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好学校》
 | [美]理查德·耶茨    2014年05月01日06:00


作者:[美]理查德·耶茨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书号:78-7-5327-6416-7/I.3836

定价:28元
  内容简介:
  书名中的“好学校”是一所虚构的康涅狄格州预备中学。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好学校”中的男孩毕业后就要立刻参军作战,老师们对于 自身职业和所在学校的情感五味杂陈。尽管这是一所学校,可正如书中一名老师所说,这里“蕴藏了巨大的性能量”,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本书 还延续了《革命之路》中探讨的主题:婚姻的脆弱不堪。丈夫残疾,妻子出轨,丈夫意欲自杀,却连自杀都无能为力。书名“好学校”无疑是最大的讽刺,读罢不禁 令人唏嘘。
  作者/译者简介: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有约翰•厄普代克和菲利普•罗斯,然而我们却忘记了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1961年,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在评论界获广泛好评。 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然而几十年来,他的书都遭人遗忘,耶茨也因此酗酒度日,精神崩溃。 2008年,借同名电影之光,出版半世纪后,《革命之路》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
  喜欢耶茨的作家有不少:尼克•霍恩比、戴维•黑尔、雷蒙德•卡佛、库尔特•冯内古特、琼•狄迪恩和理查德•福特等。《时时刻刻》与《朗读者》的 剧作家戴维•黑尔曾说:“耶茨与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堪称二十世纪美国三位无可争议的伟大小说家。我所能给予耶茨的最高赞誉,就是他的作品更像是出自剧作家 之手,而非小说家:他想让你亲眼见到他描述的一切。”
  主要亮点:
  《十一种孤独》作者,比肩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的最伟大美国小说家
  路内、阿乙、张悦然、鹦鹉史航、沈星联手推荐
  重要评荐:
  这是一部震撼的小说,耶茨从写作之初(《革命之路》)就剥开了生活的残忍和虚伪,没有退让或轻佻,直至他被裹入其中。不论耶茨是否称得上杰出的大师,他都扛得起时间的考验。
  ——路内
  写作的人,比身体活得久一些;耶茨朝自己内心的荒芜处走,走得越深却好像触碰到更多的人。他写庸常生活中的绝望,写得太透了,凭这个就差不多可以不朽。
  ——阿乙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泰晤士报》
  一部优美、真实的小说……理查德•耶茨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波士顿环球报》
  小说中的一流佳作,富有想象力,对真实历史亦颇有兴趣。——《纽约时报书评》
  (耶茨)的书就像一块小的织锦,细节却丰富细腻;很多地方精彩滑稽。——《新闻周刊》
  苦乐参半的忧伤挽歌,这是理查德•耶茨最温柔的书。——《波士顿评论》
  叙述优雅,清楚有力……充满爱意,机智讽刺。——《纽约客》
  精致的文笔写下青少年的疑惧,真实可信,不失为一部杰作。——《亚特兰大月刊》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独立报》
  读者对象:
  知识分子,文学青年,白领、小资读者。
  精彩书摘(可选,几百字即可)
  格罗夫在圣诞假期里花了大部分时间自学抽烟。他马上就要十七岁了,他不想做学长俱乐部里的傻瓜。
  首先他必须在身体上掌握它——怎样把烟吸进去而不咳嗽;怎样让自己的感官把这种如吸毒般的晕眩接受为快乐,而不是刚开始时的恶心。然后是更微妙 的审美问题,这个得靠浴室里的镜子来帮忙:要学习如何自如地控制一支烟,甚至包括在说话时如何拿着烟打手势,要做得好像根本没意识到手指间夹着一支烟;要 决定将香烟插在嘴唇的哪个部位看上去才最有风度——中央和两侧——要眯着眼透过烟雾观察这两个位置哪一个效果更好。他发现,香烟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使他的脸 看上去成熟了许多,因为它原本看上去总是比他的实际年龄来得更为稚嫩。
  到他十七岁生日的时候,他准备好了。他抽烟的架势通过了同辈们的严格审查——没人笑他——因此他被接纳了。
  学长俱乐部为每一个会员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它是一个长长的、宽敞的石板地房间,是由四号楼的一间作废的自修厅改造而来。里面有一张台球桌,似乎 永远都有人在用,有深陷的皮沙发和椅子,有一台留声机及许多唱片,有不少排列整齐的最新杂志。还有一个石砌的大壁炉,释放出木材燃烧后的刺鼻气味,在台球 啪啦啪啦的撞击声中混合着烟草的蓝色雾霭,让每个人都觉得平添了一份成熟感。学长俱乐部里难得会发生什么吓人的事或愚蠢的事;这是一个学习在大学里该如何 表现的地方——除了,当然啰,无论是43级还是44级的学生在战争结束前都不可能计划去上大学。
  “很少训练或根本没有训练,”有天下午拉里•盖恩斯在壁炉旁对一群热心的听众解释说。“它一点也不像一个常规的军事机构。你签完字就上船出发;就这样。”
  拉里•盖恩斯本想要参军,海军陆战队或海军——他随时都做好了离校的准备——但它们都拒绝了他,因为他有一种他自己从来都不知道的模糊的身体病 症。现在,他找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商船队。本来,商船队在孩子们的眼里总显得单调乏味、死气沉沉,可是如今因为他而在多塞特中学里戴上了一个浪漫的 光环。在老爹德里斯科尔和其他人的劝说下,他决定不马上签字上船,不过他和校长达成了协议,让他提前一个月参加大考取得毕业证书,那样他就可以早早地在五 月份离校了。
  “当然,也没有制服什么的,”他说着。“只有普通的工作服;你必须买你自己的衣服。不过我猜那些人也会在衣橱里藏两套正装,那样他们在阿尔及尔
  或他们要去的无论哪个地方,就可以在姑娘们面前显示出一点品位。啊,是了,我也许说得比它实际的要好。它也许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一种生活,整天铲油漆什么的,不过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只能争取到它了。听着,我不能再跟你们聊了,待会见。”
  拉里•盖恩斯从不在学长俱乐部逗留很长时间,尽管他在那儿总有一批忠实的听众。他现在是学生会的主席,所以似乎总有什么事要他去关心一下。“待会见,”他会这么说,然后去忙他的职责去了。
  “嘿,格罗夫?”那天晚上皮埃尔•凡•卢恩在他们那黑暗的双人房间里问。“你醒着吗?”
  “醒着。”
  “你知道吗?盖恩斯今天说的商船队的事情—听上去真的很不错哎。”
  “你什么意思?”
  “啊,我不知道;只是这么觉得。在茫茫大海上,在大太阳底下干活,铲油漆或什么别人指定让你干的活,也许要干它几个礼拜,然后就去一个像阿尔及尔那样的地方,去亲身体验一下地狱的生活。我猜你听不懂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