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国旗阿妈啦》
 | 杨年华  2012年05月27日15:04


作者:杨年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书号:978-7-5063-6332-7

定价:29.00元
  作者简介:
  杨年华,男、白族、中共党员,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人,1992年毕业于西藏大学。现任西藏自治区文联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员),西藏影视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协会员、书协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等职。
  出版文学作品:《神奇的阿里文化》、《雪域之魂》、《生命在世界屋脊之巅》等;摄影作品集《八宿神韵》;记录片、风光片《藏东八宿》、《索桥上村落》等。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影视作品在国内外获金奖、“五个一”工程奖、山花奖等各种大奖。
  辞条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等五十余部典籍中。
  内容介绍:
  次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作者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
  全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可以说,本书具有具体而微的缩影与象征意义。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党员干部、部队指战员等等各个或抽象或具体、或宏大或普通的层面,给予西藏的大爱大支持。读者完全能够从一位老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中,感受到西藏人民对国家、对党的一片赤子之情。
  目 录:
  上 篇
  第一章 共和国第一旗入帮村
  第二章 背夫泪
  第三章 次仁曲珍与木达尔之恋
  第四章 次仁曲珍的逃亡
  第五章 金珠玛米菩萨兵
  中 篇
  第六章 女生产队长
  第七章 跨越国界的爱
  第八章 五星红旗感召着国外藏胞
  第九章 能否送我一面国旗
  第十章 国旗下宣誓的少先队员
  第十一章 红色报告会
  第十二章 风雪夜寻找国旗
  第十三章 阿妈啦为玉树灾区亡灵志哀
  第十四章 大学生村官与阿妈啦
  下 篇
  第十五章 阿妈啦创下了吉尼斯纪录
  第十六章 我要到樟木看升旗
  第十七章 幸福的百岁老人
  第十八章 阿妈啦和夏尔巴人联名表决心
  第十九章 国旗上飘扬笑脸
  尾 声
  后 记
 正文开篇5000字左右:
    第一章  共和国第一旗入帮村
  纯净如洗的浩瀚天宇上,天湛蓝湛蓝,五彩缤纷,云蒸霞蔚,争相斗艳,香焰氤氲,一只雄鹰在博击长空,展翅翱翔。
  莽莽苍苍、高峻肃穆的雪峰晶莹剔透,皑皑白雪,直冲云霄。巍峨、气势磅礴雄伟的喜玛拉雅山脉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翻滚缠绕在日喀则高原,昂首欲飞。
  刚升出山头一抹太阳洒落着紫中泛红、红里透黄的彩辉,普照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上面,显得更加的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点缀着西藏高原的诱惑,一种宛如仙境般的秀美。到了八月季节,层林尽染,满山遍布成金黄色,到了九月、十月,树林由黄变红,耀眼的红。如晚霞似红叶,一片一片镶嵌在好似哈达一般又细又长的波曲河两岸,就像一道彩虹,悬挂于火红的霞光之上,蔚为壮观,大美不言。若到了冬季,旷莽山野、苍茫雪山,置于犹鸿蒙初始的原生态景象之中,已枯黄树木与草丛,四季常青的松树叽叽嘎嘎地摇曳着。起伏延绵的峰峦,带着一份沉默的喧嚣,沉寂而狂放、冷静而热烈。
  倾泻的瀑布雾气蒸腾,氤氲如云海倾泻。远处的青山在雾气里影影绰绰,常绿落叶阔叶林,满山遍野,构成了亚热带地貌奇特景观。樟木深受南亚次大陆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颇多,与西藏别地相比,它却常年绿树成荫,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称西藏的“世外桃源”。
  在这与尼泊尔接壤的樟木,真真切切地换了人间似的,昔日的农奴们脸上笑逐颜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勤劳勇敢善良,不断创造着新生活。
  阿妈啦次仁曲珍所住的帮村就坐落在半山腰上,背靠高高耸立的扎玛拉山,在这有限的山坡上,田地、木屋和各种植被拥挤在一起。天气晴朗的时候,俯瞰远处,西南方的万重山峦,即尼泊尔地界。中尼友谊桥隐约可见。西北面是尼泊尔境的少尉山,山脚下则以河为界,河的南面属中国地境。
  陡峭的山势,把波曲河压到了山的底部,临近8点来钟才能见到阳光。
  袅娜多姿玉带似的、静静地流淌着的波曲河,反射着幽深光辉,映照着四周雪山轮廓。淡淡的雾气浮上来,漫过山坡继续升腾,水雾附着的色彩浓淡分明,倚靠山林的建筑也被雾气包围着。
  这个时候,这山,这水,这融化其间的房檐,仿佛如江南水乡的久远味道。山亦不是那山,水亦不是那水,流淌的波曲河水似乎也与往日有些不同,它们全都赋于了生命,有着一副副鲜活的面孔。而且静得好像就要发生什么,这种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或预示着巨大的爆发。
  喜马拉雅山可以作证,千山万水,也同样书写和佐证了西藏新旧社会两重天,翻身农奴得以解放,在樟木这块土地上,有四五个民族杂居,也有各种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交织渗透,在其复杂特殊的环境下,国旗阿妈啦每天升起的国旗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47年,一万七千次,已溶入到了她的一生。
  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被衬托得倍加耀眼与威严,时时刻刻以尊严正视着对方,捍卫着祖国的领土。是一道无声的爱国主义宣言与表白……
  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47年升旗史,就是阿妈啦永不放弃的责任史。老人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肩负重任,可以让国旗阿妈啦更坚强、更勇敢。因为阿妈啦对五星红旗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其承担责任。老人做的是非常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工作,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自己的责任,这一切是有价值的,也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和敬意。
  这位可亲可敬的百岁夏尔巴老人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呢?——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责任就是一种使命!也就是说喜马拉雅山上有一种行动叫责任。百岁老人怀着信仰宗教一般的虔诚,对待每一天之升旗,这就是一定会感受到责任所带来的力量,并伴随其一生。
  2009年4月5日这一天,早上8:30左右,次仁曲珍阿妈啦提早起床,心里洋溢着喜悦与快乐,兴奋与激动。
  她麻利地擦起摆放在柜子上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中国领导人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的像,直至一尘不染,将一排高脚铜杯里供奉上净水,还把挂在四代领导人与大师像上面的哈达拍打干净,整个过程是那样的虔诚,显得熟练而又轻手轻脚,生怕惊动了他们似的,更怕对他们有一丝一毫不敬!再接下来的习惯动作就是慢慢地顺着墙一点点地移动出去升国旗。此时,这红旗可不是普通之物,是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送的。巴桑德吉像家里降临喜事一般欣喜。她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好了阿妈啦的早饭,急匆匆推开阿妈啦的门,满面春风地高声喊道:“啊妈拉!这回你可为村里争得了荣誉,是村里的骄傲,全国人民,世界人民都知道您啦!也知道阿妈啦您升国旗的故事。等会送旗的人就过来了!”巴桑德吉生怕阿妈啦没有听清楚,又重复喊了一遍。阿妈啦故作镇定,不慌不忙地回答:“听到了!听到了!我耳朵不聋,听到这么好的消息,我耳朵好着呢!”
  “今天可是你的大喜日子,也是帮村的大喜日子!祝贺阿妈啦了!”
  “是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今天可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哪!以前,我向奔布拉(领导)要国旗,都是西藏的。可这次可不一样呀!红旗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送的,而且听人讲,这里的旗是有编号,并从不外送的。这可是第一面送人的哟!是中国的第一旗!是从毛主席那个地方来的!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想去北京看望看望敬爱的毛主席。可到如今还是去不了!人老啦!老啦!这种奢侈的妄想比我入党的年龄都大了一倍多呀!没想到我这个一百多岁的人还竟然收到这么厚的礼物,而且是最最盼望的五星红旗,是中国最最大的来自天安门的五星红旗,你说说我该有多高兴……”
  这时,门又被几个少先队员推开了,龙珍、啊岗、达瓦欢快地提着水桶、扛着扫把、端着板凳进来了,他们是老师提早派来帮助老奶奶升旗和打扫院落的。孩子们从邻居家搬来了几盆鲜花,把小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安顿得井井有条。阿妈啦满面笑容地端出竹筐,把里面的饼干、糖果分给孩子们吃,还亲切地说道:“孩子们,天安门送来的国旗就要进我的家门了,你们要听胡爷爷的话,向国旗敬礼。知道吗?你们现在佩戴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长大了要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并带领夏尔巴人,永远跟党走!奶奶已老了,101岁了,你们就要接过红旗,永远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奶奶爱你们!”她说着又抓了一把糖果给孩子们。
  孩子们一起回答:“奶奶!我们一定牢记您的话。”
  已把屋子收拾干净的巴桑德吉走出来,环视了一下四周后,催促道:“孩子们要抓紧时间清理哦!客人很快就来了。”
  孩子们齐声回答:“是的!阿姨你放心好啦!”
  巴桑德吉是去年村政府给老人家派的专职“保姆”,夏尔巴人,今年49岁。其实,她从二十多岁就开始照料阿妈啦的生活了,两人亲如母女。
  9:30,振奋人心的时刻姗姗来临。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赠送的“共和国第一旗”抵达樟木镇帮村,聂拉木边防检查站的8名官兵身穿礼服执行展示任务。而此时,所有的藏族夏尔巴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房顶上都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阿妈啦的院子内外挤满了人,热闹得胜似过藏历新年。
  院子的一角,人们已换掉了阿妈啦自己做的旗杆,共和国第一旗就绑缚在7米长的新旗杆松木底端,就等飘扬的那一刻。
  阿妈啦抚着墙有些吃力地走出门口,有人想过去搀扶她,却被帮村的党支部书记、村长罗布和巴桑德吉同声说道:“不用扶,她自己能行,喜欢自己来。”阿妈啦姗姗来到旗杆边,百感交集地高声喊道:“给我拿水来,让我洗净双手,再做升旗仪式吧!”巴桑德吉随即给阿妈啦端来一盆水,阿妈啦不慌不忙地挽起袖子,认真地洗净手,接过毛巾,擦拭干,才把酥油拿在手里。
  在西藏,夏尔巴人最高的礼节就是要为新启用的东西点上酥油,以表达吉祥的心愿。这也是当地群众最隆重的祝福,祝福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雪域高原,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阿妈啦静静地看着罗布和其他村民把旗杆抬起固定好,随着狂跳的心,双脚直立并撑起微微佝偻的身子,那双放光而又迷糊的眼睛透过眼镜,直钩钩地盯着庄严的场面,露出一脸的惊喜。
  太阳斜斜地照进帮村,风轻轻地吹拂着,布谷鸟一声接一声地鸣叫着,山川峰峦、树木翠竹、房屋大地、山涧溪水、涌动的人流都停止了,好似要把历史来定格。
  站在旗杆下的阿妈啦严肃认真地伸出布满皱纹的手指,从酥油中小心翼翼地捏出一小块,稍微揉平,郑重地贴到7米高、碗口粗的松木旗杆之上,一块、两块、三块、四块、五块、六块、七块,宛如贴出了一生的艰辛和党对她的恩情。不觉间已是老泪纵横,说不清是辛酸的回忆还是幸福的热泪。
  阿妈啦贴完酥油,缓缓地抬起头,从她经历了太多岁月沧桑的脸上已读不出那是什么样的表情?泪水早已成了痕迹。但从她的举动中可以感受到其心里的那份诚意、那份执着与坚毅,神圣与伟大。
  在阿妈啦升旗助手罗布的代劳之下,国旗渐渐升起, 20名身着民族盛装、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齐声高唱国歌,那稚嫩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山间久久回荡。
  这也是阿妈啦第一次在众人所唱的国歌声中升起的国旗。以前都是她一个人升国旗,自己一人在心中哼着这首歌,念着共产党的恩情。
  在升旗过程中,已是热泪盈眶的阿妈啦久久地抚摸着国旗,用那张有些隐隐颤抖的嘴轻轻地亲了一下国旗。
  这一刹那,让每一个在场的人感动得眼中都噙满了泪水。
  阿妈啦抬头迎着朝阳,长久地仰望着晨风中舒展开来的五星红旗。
  这一刻,阿妈啦神情庄严肃穆,仿佛置身于天安门广场,陶醉在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其实,次仁曲珍阿妈啦自从罗布手中接过国旗后,就激动地说:“收到国旗,我就像太阳照耀到心中一样高兴。”阿妈啦轻轻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洁白哈达慢慢打开,精心细致地包裹着这面来自北京的红旗,严肃地高声说道:“我要将这面旗作为祖国和党赠与世代藏族夏尔巴人最珍贵的礼物好好爱惜、珍藏……”
  帮村的村民们也用他们传统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那一刻,站在国旗下的罗布支书就把阿妈啦每天升挂国旗的举动看作是村里的荣誉,当作村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慷慨激昂地大声表态道:“国旗要天天挂,即使哪一天阿妈啦不在了,我们也要让升降国旗一代一代传下去……”
  次仁曲珍老人家用几十年的坚守,对国旗的热爱正映衬着西藏高原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沉而博大的真挚爱戴。毫无疑问,最出色的工作就是忠于职守,就是尽责,不仅对组织和别人,而且也是对自己。凡有责任感的人,不一定有超世之才,但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
  巨大的国旗与阿妈啦屋子旁边的翠竹、桃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与高耸入云的松树常青,与边陲的千山万水高奏凯歌。
  国旗如画,山林增辉,鸟儿歌唱,万民欢腾。诉说着新中国成立一个甲子的辉煌业绩,倾述着西藏半个世纪的跨越与翻天覆地的变化,诉说着西藏高原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大爱无言!大爱更无疆!
  是的,每天在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的那一刻,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国旗护卫队官兵就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樟木口岸上帮村里,这位年过百岁藏族阿妈啦的五星红旗同时高高飘扬在了一起,让北京与帮村联在了一起,共同捍卫着祖国的尊严与强大,在世界之林立起了一座高高的碑。
  是的,在樟木群山之中,在这边疆小镇上,这面五星红旗显得格外耀眼。它见证着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巨大的变迁,让这位百岁老人在西藏各民族群众中显得那么伟大,表达着西藏各族人民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无限感激与报恩之心。
  像阿妈啦这样的百岁老人,仅凭她坚持升旗47年这一感天动地的壮举!荣获“十大物证”奖,成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荣获“每日升国旗持续年数最长的人”吉尼斯世界记录称号等,着实令人敬佩!
  3月28日,刚落下地平线的一抹夕阳,把整个天安门照得明亮……
  阿妈啦年纪大了,不能直接上北京。罗布支书就代表她来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纪念晚会”。
  他急匆匆赶到剧场坐下,心里七上八下好似在打鼓一般,深感荣幸又有些紧张,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时,只听主持人朱军满含深情地说道:“前不久,当我们在准备今天这台晚会并收集相关资料时,西藏电视台的记者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99岁的藏族夏尔巴人阿妈啦四十多年来每天都在自家小院里悬挂国旗。3月12日,我们的记者专程去看望这位老妈妈。”接着插播了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村落里,一位藏族阿妈啦正将一面国旗插入竹竿,和她的升旗助手一起把国旗升起在自己的院子里之画面短片。
  朱军的解说词又响起了,这里是中国、尼泊尔边境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这位99岁的藏族阿妈啦,40多年来,她一直让五星红旗每天都在这个小院子里飘扬。如今,她年事已高,罗布支书就成了她的助手。阿妈啦告诉我们,五十年前,她作为一个翻身农奴,第一次看到了来解放他们的金珠玛米手中的五星红旗;当她分到土地的时候,又在土地证上看到了五星红旗。从此,阿妈啦认定了五星红旗能给自己和乡亲们带来幸福!这面国旗就在她的院子里高高飘扬。当问起心愿时,阿妈啦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因为她年事已高,去不了啦!她就希望我们能从首都北京给她带一面更大更新的五星红旗,国旗班的战士们也听说了阿妈啦的事迹,非常感动。经上级批准,我们决定送给阿妈啦一面国旗以表达战士们对她的崇高敬意。下面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天安门国旗班升旗手代表和国旗阿妈啦所在村的支书罗布,有请他们上台。
  这时指针正指向9:15分,次仁曲珍阿妈啦的画面也出现在电视上。
  也就在此刻,一身藏装、中年白发的帮村罗布支书,专程代表次仁曲珍阿妈啦来接旗,从舞台的一侧走了上来。三位来自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威武士兵,捧着一面折叠整齐的五星红旗从舞台的另一侧也走到了舞台中央,说道:“这是一面经特批赠予次仁曲珍阿妈啦的‘共和国第一旗’。”
  是呀!阿妈啦现在年岁已高,虽不能亲自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但阿妈啦的精神与国旗同在,与祖国同在。阿妈啦这种纯朴的爱国情怀,用那执著而朴实的举动,深深地感动着当时在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被她对国旗的无限深情感动了,也被这面曾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又将远赴遥远边疆的“共和国第一旗”感动了。
  9:20,当罗布支书用颤抖的双手从国旗护卫队战士手中接过那面国旗时,让电视机前的阿妈啦与在场的帮村群众激动不已,更让老人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在北京“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纪念晚会”开演前,帮村已接到了通知,就在阿妈啦的家里举行了全村收看电视活动。
  这天,阿妈啦穿戴一新,容光焕发。天刚擦黑,阿妈啦狭小的房间里已挤满了周围的邻居。当电视屏幕上出现罗布的身影时,阿妈啦手指电视,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问道:“这是我们村的罗布支书吗?”
  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发出同样的疑问,阿妈啦的愿望能实现吗?突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把国旗交到了罗布的手上。老人家不停地问旁边的人,“这面国旗真的是给我的吗?这是真的吗?”大家一次次地告诉她,这是真的,罗布支书肯定会从北京带回来。
  阿妈啦不停地用消瘦的手指梳理着头发,时而又拽拽自己的衣角,好像马上就能看到这面国旗似的。手足无措的她不时用手擦拭着眼角渗出的泪花,脸上的皱纹也似乎舒展开了好多。
  老人家忽又站起身来,拿起糖果和奶渣往大家手里塞,一个劲地让大家分享。平日里腿脚不利索的她,今天好似突然年轻了很多。此时,罗布从北京打来了电话,村民们纷纷问他参加晚会的感受,阿妈啦抢过电话,冲着话筒喊,“欧劳(意为孩子)要记住,你一定要把我的国旗好好地带回来。”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送的国旗,是次仁曲珍阿妈啦一生中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国旗。难怪老人深情地一直盯着画面上罗布捧起的国旗,许久都舍不得移开放光的眼神。
  此时,又响起朱军的声音:让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在祖国边陲的一个农家小院里陪伴着99岁的阿妈啦,迎接百岁寿辰,迎接新中国60华诞!
  赢得了在场流着热泪的观众们一阵接一阵掌声,响彻云霄。
  国旗情结,国旗故事,从喜马拉雅山麓的樟木镇流传到拉萨,又从拉萨流传到首都北京。然而,天安门广场升过的国旗属国家文物,将逐一编号盖上印章,由天安门管理委员会保存。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每一面国旗将交由国家博物馆收藏,规定不得赠送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国旗阿妈啦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一级一级的领导,破例逐级批准的呀!
  原来,阿妈啦的故事传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官兵耳中后,他们也为之深深感动。于是产生了送她一面国旗的想法,当得知这年3月28日要在北京举办“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文艺晚会时,国旗护卫队决定在这一特殊时刻赠送一面国旗给她,为了给她一份惊喜,事先知道此事的大家并没有告诉她。
  阿妈啦很久以来的夙愿就是有一面更大的国旗,曾经的梦想终于在3月28日如愿以偿。
  第二天一大早,好多村民都来向阿妈啦祝贺,可是门敲了许久也不见开,大家怕出事,急忙翻墙进入院子,阿妈啦从房子里走出来,抹着眼说道:“我昨晚激动得一宿没睡,早晨刚刚挂完国旗回屋躺下还没有多大一会儿呢。”
  4月3日,罗布有些激动地说:“我接过国旗的那一瞬间,感到激情振奋,说不出话,我呀浑身发抖!”还沉浸在那一刻时光里的他打完电话,让阿妈啦那句“欧劳,你一定要把我的国旗好好地带回来。”的话语震住了,觉得身上肩负的重担不轻,怎么样安全地把这面比生命还重要的国旗带回家已是天大的事。也让他回忆起离开帮村时,阿妈啦说的一番话,“罗布!我门前的那面国旗小了也旧了,我想要一面天安门广场的那样的国旗,到北京一定看看,帮我买一面好吗?我自己的年岁大了去不了啦!不然真想到北京看看!”可那时领导先告知他,让他代表阿妈啦在北京举办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文艺晚会上接国旗,说人家已给阿妈啦准备了一面国旗,但不要先告知她。罗布想到这些,觉得有些欣慰,也有些犯愁。
  摆在眼前的燃眉之急是北京到西藏没有直达的飞机,需到成都转机飞往拉萨。罗布只好在宾馆住下,想把国旗存放在服务员那里呢!又觉不妥。他曾暗自下过决心,国旗是爱国主义的象征,意义重大,为了西藏人民,一定要把国旗亲自交给阿妈啦,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立誓旗在人在。特别是当他听到有人议论,说不定有人还会抢旗时,让他心意更坚定了,要誓死护好国旗。他脑际里也闪过这样的念头,如今达赖分裂集团闹得厉害,他们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一定小心!想到这里,罗布便把国旗折叠好悄悄藏入怀中,紧紧地贴在了自己的胸口之上,连睡觉都没离开过国旗,直至安全回到西藏。
  罗布乘坐的飞机从成都转机抵达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时,日喀则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郭守平亲自到机场迎接。当罗布见到郭守平部长时,像见到了亲人一般,胸口一直悬挂着的嘭嘭狂跳的心才算落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油然而生,说不清是苦是甜,或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犹如一种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西藏而凯旋荣归之感,情不自禁地又一次落下了男子汉的眼泪。
  部长亲切和蔼有力的一声,“罗布同志辛苦啦!我们来接你了!”罗布就迫不及待地紧紧握住了部长的手,来不及擦拭一下眼泪,甚至连手都不会放了,直到郭部长把洁白的哈达挂在他的脖子上。
  随即,护旗队伍从拉萨直奔日喀则。
  推荐语:
  西藏人民的赤子之情,饱含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升降国旗中。
  前言、序、后记
  序 那面国旗鲜红、鲜红……
  何建明
  人活百岁不易。她已经102岁。在这少有的漫长岁月里,她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深怀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天天在自己的家园前升国旗——那面国旗高高地飘扬在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这就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村民次仁曲珍阿妈啦(藏语“阿妈啦”系好妈妈之意)的传奇故事。
  次仁曲珍阿妈啦生于1910年,今年已经102岁了。老人家的所在地樟木镇,是中尼公路318国道的终点,平均海拔2300米,全镇人口仅有3000人,在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几乎找不到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地,这里的所有房屋都依山而建,且坡度都在45度之间。“樟木”的藏语之意为“很近”,就是说次仁曲珍阿妈啦所在的家是个与“天堂”很近的地方。传说很久以前,樟木人从尼泊尔请进一尊天然形成释迦牟尼石头佛像,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将佛像抬到尼泊尔与樟木交界之地时,谁也抬不起腿了,累得精疲力竭,这时佛像竟然开口说话:“哈哈!我离自己的目的地不远了!”樟木因此得其大名。听说这尊释迦牟尼石像一直都在,直到文革期间被人推下万丈深渊山涧。
  樟木居住着藏族系下的夏尔巴人。夏尔巴人在藏语里的意思为“来自东方的人”。 相传夏尔巴人的先祖来自甘孜地区,散居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他们操藏语系夏尔巴语,但无文字,书面使用藏语。夏尔巴人一度被一些西方人类学家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种族之一。据说今天在全世界的夏尔巴人约有4万人,大部分居住在尼泊尔境内。在中国的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的樟木镇和陈塘镇一带,人口大约2000多人。夏尔巴人有姓无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名,同姓不婚,一般也不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夏尔巴人忌食鱼、狗和小牛,由于受印度教影响,虽不忌牛肉,但从不主动屠宰牛。主食以玉米为主,讲究使用茴香、辣椒等调味料。这个长期隐匿在高原深山里的神秘种族,传说是中西夏时代的皇族后裔。由于他们长年生活在高山深壑地带,山路崎岖难行,一切物资都要人力背驮,或用额头顶负重物。故而夏尔巴人素有“喜马拉雅山上的背夫”之称。据说,当年希特勒组成的若干个“勇士”军团里,唯一一个东方人军团就由夏尔巴人和登人组成。勤劳、勇敢的夏尔巴人,也因此被誉为世界上“忍耐性最强大的民族”。
  次仁曲珍曾经也是一名女性背夫,并且是吃尽苦、受尽折磨和奴役的藏奴。西藏解放之前,这里也是农奴制社会。在那个吃人的社会里,至高无上的领主,决定着农奴们的生死大权,挖眼、砍手、断足、剥皮等野蛮而残忍的刑罚常用在农奴身上。次仁曲珍所在的樟木,地处山险沟深,土地匮乏,农奴们在此极其有限土地上,只能种植极小面积的土豆和玉米,以及依赖编织竹制品来维持生活。通常次仁曲珍与她的农奴兄弟姐妹们先上山砍伐竹子编织成筐、垫之类的竹制品,再顺沟而上走5天的路程到聂拉木宗缴纳赋税、换取食盐;顺沟而下,要走10天到尼泊尔王国的巴尔比斯镇去换取粮食。返回途中要向尼泊尔海关缴纳8个尼币关税,到了自己家的樟木还要向当地头人进贡。如此一个完整的过程大约需要30天时间,出发时背负的五件竹制品,先后缴纳3次税赋,花约20天的时间赶路,除层层剥削,再除去路上的口粮,最后到手的只有8、9 斤粮食,剩下10天又得从事竹制品生产。如果中间有旧政府的差役和头人役使,农奴们的生活就更难以养家糊口了。当地流传的“樟木沟,吃人沟”就是由此而来。
  与所有当地的农奴一样,幼小和年轻时的次仁曲珍也不可能逃脱得了背夫的命运。这是一种与死神相伴的命运, 背夫的命运可以说一路与死神相伴。曾经在几年前樟木来了几名探险爱好者,试图想重走当年奴隶们经历的背夫之路,可没走多远就望而却步了,因为这些具有现代装备的探险者们认为那尽是些比天路还难走的道。谁能想象,当年次仁曲珍他们这些奴隶背夫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条件下,竟然长年在这条所谓的“路上”行走……
  奴隶的生活牛马不如,天天与狼为伍。幼小的次仁曲珍就经历了数次这样的惊险。那年她才十来岁,和姑姑结伴背着青稞去聂拉木宗去换盐巴。回樟木的那晚,没有月光,周围一片漆黑,两个幼小的女农奴带着恐惧和匆忙行走着。姑姑在途中一失脚便摔下悬崖,一命呜呼。倾盆而降的雨雪,加之寒凉的飓风,次仁曲珍陷入了绝境,突然,一群饿狼从远而近地向她袭来……小次仁曲珍拼命地后逃,眼看狼群追上时,她奋力爬上一棵大树,再低头一看,五只饿狼不停地摆动着尾巴,围着大树“嗷、嗷嗷”地叫唤着,一直叫到天亮。狼没有将次仁曲珍吃掉,可她因身上背的东西丢失而被头人用皮鞭抽打得死去活来。
  这就是奴隶生活。这就是次仁曲珍在旧西藏社会里的背夫命运。
  年轻时的次仁曲珍也有爱情,她的心上人叫木达尔,也是个奴隶。生性刚强的木达尔为了见次仁曲珍,不听头人的话,还竟然失手打死了两个头人的家丁。木达尔后来被头人派出的人马抓了回去,双臂吊起毒打和暴晒了三天后,又挖去了他的一只眼睛,不几日就死去。次仁曲珍闻讯后唯能做的就是把心上人的尸体紧紧地抱在怀里,长久长久地舍不得放下来……
  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百万农奴获得了翻身。地处边陲的次仁曲珍和樟木人是在1961年初在看到一队高举五星红旗的解放军开进他们那儿修路时才知道,外面的世界离他们多远。1965年,从县城聂拉木到樟木的40公里长、后又延伸至尼泊尔的318国道胜利竣工,当解放军把一面五星红旗插到次仁曲珍所在的帮村村头的一个最高处时,次仁曲珍和全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解放那年,次仁曲珍分得一头牦牛, 8平方米的土地、5斤青稞、5斤糌粑。这是她第一次得到属于自己的财产。次仁曲珍与全村人一样,还得了一面五星红旗。次仁曲珍一次次抚摸着红色卡其布的旗面,又用双手不停地按在五颗星上。工作队的同志告诉她:旗帜上最大的那颗星是共产党,周围四颗星中的一颗是咱农奴。次仁曲珍似乎明白了:哦,原来我们农奴也是上面的一颗星呀!农奴要围着共产党,心向毛主席,才会有幸福的生活啊!
  那我得把这国旗天天高挂起来,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走,我们的幸福生活才会世代传下去!次仁曲珍心里这么想着,就从此这样做了……当天,她就找来一根又粗又实的竹木,竖在自己家的屋顶端,然后将那面国旗挂了上去。这一挂就是48年,风雨无阻,天天如此……
  48年,17000多天,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在“世界屋脊”、不分刮风下雨、不分冰雪严寒,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份怎样的心怀?
  这也是许多人想了解次仁曲珍这位农奴出身的百岁老人为何这样做、怎样做到的问题。自然,共产党、毛主席为次仁曲珍这样的翻身农奴告别苦大仇深的旧制度压迫是第一个理由。其次是次仁曲珍自己从新中国的幸福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好。还有修路的解放军——“金珠玛米”们帮助她建设家园的每一件难忘的事:曾经有位比次仁曲珍小几十岁的解放军“小谢叔叔”不仅救过她的命,而且亲手帮助无儿无女的她修建破落的小屋,后来在一次为帮村做好事时不幸被山上的石头砸下而壮烈牺牲的“金珠玛米”给次仁曲珍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情。这位“小谢叔叔”的名字叫谢启风。
  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情,让次仁曲珍感到必须有一种表达感恩的形式,那就是她每天在自己小屋前挂着五星红旗……日出挂起,天黑收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1965年一直到现在。次仁曲珍从55岁开始挂国旗,历时48年没间断,现今她已至102岁高龄,是位名副其实的“最年长、历时时间最长的国旗手”!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次仁曲珍为表达一位翻身农奴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激之情,坚持近半个世纪的升国旗壮举,实属难能可贵。似乎看起来在自己的家园前将红色的国旗每天一升一起并不复杂,然而若几十年坚持不懈、一天不间断也非易事。尤其是在海拔高、条件差、每年多数时间是天寒地冻的西藏高原,而且这事由一位年长的老者来完成,其中同样包含了无数艰辛。可是次仁曲珍这位普普通通的翻身农奴做到了,而且她以一颗纯洁无暇、炽热滚烫的心使这样一件事做得充满感情并富有意义。
  一个人的爱国行为可以有许多形式。次仁曲珍阿妈啦的升国旗行动就是她的那片爱国情怀,是一个翻身农奴以自己的赤诚之心在回报和感恩自己的祖国。几十年里,次仁曲珍所在的樟木口岸,并非是个安宁之地,特殊的边境线,无时不处在分裂与反分裂的前沿。那些企图分裂西藏的反动势力曾多次利用宗教甚至使出暗杀等毒招让次仁曲珍屈服,然而她没有。她用升国旗的行动,一次次回击了那些居心不良的分裂主义者的种种阴谋。而今的樟木一带,不仅有活跃的边贸,并且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日趋繁荣丰富,人民生活得到飞速改善。这中间,有次仁曲珍的功劳,因为每每进出口岸的中国公民们看到次仁曲珍阿妈啦家门口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他们就有了一种安全感、自豪感和幸福的归属感。曾经有多位一度被达赖分裂分子迷惑的藏民因为被次仁曲珍阿妈啦和她家门口的那面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感召而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地政府和当地人民都这样说,次仁曲珍阿妈啦升国旗的义举其实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尼边境那一片高原,影响了那块土地的几十年历史……如今的樟木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处处散发着江南小镇“小香港”的风采,从日喀则到樟木的柏油马路现在已经全面通车,只需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就可抵达。此地现在常年客商云集,每年进出口的货物已达3个多亿,镇上还出现了千万元户。樟木镇所在的聂拉木县,到去年底,生产总值超过3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翻了69番;人均收入3547元;从旧西藏只有农奴主的后代才能接受教育,到现在全县有7所小学,1所中学,4个村教学点,4个村设有学前班,全县中、小学在校人数达3000多人。仅次仁曲珍阿妈啦所在的帮村百姓也大多数人有了手机,家家有电视,每户年均收入达8000多元。去年,帮村还建起了总投资2200多万元的夏尔巴民俗度假村。真是不可思议的进步与发展!
  毫无疑问,次仁曲珍阿妈啦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年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国旗手。这位做了近半个世纪“国旗手”的翻身农奴,她本人也在祖国的怀抱里感受着温暖与进步。
  1975年时,年届65岁的次仁曲珍阿妈啦当上了帮村的妇女队长,带领全村妇女农业学大寨。
  2008年,她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其实这样的人物早该是正式的“感动中国”甚至是“感动世界”的人物了。
  次仁曲珍阿妈啦的升国旗行为已经在当地和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并且成为一位爱国主义的典型人物。她多次以自己的行动,参与了诸如“抗震救灾”、西藏平暴等事件,起到了教育和鼓舞人的巨大作用。
  已有48年党龄、现年102岁的次仁曲珍阿妈啦,而今虽然“脸上布满皱纹,千丝万缕;丰美的双唇也已缩回,那曾经雪白的一口牙齿,也只剩下稀疏的一两颗,两个眼窝深陷,矮小的身材有些佝偻,迈出的步伐因颤抖而缓慢,上身时常穿着一件咖啡色冬衣,头裹一条方格子的绿头巾,可她依然耳不聋、声不哑,双目放着光芒……”这是作家杨年华不久前专程到樟木镇去采访时所带回的阿妈啦的最近印象。因为年岁关系,近一两年次仁曲珍阿妈啦不再亲自撑杆升旗了,这一活儿由镇政府派人交给了一位年轻人替她来完成,但次仁曲珍每天仍坚持站在旗杆下注视着国旗徐徐升起和降下,她说她只要眼睛不闭上,就要每天看到自己家门口的这面国旗高高飘扬……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次仁曲珍阿妈啦把一件简单、平凡的升降国旗之事做得如此执着和漫长,难道这不就是最好、最赤诚的爱国情吗?人的能力有大小,假如我们都能以次仁曲珍阿妈啦作为榜样,世上还怕什么事不会成功吗?次仁曲珍阿妈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榜样,建立了一种神圣而高贵的精神!这样的榜样谁都可以学,这精神属于民族的、中国的、人民的!
  感谢杨年华,是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翻身农奴的那片炽热的爱国情怀!
20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