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风流云散》
 | 张仲秋  2013年01月21日11:25


作者:张仲秋

出版社:百花州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9月

书号:9787550004085

定价:26元
故事梗概
  小说以主人公王英俊六十寿庆个人演唱会为轴线,通过十八首歌曲,串联起他六十年的风雨人生和心路历程。特别是通过他与几个女人的爱情纠葛和恩怨情谊,表现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
  王英俊出生在一个有“历史问题”的家庭,从“四清”运动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家庭出身”一直像个“阴影”一样笼罩着他,使他从小就饱受心灵的创伤。但他又是一个从不向命运屈从的人。在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有过迷失和彷徨,也有过挣扎和反抗。他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曾一度游戏人生。特别是在他跟巧容发生关系后,他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采取了不敢担当的逃避。在与另外几个女人的相遇中,都表现出了他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甚至是始乱终弃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他的那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和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意识,甚至直接导致了一个完美家庭的分崩离析。
  是朋友程旭对他情同手足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体谅,才使得他幡然醒悟和良心发现。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人性回归和心灵救赎。并通过“认女”、“赠厂”、“祝寿”等事件,表现了他对巧容母女的真诚忏悔。通过“求学”、“帮友”、“捐助”等行动表现出他的上进、感恩和豁达。通过“交友”、“上网”、“旅游”、“演出”等活动表现出他融入社会的理性胸怀和余热生辉的思想境界。
  表面上看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风流韵事。但它却诠释着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恩情人情乡情在内的人生大义。小说通过王英俊六十年的风雨人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并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深深地烙在王英俊的身上。
风流未被雨打风吹去
——读张仲秋长篇小说《风流云散》(代序)
彭天翼
  谢有顺先生在《关于小说创作的几个关键词》一文中开宗明义说:“小说是对心灵的勘探、生命的写实,小说的复杂性,也正是源于生命的丰富和深刻。不研究生命的情状,不留意生命展开的过程,就难以写出小说那生动的质感。所谓生命的学问,自然包含着对生命本身的考据、实证,并进一步探求生命的义理;要洞悉小说的秘密,就必须通达小说所呈现的这个生命世界。”我以为谢先生的这个论点是十分有见地的,也是迄今对小说创作的最佳解释。张仲秋先生的长篇小说《风流云散》,就从创作实践上印证了这个命题,他正是通达了一个人所呈现的这个生命世界,才有了《风流云散》的问世。
  作者自己在谈及这部小说的创作时说:“表面上看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风流韵事。但它却诠释着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恩情人情乡情在内的人生大义。小说通过王英俊六十年的风雨人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并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深深地烙印在王英俊的身上。”其实,作者在这里已经说明了“小说是对心灵的勘探、生命的写实”的实质了。作者通过小说塑造王英俊这个人物,就是在研究生命的情状;他蓄意描述的主人公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就是对生命历程的诠释,小说也就因此有了生动的质感,并由此引导人们从中去进一步探求生命的义理。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物的经历,其实都是一种时代的反照,其生存的挣扎和心灵的嬗变,往往不是个人可以随意左右的历程。王英俊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其所有的生活争斗情状,都是他生命的写实,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写实,对这个普通的下层人物进行了心灵勘探,把时代对人物的造就或扭曲,把生存的艰辛和磨难,都深深地烙印在了王英俊的身上。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人物并没有消沉,更没有沉沦,而是在积极地生活,在不断地探求着生存的意义。父辈留下的“原罪”,虽然给年轻的王英俊带来了许多生存的尴尬,但他却在以他独特的方式进行着不懈地努力。整部小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写王英俊多少带有一点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但其实是无处不在展示着他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探求。人活着是需要爱情不断地滋润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如同梁祝那样纯洁无瑕甚至令人传颂千古的爱情。但王英俊却在其追求美好爱情的路途中,阴差阳错鬼使神差地走了很多弯路。对于巧容,虽然已经与他进入了灵肉超然的境地,但他却不敢担负其应有的生命责任。是其个人品质的使然,还是某种时代重负的压力所致?恐怕还是不能简单地以“风流”二字来下结论。即便是到了后来,这位主人公在多次与女性的交往接触中,虽然也不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但更多表现出来的,似乎还是打着一种时代烙印的无奈。这就难怪有人会认为这是对“知青”形象的丑化和歪曲了。但我又以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甚至是偏颇的。因为正是有了主人公这些经历的复杂性,才可能诠释“小说的复杂性,也正是源于生命的丰富和深刻”这一论断。主人公六十年的生活情状,其实更多地是在生命的追求中不断进取,虽然有时候表现为“风流”,但那种最终回归的人性和良知,却始终未被雨打风吹散。这就是小说所诠释出来的生存道理和生命意义,也是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生命和厚重质感。
  小说采用了一种轴线式的描述方式,一气呵成。在主人公长达六十年(包括其父辈在内,差不多有一百来年的时间跨度)的人生进程中,作者并不是自然主义的事无巨细地简单罗列,而是艺术画幅般地一帧帧展览出来。作者在研究人物的生命进程中,用他那种对心灵勘探的敏锐目光,驾轻就熟地拈来了不胜枚举的动人细节,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实丰满起来,并通过各种丰富的联想,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美轮美奂的精彩画面。在小说创作中,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也最有艺术的感染力。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但在这部小说中,那些构成丰富生活的许多细节,就像是满地闪闪发光的珠子。也正是这些闪亮的珠子,使主人公六十年的风雨岁月显得多姿多彩富有传奇。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作者对生命对心灵勘探出来的宝贝,同时也是作者深谙世事深谙人物深谙生活深谙生命魅力的一种艺术表现。
  小说在构思方面也是别具匠心:以主人公六十寿诞个人演唱会为轴线,通过其演唱的十八首歌曲,将其六十年的生命历程展现出来。而且每一首歌曲名,都隐喻着即将发生的故事或人物命运的走向。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也是大胆的尝试。这样结构出来的作品,不但内容上张弛可控,收放自如,而且形式上错落有致,轻松活泼。这十八首歌曲就像一根奇妙的魔绳,把主人公六十年的坎坷人生和传奇遭遇如同串珠般巧妙地串联起来了。因此,我对这种大胆的创作构想也是很为钦佩的。
  诚然,我还是认为,与作者另一部长篇小说《刘家老屋》(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相比,这部作品还可雕琢得更为精细完善一些。特别是在艺术结构、地域特色和生活挖掘方面,我仍然期望作者能多下一些功夫,使得作品更具有阅读亲和力和艺术厚重感。
  毫无疑问,张仲秋先生作为一位很有艺术追求的文学作者,不但是浏阳这个特别地域的一位生活歌者,也是浏阳这个地域文化中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画家”——以其优美生动、形象逼真的文字作“画”的勤奋劳动者,他不仅画出了工笔般的地域风情画《刘家老屋》,现在又画出了表现一个人六十年生命情状的长卷《风流云散》。虽然她或许会引起一些争论或非议,但我以为,这部长卷所表现出来的人情世态,其实更有着种种底层人物对于命运的不屈抗争和对于人生真义的不倦追求。因此,我还要肯定地说,“风流”其实未被雨打风吹去!
  替人作序本是件十分奢侈的事,那是名家大家之所为,我本是不敢造次的。但在《风流云散》即将付梓之际,张仲秋先生嘱我为其写个序言。好友之间不便推托,说好说歹不会计较,也就滥竽充数勉强为之,因而写了上面这些话,期待方家之正吧!
  (作者为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