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桂河大桥》
 |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 译者:王文融  2011年03月22日09:28


作者:作者:[法]皮埃尔·布尔 译者:王文融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书号:978-7-5327-5157-0/I.565.45

定价:21元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英国军官尼科尔森奉命率领五百名部下向日军投降,日军为了侵略印度,驱策盟军战俘修建缅泰铁路,尼科尔森及部下接到了修建铁路线上的桂河大桥的任务。
  故事分两条线展开:
  一方面,为了建造一座有相当承受力、技术上合格的大桥,尼科尔森上校任用了有组织才能的原企业家休斯少校和富于公共工程经验的原工程师里夫斯上尉当参谋。他们在桥梁选址、造桥材料、组织分工等问题上提出了最佳方案,一改原来日方领导下混乱无序、停滞不前的状况,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原先故意消极怠工、暗中破坏的英军战俘们,在尼科尔森上校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非人的条件下艰苦顽强地工作,终于如期建成了桂河大桥。
  另一方面,英国军方为了炸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桂河大桥,三一六特种部队派遣了一个特遣小组深入战区,任务就是待铁路竣工后炸毁桂河大桥,切断这条对日军极为重要的交通命脉。小组的成员有组长希斯少校、沃登上尉和乔伊斯准尉。他们空降缅甸,在当地游击队员的协助下实地侦查,在桂河大桥的桥桩上绑好了炸药,并进行了多次夜间演习。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英国人造桥、英国人炸桥的荒诞场面。随着铁路竣工日期的临近,气氛越发紧张,戏剧性的冲突在第一辆满载部队、军火和日本高级将领的火车即将驶上桂河大桥之际达到了顶点。
  桂河大桥最后到底有没有被炸毁?结局匪夷所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作者/译者简介:
  Pierre Boulle皮埃尔·布尔(1912-1994)
  生于法国阿维尼翁,青年时期在巴黎高等电力学校学习,获工程师文凭。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在马来亚经营橡胶种植园,后定居印度支那。二战中,加入自由法国力量,在中国、缅甸和印支半岛与日寇作战。曾被日军俘虏,成功越狱,回到法国,开始写作生涯。
  这一段在亚洲的生活和战斗的经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远东地区的风土人情,热带丛林的异域风光,白人在殖民地的生活和心态,与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斗争,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读来如身临其境,令人难以忘怀。
  除了《桂河大桥》外,他还创作了《威廉·康拉德》、《人猿星球》、《地狱的美德》、《背信弃义的故事》等等。其中《桂河大桥》和《人猿星球》因为改编成电影而闻名遐迩。
  译者王文融,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北大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译著有:《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时间与叙事》等学术著作,以及《情感教育》、《贝姨》、《绝对之探戈》、《乡村教士》、《暗铺街》等文学作品。
主要亮点:
  1. 《桂河大桥》由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搬上银幕,节奏明快,情节震撼人心,人物形象丰满,既叫好又叫座。一九五七年,该片一举荣获第三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剪接、最佳音乐等七项金像奖。同名电影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小说的知名度。但是小说和电影的结局迥然相异,相比之下,小说更一气呵成,结尾也更发人深省。
  2. 这虽然是一部战争小说,可是并没有描述二战期间敌我双方在沙场兵戎相见、弹雨纷飞的场景,而是英军战俘在泰国为日军修建缅泰铁路线上的桂河大桥的故事,并且小说以大量篇幅描绘的是英军战俘和英军特遣小组之间极富张力的较量。英国人和英国人交锋这一充满悖论、不合逻辑的局面,恰恰深刻揭露了战争的荒诞和人性的复杂和不可测。
  3.小说的另外一大优点就是对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和对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的主角英国陆军军官尼克尔森上校身上充满矛盾和悖论,不合常理,却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