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戏而生 以戏为天——谈雪小禅的《裴艳玲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0日07:23 梁鸿鹰

  杰出戏曲艺术家的人生作为中国故事的一部分,里面熔铸了中国人成长的艰难,其中有达到艺术探索最高境界的不懈探寻,所以从他们的人生故事里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的灿烂,看到中国艺术家不平凡的心路历程,但就戏曲艺术家而言,被戏装、油彩、扮演的形象以及成功所掩映的一切,可能会使得探访与书写格外富有感染力。雪小禅的《裴艳玲传》试图真切接近戏曲艺术家和戏曲艺术之真,认真解读、倾心书写戏曲艺术家的人生之路,通过文字揭示给我们的是岁月的烟尘、时间的推移铸就了成熟的艺术家,但艺术家走过的道路终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精彩。

  人们对著名艺术家最大的兴趣,首先是急切地要知道这个艺术家从哪里来,最终走向哪里,其人生为艺术、为世界贡献了什么。雪小禅的《裴艳玲传》非常明晰地告诉我们,裴艳玲来自大地、归于民众,作为一位奔波于民间的艺术家的女儿,她的成长没有脱离过百姓的哺育,她的艺术为时代所造就,但更是自己造就的。作品以智性的笔触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任何艺术家的成长虽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在诸种合力的作用之下淬炼、陶冶、升腾而成的,每个成功艺术家虽然各有各的相同,也各有各自的不同,但在这些个性与共性的背后,裴艳玲有其属于自己的“这一个”,比如她的女扮男,比如她在梆子与京剧之间的跨越与发展,比如她的婚姻选择,的确有与其他艺术家的殊途同归之处,更有与不同艺术家判然有别的人生独特轨迹,抓住这些相同,特别是要抓住那些不同,于是就书写出了立体的、多面的艺术家故事。

  雪小禅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于抓住了艺术家成功的基点——她全方位呈现了在大时代波澜壮阔的背景之下,一位戏曲巨匠跌宕的人生历程。她让我们从作品中看出了裴艳玲成长成熟的全部轨迹,看到了她人生中所走过的坎坷、起伏、悲欢与收获,书写了一位受全国观众尊敬、享誉艺术界的大艺术家的人生信史与心灵信史。传记作品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创作者经历过长时间的准备、长时间的潜心投入。作者一方面需要对传主近距离接触,汇集多方面材料,从而保证文字具有出于事实又超出事实的扎实品相,另一方面,作者与传主也要有恰当的距离,作家需要时常回到艺术本体,由艺术反观艺术家,由艺术家反观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深度,雪小禅的这个分寸掌握得好。

  比如,裴艳玲的人生与黄蜀芹导演的经典电影《人·鬼·情》是当代文化史上一段引人注目的佳话,戏曲与人生、人生与人性,在电影的诠释之下是那样的震撼人心——一个预谋中的钉子深深扎入手心的情节,通过电影镜头揭示的内容何等丰富。“不仅仅是一个女导演拍的惊世之作,不仅仅是在一些片段上演绎了裴艳玲的人生,更重要的是,里面涉及太多人性的东西——私情、嫉妒、逆境……可以说,黄蜀芹挖掘了她的内心。但是,她也从裴艳玲身上得到了很多。她们同在高处,感受到彼此内心的力量。”作品就是这样在写出艺术家人生酸甜苦辣咸的同时,着重凸显主人公的艺术追求、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作为一个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家,裴艳玲历来视艺术为生命,她认为“戏是我的天,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根……”这既是裴艳玲在京剧《响九霄》中的唱段,更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裴艳玲曾说她要为“戏子”二字正名,她就愿意当个“戏子”,为戏而生,永远做戏的儿子,以戏为天,就是最好的“戏子”。一切都源于热爱,有很好戏曲艺术功底的雪小禅能够探到戏曲艺术的规律当中,深入挖掘裴艳玲艺术的“绝、疯、躁、稚、静、甜、苦”,写出裴艳玲艺术追求之真,写出她轻荣誉、重艺术、怕重复的坚守,更写出她的人性人情之真——“触动人心的开关只有一个。对了,‘啪’就打开了;不对,终生都打不开。遇见谁,与谁相知、相交、喜欢、离散……非有这开关不可。”裴艳玲之所以能够活得深沉内敛、脚踏实地,就在于她能够找到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生之间那饱满、丰富、充盈的空间,从而走向实现艺术与人生永恒的坦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