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非典启示录》
 | 王宏甲  2014年03月10日14:51


作者:王宏甲

出版社:海峡书局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书号:978-7-80691-897-5

定价:39.80元
长篇纪实文学《非典启示录》出版
——首部追述人类与某一传染病斗争全过程的纪实作品
  《非典启示录》是著名作家王宏甲又一部兼有很高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并极具现实意义和思想性的纪实文学作品,近日由海峡书局出版发行。本书封面即写着:“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把灾难变成财富,就是真正的不幸。”这正是一部“把灾难变成财富”的作品。它的文献价值有坚实的科学性,文学价值直抵人心。非典十年,有关SARS的书籍已出版不少,这是首部全方位系统地追踪记述2003年全球联手抗击SARS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首部全程追述人类与某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斗争的纪实作品。殊为可贵还在于,作者的追踪和反思没有停留在非典事件本身,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生事业和非典之后出现的医患矛盾做了深入的追踪撰述,写出一个民族的卫生医疗事业是关乎全民健康,牵系经济发展的国之大政,人民事业,足以影响民族兴衰。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追述追思,令人信服地写出,不能抛开卫生事业而孤立地进行医疗改革,今日中国迫切需要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卫生医疗改革。所述深邃,振聋发聩。
  创作背景。2003年SARS袭击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成为受袭击最严重的疫区。王宏甲在疫区采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但迟迟没有成书。用作者的话讲,想比较准确地描述“这场非典”,仅靠在非典期间的采访深感不够。那时,非典虽已结束,但非典的伤口仍在淌血,许多事情还看不清楚。此后作者继续追踪觅迹,历10年,许多事情经岁月淘洗愈发显出脉络筋骨,由此发现的问题也更真切地袒露出一个民族的创伤,才有了这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非典启示录》。
  鲜明的文献价值。无论古代的天花、鼠疫、霍乱、斑疹伤寒,还是20世纪令人惊骇的艾滋病,都还没有哪一种传染病能够从源头追踪到最早的病毒从哪里来,是如何感染人,又如何人传人,传到世界各地……只有SARS,第一次呈现出“或可如此追踪”的可能。SARS是21世纪第一种新出现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它可以一夜之间传到多国。人类也是第一次通过网络组成全球合作研究中心,共同研究人类遭遇的问题。本书以时间为轴,以重大事件为线索,真实详述了SARS的起源、传播以及扑灭的全过程,并在卷末备有非典大事记及殉职人员姓名、国籍等,博有文献价值。
  生动的文学价值。作者形象地记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奋斗,注重人物刻画,诸多描述,现场感扑面而来。面对未知的病毒,没有能在人体内杀死病毒的药物,救治却一刻也不能停止。主治医生倒下了,护士长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医生护士前赴后继。书中描述的医患关系感天动地,还有生离死别的哀伤,都令人掩卷难忘。还有许许多多蒙着口罩默默无声地付出的普通人……“中华民族每每在危难时从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们身上发出耀眼的光芒,使更多的民众在热泪盈眶中经历灵魂的洗礼,发现自己的身上也有高尚的呼应。”作者以文学的笔力描述的真实,每每穿透真相,直逼心灵。
  深刻的思想价值。非典暴露出来的问题,远不止是“瞒报”。作品写出:新中国建立起来遍布城乡的卫生防疫系统严重萎缩,在医院创费机制驱动下重医疗而忽视预防遍及全国,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巨大,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瓦解,农民缺乏医疗保障,传统的传染病在贫困地区卷土重来,尤其西部贫困区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十之七八。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涌进各大城市就医的“乡下人”通常占到城市大医院就医者的一半以上。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医疗卫生事业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而“瞒报”、“公共卫生信息不公开”等严重问题,也是脱离群众的反映。本书翔实地写出,SARS时期中国疫情的严峻超出人们已知的程度。中国有1.2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又以广东和北京最多,而北京和广东正是最大的疫区,并蔓延到天津,河北告急、山西告急、内蒙古告急、甘肃报警……如果SARS随着返乡农民工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点燃全国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在举国关注北京疫情的时刻,最大的危机已不只是“保卫北京”。中央政府和北京人在那非常时期所做的更重大的工作是:竭尽全力地防止疫情流出北京。换句话说,最令人惊叹的工作是保卫全中国。这也是本书写得最为波澜壮阔的部分,俨如描写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作者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局面,处理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透过生动的情节,人们清晰地看到,这场抗击非典已不是单纯依靠医疗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动广大群众,万众一心,群防群控。中国政府下令各地不折不扣地对农民患者一律就地免费治疗,各行各业各地区行动起来,村自为战,校自为战,社区为战,工地为战……“整个民族都在呼啸阵阵的抗役救危中奋起”。本书收录的抗疫殉职人员名单中,唯中国大陆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各级公务人员和乡村干部,如果没有他们作了大量不为人知的排查隔离工作,是不可能迅速阻断非典向整个中国城乡传播的。作者写下,面对非典,我们曾经猝不及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灾难检验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了中国精神。抗击非典的胜利,正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众志成城的胜利。有鉴于此,当能理解当今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多么重要。
  强烈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部启示录,王宏甲以其一贯的风格高瞻远瞩地关注历史和现实。写出医生在中国自古广受尊敬,医患关系就是亲人关系,这种关系在非典时期有过多么美好的呈现,可我们竟不能把它保留下来。当今医患关系破裂成“医闹”,是什么在撕裂患者和医者万古流传的亲切关系?当中国基层“卫生院”改为“医院”之后,工作方向从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转向以医疗为主。在医疗产业化的现实里,医护人员的收入与“创效益”挂钩,开大处方,打不必要的注射剂,做不必要的检查等等人为地制造医疗需求的行为,主导着医疗过程,致使几乎没有人不被过度检验、过度治疗,这不仅是导致当今所称“医患矛盾”的内在因素,且是侵犯到所有中国公民利益的更大的医患矛盾。这里被撕裂的是医护人员同人民的关系。靠法律,靠调解去试图解决医患矛盾,虽然也有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要找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需要从制度上、思想上、感情上找回同人民群众的亲切关系。舍此,医患矛盾的死结是解不开的。本书因此大声疾呼,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卫生医疗改革。此现实意义,成为全书鲜明的亮点,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