众不同,在给他带来认同的同时,也要他远离世俗的功利,守护心灵的净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从16岁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一条颠沛流离的道路的青年,最终会以一种壮阔的方式回归,向世界展现生命的盛放,以严谨,以卓越,以心无旁骛,以孜孜不倦。
  如今的李玉龙,已是人生不惑的年纪,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依然在为时代歌唱。或许我们在他那张镌刻岁月的脸上看到了风霜,但是请相信,那是青松傲雪后流下的喜悦的眼泪。(作者为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