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喀纳斯湖咒》
 | 觉罗康林(赵康林)  2012年03月02日09:01


作者:觉罗康林(赵康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书号:978-7-229-04610-1

定价:22.00元
  作者简介:
  赵康林,锡伯族,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鲁迅文学院第12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电影《哈利波特》(6、7)译者。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在新疆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年。自2008年起长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与电影翻译(英译汉),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及诗歌散见于各种期刊和网络。
  赵康林自幼与各民族混居,通晓锡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孜克语等多种民族语言,熟悉新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他曾在新疆从事记者工作近二十年,遍访新疆天山南北,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包括民间传说、故事、史诗、笑话、歌曲等。长期田野调查和生活实践体验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积淀。
  内容简介:
  小说从一张照片上的石头人头着笔,文中讲述者“我”为了石头人头来到喀纳斯,住进了克孜老人家中并打听与湖怪有关的事,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地从图瓦人那里得知了他们世代相传的神秘传说,并了解了最近和以前发生在喀纳斯湖边的一系列神秘事件。在湖边发现了一块有着奇特花纹的石板,石板被研究人员拉走,引起当地一些图瓦老人的不满。石板被考古院视为“镇院之宝”,但与此同时,怪事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喀纳斯村和考古院像是被下了咒……
  名家推荐:
  作为小说文本的第一部,觉罗康林的《喀纳斯湖咒》对高贵而神秘的喀纳斯进行了人性破译,那些遥不可及的的异质之美,因而变得仿佛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那颗浪漫自由的灵魂。
——刘醒龙(著名作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公元前1世纪,鲜卑时代的克烈部落是今天阿勒泰山脉放牧的哈萨克族的始祖,他们与后来的图瓦人共同在阿勒泰山脉里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近千年前,成吉思汗率部西征,途经喀纳斯,在此驻扎、休整。成吉思汗为此地天堂般的美景所折服,命少许将士留守此地,待他凯旋归来,以此地作为自己的后花园。留守下来的人就是今天图瓦人的先祖;两百多年前,俄罗斯贵族避祸逃亡至喀纳斯,他们与图瓦人比邻而居,建木屋,放牧牛马,直到运动平息,才回到自己的祖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喀纳斯的从属县城布尔津县是与苏联通航的港口小城,许多俄罗斯族与当地的汉民族结亲,融合,永远地留在这里。以上便是神奇的喀纳斯才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血脉传承渊源。历史赋予了它在纯粹中交融演变的高贵而神秘的文化面纱。觉罗康林的《喀纳斯湖咒》第一次对这一地域频繁出现的神秘现象进行了人性的解密。作品跳脱开人类主体思维定势的逼仄和局限,回归原始的万物有灵,由此敞开了人类与其他自然万物的关系——互敬共居、此生彼长。
——施战军(著名评论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喀纳斯湖诅咒》是一部不显山露水的类型小说。它没有在网络上折腾出大动静,也还没有在坊间一纸风行。但它的低调潜行中,却有许多值得肯定的类型文学元素,尤其是在悬疑、灵异等类型小说貌似怪力乱神行,其实胡说八道的当下更是如此。类型小说作家应该诚恳地回到一些常识的东西,而不是既没有“类型”也没有“文学”地挥霍汉字。
——何平(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