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桂花雨》
 | 曹文轩  2015年09月06日15:20


作者:曹文轩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书号:978-7-5063-8092-8

定价:25.00元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 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以及“大王书”系列和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和“丁丁当当”系列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 研究》《小说门》等。《红瓦》《草房子》《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重要文学奖项四十 余种,其中包括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金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 学奖大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奖项。
  内容介绍:
  《桂花雨》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经典中短篇小说集,甄选了具有独特文学风格和较高文学品质的九篇作品,包括其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和近期的精品佳作。
  曹文轩以创作“纯美小说”著称。他生长于江南水乡,故乡婉转澄净的水色、温柔倔强的水韵成为流淌在他作品中的血脉烙印。他笔下的少年人物往往带 有一种天真的执拗,或是一种单纯的坚强。他用干净讲究的文字去讲述那些看似平淡日常却令人回肠荡气的少年故事,并在其间润物细无声地烛照人性的光暗与人生 的苍凉。“美”与“感动”,是曹文轩作品的永恒追求:“美”是在文字与意境上的外在力量,“感动”则是在人物命运与人性发掘中的内在力量。在他的作品中, “美”与“感动”两种力量水乳交融,因美而愈加感动,因感动而更觉纯美。
  目录:
  桂花雨 · 001
  灰娃的高地 · 049
  雪柿子 · 083
  麦子的嚎叫 · 109
  一只叫凤的鸽子 · 145
  阿雏 · 193
  野风车 · 223
  疲惫的小号 · 247
  评论:爱是这么短,回忆是这么长 / 徐坤 · 275
  正文开篇5000字左右:
  所有的孩子都仰起头来,去看飘落的桂花,只有婉灵的头是低着的。那些落在席子上的花,一朵朵,都很生动,让她觉得,它们只是临时歇一会儿,过不一会儿就要飞走。看着看着,那一朵朵花模糊了,最后模糊成一片金色……雀芹家门前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桂花树。
  村里的人有时看它一眼,不是在嘴里,就会在心里感叹:“就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桂花树!”
  听老人们说,这棵桂花树已经活了两百多年,是雀芹家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两百年间,这个家族子子孙孙生生不息,现如今已有多少成员,都不一定 能说出一个准数来。他们有的远走高飞,甚至去了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有在近处东一户西一户住着的。虽四处散落,但这个家族里头,总有一户人家还住在老 地方,因为,有这样一株桂花树。
  现在,守护着这棵桂花树的是雀芹家。
  风霜两百多年,这棵桂花树早已盘根错节,以一副苍劲的风采立足在那里。那树干粗硕敦实,枝枝杈杈,粗粗细细,曲曲折折,向四周扩张着,枝条或向 下,或向上,乍一看,都辨不清那一根根枝条的走向。冬天,枯叶落尽,树干树枝都呈现出黑褐色,在天空之下,显出一副铁质的身子骨,依然是道风景。春风一 来,一片片小小的叶子悄然长出,弱不禁风的样子,但随着风一日暖似一日,那些叶子越长越欢,不几天,就一片繁茂的景象。就这么长着长着,就在人们看惯了这 道风景,以为它就长这一树的叶子时,夏天去了,秋天到了。八月,它开花了,小小的、金黄色的,十分稠密,一簇簇,成串成串的,立见一番壮观。路过的人,不 分老少,都会被这满枝头的花吸引,而停下脚步,仰头观望,久久不能离去。
  那几天,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香,无形飘散,不仅使全村人闻到,还能飘出数里地去。闻到的人嗅嗅鼻子:这香好似桂花香。可看看四周,却又不见一棵 桂花树,常疑惑不解。到了夜里,花儿受到水气的浸染,香味越发地浓重,在月光下四处流淌,仿佛大地万物的沉睡,皆是因为这扑鼻而来的香气熏醉的。
  但这桂花的生命,总是短得让人有点伤感:昨天还是鲜活鲜亮的样子,一夜之间就疲了,就衰了,一阵风来,纷纷飘落,如成千上万的小型蝴蝶——但这 蝴蝶已失去飞行能力,摇摇摆摆地坠落在地上。不远处是条大河,遇上大风,这成千上万朵金黄色的花,飘落到水面上,不一会儿,河上就漂满了。鸭子们在游动, 花向两边分开;但鸭子游过去不久,花又很均匀地聚拢到了一起,缓缓地向远处漂去。看着这番情景,总不免让人叹息。
  桂花开放的那些日子,雀芹家的人就会时时关注着:花开三成了,花开五成了……在雀芹家人的心目中,他们是代这个源远流长的家族,也是代全村人守 护这棵桂花树的。不错,桂花树是他们家的,但,他们从来也没有将它看成是一棵只属于他们家的桂花树。他们只是家族和村落托付的守护人。
  每年,他们家把花收集起来,分送给全村各户人家,自家留下的很少,甚至一丁点儿也不留下。得了桂花的人家,或拿它做了桂花糕,或拿它做了桂花茶,或拿它做了桂花酒,或拿它做了桂花卤。还有人家,拿它做了枕头,那枕头叫香枕。
  这些桂花,不是那些自然飘落在地的桂花。那些花虽然还叫桂花,但已是一些死花。
  这些桂花原本还在枝头,是被人用力摇落下来的,是活花。
  八月里,总有一天是摇花的日子。
  这个日子,是精心挑选的。那时,一树的桂花都开了,就像一首歌唱到了最高潮。
  雀芹的爸爸仰脸仔细看那一树的花,心里明明已经很有把握了,还是叫来几个人一起帮着看。看来看去好一阵,雀芹的爸爸说:“可以摇花了?”那几个人都点点头:“可以摇花了。”
  一年一度的摇花,不算是仪式,却充满了仪式感。
  上午,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一树的花都苏醒了,还带着夜露。一大早,雀芹帮着爸爸妈妈,已在桂花树下铺上十几张干干净净的席子。大人和小孩陆陆续续地向桂花树聚拢过来。摇花的事,都交由村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做,大人们则是站在外围观望,不住地鼓动孩子们用力、加油。
  参加摇花的孩子们是不可以随随便便一脚踏上席子的,必须去河边,在水码头上坐下,用清澈的河水将脚仔细地洗干净——踏上席子的,必须是一双双干 干净净的脚。若是有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的脚还没有洗干净呢。”被说的那个孩子,便会抬起脚去检查,发现自己的脚真的不那么干净,要么退出摇花, 要么就赶紧去河边再仔细地清洗。
  时间一到,无数双小手抱住了桂花树,一个个倾伏着身子,高高地撅着屁股,随着雀芹的爸爸一声“摇”,一起用力摇动。只见花枝乱颤,那桂花如稠密的雨珠纷纷飘落下来,直落得树下的孩子一头一身,一个个成了金黄色的人。抖一抖身子,花又落到席子上。
  “加油!”“加油!”……大人们一边喊,一边做出摇树的动作。
  摇动,一波又一波。总有花纷纷落下,仿佛那些花,是分拨儿的,一拨儿一拨儿的,后一拨儿与前一拨儿也就相隔几分钟,可那几分钟只要没有过去,这后一拨的花,纵然你把桂花树摇倒了,也不肯落下。
  眼见着眼见着,席子被花覆盖了,看上去,没有席子,只有一地的花。
  那花挤在一起,还在开放中,看上去,好像在微微动弹。
  八月,摇花,是这个村庄的一个隆重而圣洁的节日……
  推荐语:
  ★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四大天王经典小说集”之一:“纯美小说”
  ★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最新、最具代表意义的自选集
  ★ 讲述看似平淡却令人回肠荡气的少年故事
  ★ 润物细无声地烛照人性的光暗与人生的苍凉
  ★“美”与“感动”,是曹文轩作品的永恒追求:“美”是在文字与意境上的外在力量,“感动”是在人物命运与人性发掘中的内在力量。“美”与“感动”两种力量水乳交融,因美而愈加感动,因感动而更觉纯美。
  前言、序、后记
  爱是这么短,回忆是这么长/徐坤
  一
  “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Love is so short,forgetting is so long。)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最伟大的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的经典句子。读完曹文轩最新结集的小说《桂花雨》,我不禁感慨: 爱是这么短,回忆是这么长!曹文轩该有多么爱自己的童年啊!短短的童年经历,却让他反复书写吟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制造出无数起承转合层出不穷的故事 来。
  的确,他所经历的那个特殊年代喑哑黯淡的童年,尤其是十三岁左右的少年时代,构成了其一生文学创作的基石和源泉。他那卷帙浩繁上千万字的著述, 那些绕肠千结生离死别百变迭生的童年往事,那些滴哩婉转稻茭千重的油麻地抒怀景致,那些风车转动鸽哨脆响天瓢大雨三角地传奇,那些草房子细米红瓦黑瓦的忧 郁与悲悯,那些青铜葵花桂花雨朦胧情愫的天真与庄严……一切的一切,都起于童年,又漫漶于回忆。
  同样的生活年代,同样的被各种政治运动、饥饿与孤独困扰的乡村童年,由于文学观念、美学理想以及个人性格气质的不同,作家们笔下便呈现出不一样 的童年风貌。比如说在莫言的笔下,童年就是《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四十一炮》,是窥破世相、炮轰人类的上帝之眼;曹文轩笔下的童年,则是《青铜葵 花》《草房子》《细米》《红瓦黑瓦》,是照见人心的爱与善的情愫,是悲悯与宽怀的菩萨之光。
  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宗旨,曹文轩曾有过精确的夫子自道。正如他在《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中所言:“‘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在提出 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沉重感的。……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 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曹文轩: 《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抽空了历史时代背景,并不在意大时代或小时代,也不刻意书写人的流言 与传奇,只与人性的普遍性相关,在一个普泛的人类天空下,书写人类的本质与本性。
  “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这些,重新构成了新集子《桂花 雨》中的内容。小说集《桂花雨》的编排很有意思,是按年代顺序,逆时间排列,前边收录了近两年写的五个短篇,后边收录了写上世纪于八十年代的四篇作品。前 者是已成“教父”之后的圆熟之作,信手拈来皆成趣;后者是写于创作早期的作品,孜孜矻矻尽力求。作者编选时故意将时间跨度安排得比较大,前后相差竟有二十 余年。跨度这么大的文章编在一起,可以看成是曹文轩在向二十年前的自己遥相致意吗?
  二
  这部集子里,写于2014年的有两篇:《桂花雨》(2014.7)和《一只叫凤的鸽子》(2014.6.25);写于2012—2013年的有 三篇:《灰娃的高地》(2012.12—2013.1),《雪柿子》(2012.11—2013.1),《麦子的嚎叫》(2012.10— 2013.1);最后四篇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阿雏》(1988),《野风车》(1987.4),《疲惫的小号》(1989.7),《三角地》 (1986.5)。
  从另外一张曹文轩的创作年表上可以看出,在2012至2014年间,他是在书写长篇之余,批量创作了一批短篇小说。比方说,2014年创作的短 篇,除了《桂花雨》和《一只叫凤的鸽子》,还有另外两篇发表在《人民文学》2014年第六期上的《小尾巴》和《第五只轮子》,一经发表就获得好评,几乎各 大选刊都予以转载。
  《桂花雨》和《灰娃的高地》,两篇的主角都是十三岁。“十三”之于曹文轩儿童小说的隐喻意义,有待另一篇长文予以破解。   这里的两个十三岁的男女少年,私生女婉灵和穷人家的孩子灰娃,都在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婉灵的私生女身份,注定她生下来就要受苦。无论遭受什么白眼和歧视, 她都顽强地活着,想向世人做自己清白的证明。
  雀芹家的桂花树有如神树,怕被她的晦气沾染不让她靠近。婉灵最后由于挺身而出扑灭了淘气包长腿二鬼引着的大火,保护了桂花树,才被接纳允许参加孩子们的八月摇花仪式。
  《灰娃的高地》中十三岁的灰娃家中穷困,有个跛脚老子。他被村里的小孩子们忽视,没人带他玩。就连捡到的小流浪狗也嫌贫爱富,逃出他家跑向富人 家孩子黑葵那里。灰娃于是跑到没人敢去的祖坟山包上,排兵布阵独自玩游戏。村里孩子们在黑葵带领下欺负他,打群架,占领坟头高地。灰娃为了找回被践踏的尊 严,顽强地抗争,被打得头破血流,仍然以孤独不可侵的气势,爬上了坟头,恢复占领了自己的高地。
  《雪柿子》写的是大饥荒年代,冬季来临时,男孩树鱼饿得发昏,摔倒在山谷里,发现一棵未被采摘的柿子树。一树的柿子,是玉琢的,金黄色的,仿佛 打过蜡,像神灯。树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不独吞柿子,把发现柿子树的消息告诉了小伙伴们。三十六个柿子,三十八个人共享,他们还决定只看不吃。孩子 们信守诺言,没人摘柿子。
  树鱼的对头叫丘石儿,两家有积怨,不说话。但是,“大饥荒年代里,孩子们似乎变得脆弱起来,柔软起来。他们忘记了过去的许多事情”。
  丘石儿饿倒了,一家人准备到外地逃荒要饭。树鱼在三十六人的注视下,摘了一个柿子,送给垂危的丘石儿。剩下的三十五个没人摘一个。
  终于等到救济粮来了,大饥荒过去。万物复苏。一群候鸟飞来,叼走了三十五个柿子。孩子们并不难过,也不后悔把它们留在枝头。“因为,那几十只柿子,曾像温暖的小灯笼亮在寒冷的冬季、漫漫的长夜……”
  《麦子的嚎叫》写麦子家的白牛,与麦子一起长大,已经成为家庭成员。白牛老得不能下地干活时,家里也养着它,要为老牛养老送终。一切都是美好 的。如果不是有了那场变故,骑在牛背上长大的麦子,呈现出的就是一幅牧童短笛、春风杨柳耕种的水墨牧牛图。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老牛误食了挂在牛厩上篮 子里的钱,是两万多块钱纸币,麦子的父亲替乡亲们从粮站领回来的交公粮的钱。没人相信钱是牛吃的。麦子爸爸及全家的信誉遭到空前危机。他们家被听墙根,门 前的路被烂泥堵住,麦子被同学们歧视,学校组织去村子里看电影时故意撇下他。最后,在乡人的见证下,爸爸不得已杀死了老牛以证清白。老牛的哀嚎与麦子的号 哭,一起响彻天空。
  最新的一篇《一只叫凤的鸽子》(2014.6.25)是最用心用力的杰作,读到动情处,往往使人潸然泪下。秋虎是穷人家的孩子,爸爸是赌徒,坐 过牢,妈妈跟爸爸离婚,带着小妹妹走了。秋虎唯一的乐趣是养鸽子。但养不起名鸽,总被富人家的孩子夏望嘲笑。夏望养了好几只名贵的鸽子。秋虎捡到一只遭鹰 击受伤落地的台湾信鸽,邻居养鸽子的邱叔叔把这只信鸽跟一只名鸽配对,生出蛋来交给秋虎。秋虎拿回去,孵出两只小鸽子。鸽子妈见异思迁,鸽子爸也伤心飞走 了,都不管小鸽子。秋虎当起了鸽子的爸妈,精心侍养。小鸽子死掉一只,余下的一只愈发珍贵,取名叫凤。这是一只真正血统高贵的鸽子,在秋虎的注视下美丽翱 翔。不幸的是,凤被赌徒爸爸以一千元卖给了夏望爸爸。秋虎悲恸欲绝!从此他打鱼干活拼命赚钱,一心想要赎回凤。鸽子是他的亲人,除了妈妈妹妹,唯一的亲 人。可这个亲人被爸爸卖了,他要赎回它。他不知道一个小孩永远不可能挣到一千块钱的。夏望家遭变故,爸爸集资诈骗坐牢,家里财产抵债。凤被夏望藏起来,要 还给秋虎。秋虎说还没攒够一千元,夏望说不要钱。孩子的心是善良纯净的。在一次信鸽协会的放飞比赛中,凤第一个飞回来归巢,没有回夏望家,却飞回秋虎家的 老巢里。秋虎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拉上夏望,一起提着鸽笼跑向信鸽协会,共同分享了两万元奖金。
  《阿雏》写于1988年。阿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浪荡鬼,也是村里的小霸王。大狗比他小两岁,是个跟屁虫。阿雏欺负同学,无人管教,被学校开 除。上游发大水时,阿雏恶作剧将大狗骗上小船玩,结果被洪水冲得远离了村子。三天过去了,饿得奄奄一息。阿雏为了给大狗逮野鸭充饥而溺水身亡。大狗活了下 来。阿雏临死前听见人们呼唤大狗的声音,但是没人喊他。阿雏不禁落泪,他无家可归和无人惦记。
  《野风车》写于1987年4月。二疤眼子和父亲看管风车,给田地浇水。大风袭来时二疤眼子克服了怯懦,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爬上风车,关掉了六叶 篷的两叶,护住了风车。《疲惫的小号》写于1989年7月。故事情节有点像电影《搭错车》的大陆版。乐团年轻的小号手,一时心善,收养了路边被遗弃的婴 儿,从此命运发生改变,霉运不断找上门来。小号手辞职到马戏团谋生,逐渐潦倒。孩子一天天长大,忍受着孤独、暴戾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小号手从收养孩子的崇 高悲壮,堕入俗常的生存窘态,直至完全古怪尖刻、萎靡颓废,最后贫病而死。孩子未能继承他的小号事业,考上了外省一所三流大学,永远跟自己生活过的这个城 市告别。《三角地》是更早的作品,写于1986年5月,描述了居住在三角地贫民窟里的一家人,16岁到8岁的五个孩子的艰难成长。他们在大哥的带领下,发 愤图强,立志改变命运做上等人。读来令人动容。
  三
  在总结曹文轩的创作特色时,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北师大教授王泉根的归纳特别到位,他认为,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有着“忧 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王泉根:《〈曹文轩文集〉》的学术品格与审美格调》,中国儿童文学,2003 年第4期)。
  除此之外,更要强调的还有两点,第一是,曹文轩的文章,是老师的作品,每一篇都可成范文,进教科书,从创意、构思、用笔、行文、遣词造句,无一 瑕疵,没有错讹,几乎不需要编辑和加工整理就可以直接出版。足可以看出他对写作的态度,精益求精,事必完美。第二是,永恒的诗意和美,照耀着人性。唯美和 永恒,是他反复书写的母题。因为对美的过分关注和执著,有时甚至可以把丑忽略了,或者故意视而不见。这也就是如他自己所说,要带着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沉 重感”,去使今天的孩子感动,用“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去感动他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文章也的确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